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節點AUTO,作者|天璣
2015年,朱江明與友人在西班牙旅遊時,無意間看到一個西班牙高端社區里停著好幾輛雷諾電動小車。他意識到國內對這種電動汽車應該有很大的需求,而大華股份在電子設備領域積累的技術可以復用到汽車上,朱江明就萌生了創業的念頭。
彼時,他已經是大華股份的二股東,這是一家能在國內安防市場排在前二的巨頭。因此,他創業的動力並不是為了財富,更多的動力來自於他的興趣。在上大學時,他就曾親手組裝過電視,當時電視還是中國人結婚必備的三大件。
巧的是,此時國內剛剛頒布了27號文,鼓勵企業研發新能源車,朱江明隨即決定借東風創業,創辦了零跑。
八年後,零跑和蔚小理、哪吒,成為了上百家新勢力中的幸運兒,現在只有它們能正常運轉。這是值得祝福的事,但也要認識到,今天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不同於八年前。八年前,新勢力還處於前期籌備階段,而在2023年,有的新勢力,銷量已經接近38萬輛,頭部的門檻已經是年銷10萬輛。
2023年,零跑的進步雖然沒有上述那家新勢力大,但也值得關注。
開局抄小米後路
2021年,朱江明在接受採訪時說過,「從目前看,我覺得零跑更像汽車界的小米」。朱江明說的「目前」,持續到了2023年,這裡面有兩個數據可以當參考。
第一個數據是單車平均收入。2021年,零跑營收30.58億元,主要來自汽車銷售。以全年47348輛的銷量計算,零跑平均每賣出一輛車的收入是6.9萬元。同期,小鵬平均賣一輛車的收入約為零跑的3倍。
到了2023年第三季度,零跑的這項數據雖然有了較大提高,但只有12.7萬元,依然沒有小鵬2021年的數據高。
第二個數據是銷量結構。2020年5月上市的T03,是幫助零跑打開銷量局面的產品,擁有很強的性價比。它將400km的續航(CLTC)拉到了8萬元的價位,還擁有零跑自研的的Leapmotor 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包含了自動泊車、全速自適應巡航、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等十餘項功能。
作為對比,同樣以性價比著稱的五菱宏光mini,雖然價格更低,但它的智能駕駛水平遠不如T03。直到2022年上半年,T03都是零跑銷量最高的車型。
如果總結2022年上半年之前的零跑,「車圈小米」是再合適不過的標籤了。這也意味著,零跑要和小米麵臨相似的問題。那就是,市場不會因為你的性價比高,就降低要求,你只能用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
零跑的研發投入就可以體現這一點。2022年,零跑的銷量擠進了新勢力的第一梯隊,全年為11.2萬輛,同期的研發為14億元,是已經上市的四家新勢力中最低的。
目前,小米SU7還沒有發布售價,但雷軍和小米汽車官方都多次表示不會走性價比路線,「9.9萬元、19.9萬元都是不可能的」。即便如此,從消費者的猜測來看,大家還是認為小米汽車會走性價比的路線。
這樣一來,無論小米SU7的定價是否走性價比路線,零跑都會受到一定的衝擊。零跑旗下唯一的轎車車型是C01,其定位和小米SU7一樣,都是大型C級轎車,而C01的尺寸比小米SU7大一點,兩者也都強調智能化。
在小米汽車到來之前,零跑已經開始嘗試擺脫「車圈小米」的標籤,開啟了品牌上探。
品牌上探,成功了一半
2021年,零跑發布了C11(售價17.98萬-22.98萬元),它肩負著零跑品牌上探的任務。為了實現目標,零跑做了一番準備。
C11從內飾到智能駕駛等各方面,都是零跑當時能拿出的最好的配置。比如,座椅、方向盤及門板,用了大面積的Nappa真皮和進口麂皮絨,塑造了豪華感,座艙使用了當時還不流行的三聯屏設計。智能輔助駕駛方面,C11搭載了兩顆零跑自研的凌芯01智能駕駛晶片。而C11也不負眾望,在2023年的12個月里,它一直是零跑銷量最高的車型。
另外,零跑還上了雙保險。2022年9月,零跑推出了第二款肩負品牌上探責任的車型C01(14.98萬-22.88萬元)。不過,它的成績不如C11。目前零跑共有三款車型在售,除了C11和C01 ,還有T03 ,而C01是三者中銷量最少的車型。
這也可以解釋,為何C11取得了成功,但零跑的單車平均收入還是和蔚小理有很大差距,因為零跑的銷量結構比較特殊。2023年,T03的銷量占比是26.7%。橫向對比,小鵬目前在售的車型中售價最低的是G3(13.89萬-16.69萬元),而G3在小鵬2023年銷量中的占比只有1.8%。
另一個原因是去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打起了價格戰,零跑未能倖免。2023年8月,C11和C01都開始降價,最高降幅達2萬元。小鵬同樣也捲入了價格戰,12月,G6全系限時減免1萬元,起售價下探至19.99萬元。
其實,如果不看單車平均收入,零跑的品牌上探可以說是成功的。在2023年,C11+C01在零跑總銷量中的占比已經達到了73.3%。因此,零跑的品牌上探之路可以說成功了一半,市場雖然接受了新的品牌形象,但收入方面的卻沒有跟上節奏。
最近,零跑汽車高級副總裁曹力透露,零跑還會推出D系列車型,它的價格會上探到20-30萬元,甚至30萬元以上。
學習比亞迪,可行嗎?
2021年的一次活動中,朱江明給零跑立下了一個flag,那就是三年內,在智能化上超越特斯拉。隨著零跑不斷公布技術成果,朱江明所說的智能化也逐漸浮出水面。
首先,過去我們提到汽車智能化,會想到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近兩年行業還流行起了冰箱彩電大沙發和三聯屏。但如果從車型變化的角度去看,會發現這些其實都是技術的外延。
簡單來說,零跑的邏輯是站在整車製造的角度去做智能化,其中包括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以及電子電氣架構,這也是蔚小理等新勢力的共同特點。其中最能體現智能化的,是新的電子電氣架構。
燃油車採用的是分散式電子電氣架構,此時車上的各種功能控制器是分散,可以獨立控制。在智能化時代,分散式結構已經滿足不了時代的需求,它不僅成本高、重量大(因為是分散控制,所以需要很多線束),更無法支持高帶寬車內通信,這在底層上讓燃油車無法擁有智能化。
以常見的OTA為例,車主需要把燃油車開到4S店才能升級。如果想給車增加新的功能,比如現在流行的三聯屏,就需要拆車重新設計走線布局。
最先做出改變的是特斯拉,它開創了域控制電子電氣架構,把整車的電子電氣架構集中到了前、左、右3個區域,這三個域各自控制不同的功能模塊,並且兼顧各個域的協同。
「四葉草」架構和域控制架構的發展方向是一樣的,都是集中化,四葉草架構甚至要更先進一些。它把動力、座艙、車身、智駕4個域控制器、以及左右後3個域控制單元,整合到了一個「中央超算平台」中,這個平台相當於人的大腦,其他控制器域相當於人的四肢。
對應分散式架構,四葉草架構有兩個優勢。其一是成本更低。一台燃油車,僅僅是MCU(微控制器)就需要上百個,而四葉草架構只需1顆MCU。燃油車內部的線束長度在1.5km-2km,四葉草架構減少到了1.56km以內。其二,效率更高,體驗更優,以OTA升級為例,零跑給出的數據是僅需7秒就能完成下載和安裝,1秒完成新老系統切換。
在四葉草電子電氣架構之上,零跑的整體研發策略是全域自研,這包括自研自製電動汽車的核心系統及電子部件中的所有關鍵硬體。而全域自研的方向是優化成本,通過「自研自產」帶來規模化的優勢,進而為定價和產品提供更多優勢。
這看起來和比亞迪的垂直整合模式相似,後者憑藉垂直整合,進入了10萬元和15萬元左右的市場,並能保持盈利,這是新勢力所羨慕的。根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23年,這兩個細分市場在整個汽車市場中占的份額超過50%。如果能在這兩個細分市場站穩腳跟,零跑的銷量規模會成倍擴大。零跑已經進入了這兩個市場區間,但沒能做到盈利。
常言道「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垂直整合模式的關鍵一環是有銷量規模承接前端的研發成本,從而形成正向循環。而零跑現在的難題正是銷量不及預期。
2023年,零跑銷量達到了14.42萬輛,同比增長超過29%。從數據上來看,零跑的表現還不錯,尤其是在2023年最後的三個月,銷量一直維持在1.8萬輛以上,創下了交付以來的最新高。零跑2023年的原定銷量目標是20萬輛,最終的成績與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同時,儘管零跑在2023年三季度實現了毛利轉正,但汽車市場的價格戰仍在持續,能否繼續這個勢頭,仍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