陝西漢中隱居著一個神仙人物,漢朝國相,一生傳奇,曾刺殺秦始皇

2022-05-25     雁行江湖

原標題:陝西漢中隱居著一個神仙人物,漢朝國相,一生傳奇,曾刺殺秦始皇

一條龍脈,橫亘在中國的版圖上,提攜了黃河長江,統領著北方南方,這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秦嶺,也是中國最偉大的山,張良廟,就坐落在秦嶺南麓的紫柏山麓,一代名相,在功成名就後,洒脫身退,在這裡度過了逍遙快樂的晚年時光。

初夏的風,輕輕拂過漢中大地,懷著對一代名相的欽佩之情,我來到了陝西漢中的留壩,張良廟位於陝西漢中留壩縣的留侯鎮台子街,綠意葳蕤中的古建築古典大方,時光荏苒,當年 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張良,為何要把漢中作為自己的隱居地呢?

張良廟是明清時期的建築,對於很多歷史愛好者來說,來到漢中旅行,是一定要來張良廟走走的,張良在歷史留下了屬於他的傳奇故事,當年他與蕭何 、韓信為「漢初三傑,翻開史書,關於張良的傳說,依然鮮活而生動。

神仙國相是後人對張良一生最恰如其分的寫照,張良的生平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少年的富貴繁華到落魄逃亡,再到貴為國相,然後隱居漢中,大起大落的人生,也充滿了大智慧。

自古神仙皆智勇,一生進退本從容,張良出身貴族,經歷了年少時的富貴繁華,當年秦始皇吞併六國,實行暴政統治的時候,張良還年輕,他的父親張平相繼侍奉過五位君王。

後來韓國滅亡,張良為了報仇雪恨,不畏強敵,決心刺殺秦始皇,年少的張良就表現出了大智慧和勇敢,趁秦始皇東遊之際,宮車行至博浪沙 (今河南 原陽 縣境內),張良馬上令力士拋出120斤重量的大鐵椎,可惜「誤中副車」,受驚的秦始皇卻安然無恙。這個歷史事件,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見在青年時期的張良,就已經很有膽識了。

香火裊裊,古建儼然,神仙國相四個字有著仙氣飄飄的感覺,晚年的張良,在漢中度過了人生最安靜平和的時光,風流都隨雨打風吹去,經歷了跌宕起伏、滄桑巨變的人生後,能這麼恬淡的度過晚年時光,也是人生的幸福。

張良廟環境清幽,古樹參天,幾棵古老的紫柏樹,樹形奇特,充滿了遒勁之美,最古老的紫柏樹已經有300歲了,還有兩棵260歲,在歲月中見證了張良廟的人來人往。

漢中作為秦漢咽喉之地,植被豐富,闊葉林帶、針闊混交林帶、紅樺杜鵑林帶、冷杉林帶、灌木林帶和亞高山草甸在這裡匯融,在張良廟還有一種奇特的花,淡雅秀逸,純潔的色彩,讓人忍不住想多駐足停留一些時候,這個白色的花叫瓊花,我也是第一次見到。

張良一生大起大落,晚年隱居留壩之後,過著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最早的張良廟是由張良的10世玄孫 漢中 王張魯所建,歷經1700年的滄桑變化,如今的原址已無從考察.,我們現在看到的廟台子張良廟是明、清建築,也是後人重建的,整個張良廟有6大院,房舍150餘間,占地14200 平方米,為陝西大型祠廟之一,人文風情和自然風景都值得我們細細欣賞。

在張良廟行走,會發現一些很奇特的自然現象,竹子被稱為拐拐竹,柏樹倒垂著長,當地人很自豪的跟我講,張良廟的柏樹和竹子因為欽佩神仙國相的品德,到了廟裡,也甘願折腰了,這個自然現象我覺得真的好神奇,細心的人來了不妨觀察一下。

張良廟內植被豐富,在廟裡還有一顆古老的桫欏樹,桫欏樹 被眾多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亭台樓閣,流水潺潺,張良廟內的環境靜謐清幽。

在張良廟旁邊,有個標誌性的石碑,上書英雄神仙四個大字,這是對張良一生很形象的概述,英雄指的是他年少時就勇敢無畏,敢於去刺殺秦始皇,神仙寫的是他的晚年生活,隱居山林,逍遙自在。

古樸的建築掩隱在青山綠樹間,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代代流傳,當年項羽殺韓王后,張良復歸劉邦,為其出謀劃策。楚漢戰爭期間,聯結楚將英布 、 韓信 和秦將 彭越 ,最後殲滅秦軍。漢朝建立後,他被分封到江蘇留城,是為留侯 ,劉邦即位不久,先後殺掉韓信等有功之臣,張良選擇了激流勇退,來到漢中的紫柏山隱身修行,後人稱此地為「 辟穀 」,這也是張良的大智慧之處。

青山隱隱,白雲悠悠,一代名相張良的傳奇故事,口碑相傳,流傳至今,漢中留壩這塊風水寶地,也因為張良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旅遊愛好者熟知,豪傑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長存,神仙古來稀,設黃石重逢,赤松再遇,得此洞天福地 ,一生願作逍遙遊,漢中,且留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53451fc9bb7ae91057bb0c75ec1d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