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神日記丨Chanel為了奪回N°5 五號香水股權,與他鬥了20多年

2020-07-24     包神

原標題:包神日記丨Chanel為了奪回N°5 五號香水股權,與他鬥了20多年

大名鼎鼎的Chanel N°5五號香水沒人不知道吧?但你可能不知道,正是這款香水,改變了Coco Chanel 乃至整個CHANEL品牌的命運,

直至今日,CHANEL集團的真正老闆不是Coco Chanel 的後人,而是與她本不相關的Wertheimer家族,著實令人唏噓不已~

那... ...Wertheimer家族是誰?怎麼跟Coco Chanel 扯上關係的?

事情要從Coco Chanel 認識這位流亡法國的俄國公爵Dmitri Pavlovich開始,

經他引薦,結識了俄國沙皇的御用調香大師Ernest Beaux。

此後兩人合作,Coco Chanel要求Ernest Beaux為她打造一款「聞起來像女人的香水」。

為滿足她的要求,Ernest Beaux突破制香傳統,創作出一款革命性的香氛作品——N°5,於1921年推出。

N°5 是第一款人工合成的復合香調香水,首次將80餘種珍貴花材與混合而成的,當時還沒有人敢於挑戰人工合成香水,

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加入人工合成的現代花香香精,俗稱乙醛, 能讓香氣更有層次,這正是N°5 的最大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一代N°5矩形瓶身邊角設計,據說來自於Boy Capel 盥洗用品瓶,也有說是他裝威士忌的玻璃酒瓶,反正這個經典設計怎麼也繞不過這個男人,而品牌名 Chanel No.5則以黑色字眼呈現於白底上。

而N°5名字的由來,是因為Coco Chanel特別喜歡Ernest Beaux 給她的第五個香水樣本,當然也有很多人說是因為5是她的幸運數字。

不過關於這名字,正如Coco Chanel本人一樣,不被定義,也不被束縛,無需被過多解釋,它本身就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1921年香水海報,CHANEL香水成為香水廣告的先驅

之後在1924年,改良N° 5香水瓶設計,瓶蓋採用完美八角形切割,有如完美切割的鑽石,靈感來源於巴黎芳登廣場的八邊形輪廓,不管在哪個方位看都能折射出光芒。

在那個年代,香水第一次被裝在如同實驗室容器的瓶中,與上世紀20年代那些矯飾的香水瓶相比,顯得別具一格。

為此,Coco Chanel本人親自出鏡為N °5香水宣傳,這個舉動在當時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於1937年在麗茲酒店的套房裡進行拍攝,刊登在Harper’s Bazzar《時尚芭莎》雜誌上。

當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在1954年以全球最知名女星的身份,回應記者她穿什麼睡覺時,「Just a few drops of N°5。」只有幾滴香奈兒五號,因此聲名大噪。

雖然這一句並不是正式的廣告詞,但卻對CHANEL的影響深遠,一直流傳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

後來, 每一代CHANEL調香師都會有繼承有創新地推出新款N° 5:1986年的 N°5 Eau de Parfum、2008年的N° 5 Eau Première、以及2016年的N°5 L』EAU。

所有這些足可知 N° 5的經典,在創新與設計美學方面,Coco Chanel確實有著一雙讓產品成為經典的點金之手,但在

量化生產以及銷售方面又是另一回事了

一開始N° 5 香水在Ernest Beaux的實驗室內生產,因為資金有限,所以產量不大也沒有保證。

第二年,巴黎老佛爺百貨(the Paris Galeries Lafayette)的創始人Théophile Bader嗅出了N° 5的市場潛質, 有心把N° 5放在自己的百貨公司銷售。

他為Coco Chanel引薦了Pierre Wertheimer,一位已經有自己的香水品牌和較大規模的生產車間的老闆。

1924年4月,Coco Chanel 、Bader 和Pierre Wertheimer 三人簽署了協議 ,香奈兒香水公司(Les Parfums Chanel) 正式成立,

Coco Chanel獲得了規模生產和銷售渠道的保障,也由此掉入了大坑... ...

協議中,Coco Chanel以配方和製造工藝獲得10%股權,老佛爺百貨的Bader得到20%,Pierre Wertheimer則擁有70%股權。

也就是說,Coco Chanel只能分到10%股權的同時,失去了對CHANEL香水的控制權,還把自己的名字授權給這間公司,只得到一個無實權的「董事長」名頭。

當然,Coco Chanel 很快就後悔了,覺得她應該拿到比10%更多股份分配,而且,她的名字是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使用的。

面對Coco Chanel的不滿,Pierre Wertheimer則說,是他們資助她走出第一步,幫助她將創意推向市場,將她變成富人。於是,她與Pierre Wertheimer之間開始了曠日持久的訴訟。

可要重整這份白紙黑字的協議談何容易,最終Coco Chanel鬥爭了20多年也沒能如願。期間,她一不智之舉使Coco Chanel的名字與「法奸」聯繫在了一起。

穿著她自己的設計衣服坐在她的書桌上,1938年

Coco Chanel正式提起訴訟是在1939年,同年已經開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貌似給她提供了一個奪回控制權的機會,

因為Pierre Wertheimer是猶太裔富商, 在納粹進駐巴黎前就逃離當地去了美國,在美國繼續生產香奈兒5號香水。

她於是給納粹當局寫信, 聲明香奈兒香水公司(Les Parfums Chanel) 目前是猶太人的產業, 理應同其他這種屬性的公司一起, 被"重新分配"給他人....."他人"當然指的就是她自己。

1945年二戰在巴黎停息後,美國士兵在康朋街31號店門口排起長隊,只為給心愛女人帶回N°5香水。

不過Pierre Wertheimer比Coco Chanel更精明遠慮,早在逃離去美國之前,Wertheimer把「香奈兒香水公司」的股份轉移給了法國人Félix Amiot阿米奧公司。

而阿米奧公司和納粹有軍火交易,通過此舉,儘管與「法奸」的行為一樣不光彩,但德國人在戰時確實沒有動香奈兒香水公司的一根毫毛。

因上述要求變得「前提不成立」,Coco Chanel不但收回香水控制權無望,還因為和納粹軍官有關係不得不逃往瑞士隱居。

之後,二戰結束的第一年也就是1946年,在那裡,Coco Chanel推出新香水——香奈兒小姐5號(Mademoiselle Chanel N°5),與Pierre Wertheimer家族的官司也進入新階段。

最後雙方互諒互讓再擬協議,原本是分給Coco Chanel法國銷售額的10%,改為全球銷售額的2%,同時給她權力去生產自己除了N° 5之外的其他香水。

至此,香水背後這場利益的硝煙戰,總算消停會兒了。

到50年代早期,N°5香水的銷量走弱,Pierre Wertheimer去瑞士洛桑的雅岸酒店拜訪了Coco Chanel,兩人的關係出現緩和。

1953年,Coco Chanel決定回到巴黎,重整她的高級時裝屋,當時的她已經70歲了。回歸巴黎的頭場秀反響很一般,不過她還是堅持了下來。

在Pierre Wertheimer的幫助下,於1954年,她設計的無領粗花呢套裝和裙裝都成為當季最流行的衣服,無形中大大提升了N°5香水的銷量。

同年,雙方達成一個協議:Wertheimer取得以chanel名字命名的香水和服裝的控制權。給Coco Chanel的條件是:為CHANEL康朋街總部提供資金, 並負擔她餘生所有的開銷,包括稅款。

其後,Wertheimer 又從 Bader手裡買下了其所擁有的20%的股權,取得CHANEL全部所有權。

於1954年為時尚雜誌Vogue攝

1965年,Pierre Wertheimer去世,他的兒子Jacques Wertheimer繼承了CHANEL,Jacques不是一個有經驗的商人,CHANEL也不是他的最愛,但是他見證了這個品牌商業最成功的30年。

1971年,Coco Chanel在麗茲飯店去世,由於她沒有繼承人,在她去世後,Wertheimer家族獲得其香水配方的特許使用權,並成為CHANEL公司唯一的擁有者,直至今日。

目前Wertheimer家族第三代中的兩位孫子(Alain Wertheimer、Gerard Wertheimer)各占CHANEL 50%的股份, 他們低調至極,甚至許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家族的存在,或者知之甚少。

Gerard Wertheimer在2002年2月曾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說:

「我們是一個謹慎的家族,(對CHANEL) 我們從來不說什麼。CHANEL是關於Coco Chanel,是關於Karl Lagerfeld的,是關於每一個在CHANEL工作、創作的人的,而不是關於Wertheimer家族。」

這或許就是猶太家族的智慧吧。

左:Gerard Wertheimer,右:Alain Wertheimer

雖然CHANEL早已易主,但正是在Wertheimer家族的經營下,它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在1980年他相中的Kitty D』Alessio慧眼覓得大將Karl Lagerfeld,讓CHANEL進入鼎盛的「老佛爺時代」。

一瓶香水,見證了時尚界近百年的軌跡,直至今日CHANEL N°5香水仍備受追捧。

有人問, N°5為何會如此受歡迎?因為它是世界上第一瓶人工混合的香水?還是它的氣味很特別?或是夢露的那句"我只穿著N°5 入夢"?

是因為它獨一無二。用Coco Chanel自己的話來說:"這就是我要的,一種截然不同於以往的香水,一種女人的香水。一種氣味香濃,令人難忘的香水。"

「In order to be irreplaceable,

one must always be different.」

——Coco Chanel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4HvjHMBd4Bm1__Y5IJ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