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滑冰與短道速滑有什麼區別?

2022-02-07     ASICS亞瑟士

原標題:速度滑冰與短道速滑有什麼區別?

無論從場地、裝備和規則,速度滑冰與短道速滑都有很明顯的差別——

比賽場地一大一小,賽道距離一長一短

速度滑冰賽道長度為400米,與夏季奧運會田徑賽道距離相同。短道速滑比賽賽道長度則為111.12米(364.6 英尺)。 這兩條賽道也被俗稱為「大道」和「短道」。

更具體的場地數據,「大道」分內/外兩道,道寬5米。內冰道的內圈半徑為25米,外冰道的內圈半徑為30米。 「短道」比賽場地面積為30×60米,直道寬不小於7米,彎道半徑8米,直道長28.85米。場地兩端弧形彎道處擺放黑色橡膠塊,作為標誌線,也增加比賽的安全性,運動員不得滑入標誌線內(直道區則沒有標誌線)。

一個比時間,一個比名次

速度滑冰沒有預賽、半決賽和決賽,直接一輪定勝負。兩位選手同時出發,誰先抵達終點並不重要的,誰更快完成(用時最短)才是贏家;

速度滑冰採用計時賽賽制,分幾輪進行。因此每組組內排名非常關鍵,前幾名才有機會晉級到下一輪的比賽里;

可以理解為,速度滑冰與時間賽跑,短道速滑則是參賽者之間的直接PK

截然不同的冰鞋構造

短道速滑需要應對更多急彎,冰鞋的質地普遍較速度滑冰更硬(更強的支撐包裹),來幫助選手更好的控制滑行軌跡;

速度滑冰的冰鞋冰刀刀刃更窄更平,這樣蹬冰面積大而摩擦阻力小。更矮的鞋腰也有助於降低身體重心,減少空氣阻力,來幫助儘可能的高速滑行。速度滑冰的冰刀前部與鞋底固定,後部/鞋跟則可以分離開來。這樣當運動員做出抬腿動作時,刀片仍然與冰面接觸;

短道速滑的冰刀底部會有一定弧度,與冰面接觸面積很小,便於在彎道時滑弧線前進。冰刀的刀身較高,即便經過彎道身體傾斜度很大,冰鞋也不會接觸到冰面;

兩種冰刀另一個區別在於長短——短道速滑冰刀平均長度在30-45厘米,速度滑冰冰刀長度在40-55厘米。

極致的速度追求 VS 強制性的安全裝備

短道速滑有一定的對抗性,外加更多彎道和更頻繁的超車,比賽經常出現摔倒和碰撞,危險係數遠高於速度滑冰。因此運動員必須佩戴安全頭盔、護目鏡、耐切割手套、護腿板、護膝等保護裝備。包括頸部也都要求佩戴專門的護頸;

而速度滑冰相對就沒那麼多安全性方面的顧慮,選手穿著的連體速滑服主要目的在於降低高速滑行中的風阻(他們的最高速度能超過60公里/小時)。

純粹的速度較量 VS 速度+技術的比拼

在技戰術方面,短道速滑要比速度滑冰豐富得多。選手們會採用領先類、拖後類、掩護/配合類等戰術,來成為最後的贏家——比賽緊張刺激之餘,多了很多不確定性。

留意短道速滑選手左右手的手套,它們並不一樣——短道速滑逆時針方向進行,因而左手會在彎道中充當一個平衡支點,所以左手手套上也會有額外的凸起扣子,來幫助這一行為。圖/wiki

曾在冬奧速滑拿到4金1銀1銅的約翰·奧拉夫·科斯Johann Olav Koss,也創造了總計1998天占據Adelskalender速滑榜單榜首的傳奇神跡。圖/wiki

最後,如果觀察兩項運動員的身材,還可能發現速度滑冰的選手往往比短道速滑的更為高大一些。這也是後者在面對較多彎道時,低重心帶來的先天優勢。

當然,這兩項運動的選手依然存在換項的情況。通常來說短道速滑選手的運動生涯相對更短,後期也會轉練速度滑冰從而延長運動周期。

拿到中國唯一一枚冬奧速度滑冰金牌的張虹,就是在20歲時從短道速滑轉項速度滑冰,而後在索契一舉奪冠。

冬奧會——

速度滑冰包括14個項目(男/女子各七個項目)

男子:500米、10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集體出發以及團體追逐

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集體出發以及團體追逐

比賽時間:2022年2月5日至2月19日

比賽場地:國家速滑館(「冰絲帶」)

短道速滑包括9個項目。其中男/女子各4個項目,另一項為混合接力賽(也是首次引入的新項目)。

男子:500米、1000米、1500米、5000米糰體接力

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糰體接力

混合團體:2000米接力

預賽中,每組前兩名晉級下一輪,直到最後參加決賽。

比賽時間:2022年2月5日至2月16日

比賽場地:首都體育館

截至此次冬奧會前夕,歷史上中國一共拿到62枚冬奧獎牌(13枚金牌),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貢獻了41枚(11枚金牌)——在短道速滑上,中國是最有實力的國家之一。

速度滑冰的唯一一枚金牌,來自2014年索契的張虹(女子1000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4b9aeaa02fcd78cd579b17cca60b9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