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交通出行呈現新特點,你get到了嗎?

2024-01-17   北京交通廣播

原標題:2023年交通出行呈現新特點,你get到了嗎?

導 讀

交通治理是提升城市競爭力、提高市民出行品質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北京通過多種手段對交通進行綜合治理,提高城市交通運行效率、優化交通環境。交通綜合治理的內涵是什麼?包括哪些方面?這些年來,交通部門都完成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交通綜合治理項目,取得了怎樣的成效?2024年,北京的交通將呈現出怎樣的趨勢?原因何在?交通綜合治理的主要思路又有哪些呢?北京交通廣播《交通大家談》邀請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交通綜合治理處、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交通規劃所的相關嘉賓做客直播間,為您詳解解答。

北京機動車達754.8萬輛

北京幹線交通流量過於集中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交通規劃所所長 劉雪傑在作客北京交通廣播《交通大家談》節目時表示,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754.8萬輛,同比2019年增加120.2萬輛,其中小客車增加34.9萬輛

三年的疫情改變了大家的出行習慣,私人機動化出行方式更受大家的依賴,全市人均小客車保有量是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的1.4-1.5倍,核心區人均機動車保有量是東京、倫敦等同比地區的2倍多。小客車出行強度達28.4車公里/日,較2019年提高2.2%。北京幹線交通流量過於集中,高快速路和主幹路承擔了63%的交通周轉量,易形成擁堵。

公共運輸吸引不足

交通精細化水平有待提高

劉雪傑表示,北京交通擁堵還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比如城市發展和交通融合不夠。隨著人口和功能疏解,平均出行距離逐年增大,2022年,全市平均通勤距離11.7公里,全國通勤距離最長,較十年前增加近3.5公里,職住分離程度進一步加大。

軌道交通網絡站點周邊職住聚集程度不高,立體空間綜合開發不夠,出入口與周邊建築連通性差,軌道站點周邊500米的人口、崗位覆蓋率不高,五環內分別僅為35%和44%,軌道交通骨幹作用發揮不充分,客流強度逐年下降。

同時,公共運輸吸引力不足、交通精細化水平有待提高,總的來說,很多個因素疊加,大家才產生了跟以往比好像更堵了的這種感受。

北京市民出行結構發生明顯變化

北京交通擁堵程度有所增加

2023年,隨著城市生產生活恢復,交通出行量快速回升,交通運行壓力顯著提高。本市經濟社會活動水平全面恢復,市內工作日日均出行總量6044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加0.7%。其中,中心城區日均出行量為3808萬人次,同比2019年略降約1%;通州區(含副中心)出行量增幅明顯,較2019年增加13%。城際客運方面,日均客運量82.5萬人次,超過2019年同期6%。北京市民出行結構與2019年相比發生了明顯變化。

一是公共運輸出行比例由31.9%降至26%(軌道交通16%、地面公交10%),日均出行量減少約255萬人次,降幅達20%;二是私家小客車出行比例由22.7%增至23%;三是共享單車和電動自行車等非機動車出行比例增幅明顯,由12.5%增至16%。總體看,集約化出行比例降低為城市交通運行帶來較大挑戰,交通擁堵程度有所增加。

您對北京交通發展還有哪些建議呢?

評論區一起聊聊

內容來源:北京交通廣播《交通大家談》

編輯:蓋蓋

值班主編:車水

監製:趙鵬

北京廣播電視台交通廣播中心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新聞敲詐、虛假新聞等新聞違法行為,尊重新聞版權,並歡迎社會各界進行監督。如對我們的新聞報道存疑,請將問題反饋發送至郵箱weixinfm1039@126.com,我們將嚴肅核實,給予回復。

近期熱點

  • 北京這些道路公交車信號燈優先!少等紅燈!>>
  • 北京本周末氣溫跌至谷底,局地有雪>>
  • 北京明晚起降雪+降溫!本周這個時段交通壓力大>>

點個

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