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防藥物濫用「組合拳」全力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2024-06-23     北青網

威利

6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6件懲治涉麻精藥品(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等成癮性物質濫用犯罪典型案例,昭示檢察機關對毒品犯罪依法嚴懲的一貫立場,教育引導社會公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牢固樹立遠離濫用麻精藥品等成癮性物質的意識。

今年6月是我國第14個全民禁毒宣傳月,今年全民禁毒宣傳月的主題是「防範青少年藥物濫用」。國家禁毒辦近日發布的《2023年中國毒情形勢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共破獲毒品犯罪案件4.2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5萬名,繳獲各類毒品25.9噸,同比分別上升12.6%、21%、18%。

近年來,我國禁毒工作穩中有進、毒品問題總體可控。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國際國內多重因素交織作用下,我國禁毒鬥爭形勢依然複雜嚴峻。比如,吸毒群體轉向更易獲取、價格較低、效果相近的麻精藥品等成癮性物質替代濫用,依託咪酯濫用問題尤為突出。

此次最高檢發布的典型案例中,有一起向未成年人販賣致幻電子煙的案件:犯罪分子劉某永多次非法販賣含依託咪酯電子煙彈給楊某茵(未滿18周歲)等人,並在其出租屋內分別容留楊某茵、楊某娟(未滿18周歲)吸食含依託咪酯電子煙。最終,法院認定劉某永犯販賣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一萬元。

最高檢發布這一案例,不僅明確了犯罪適用標準,為各級檢察機關今後辦理類似案件提供有力指導,也是向不法分子再次敲響警鐘:心存僥倖、罔顧法律者終將受到法律嚴懲。

大量案例表明,不法分子往往宣稱成癮性物質「安全無副作用」,以「合法興奮劑」「草本興奮劑」為幌子,編造「偶爾吸一兩次不會上癮」等謊言誤導受害者,且常常偽裝在電子煙、糖果、飲料中進行售賣,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和迷惑性。少數青少年因為經不住誘惑,從酒精、含尼古丁香煙等「入門藥物」開始接觸成癮性物質,進而欲罷不能,沉迷於毒品帶來的幻覺之中無法自拔,導致無心學習或工作,最終毀了美好人生。

各地在持續開展「清源斷流」,深入推進嚴打整治專項行動的同時,還需強化源頭治理,紮實推進位毒高危場所排查整治工作,嚴密制毒物品管控措施,嚴防可制毒物品流入非法渠道,持續推動禁毒工作走深走實。

推動禁毒工作走深走實,還需以開展「全民禁毒宣傳月」「國際禁毒日」活動為契機,深入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要求,推進禁毒宣傳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家庭、進網絡「五進」工作,更廣泛地向社會披露典型案例,造濃全民禁毒氛圍,廣泛發動人民群眾參與禁毒鬥爭。尤其是要深入開展防範青少年藥物濫用宣傳教育,引導青少年正確認知麻精藥品等成癮性物質濫用危害,牢固樹立「珍惜生命,遠離毒品」的意識,不斷增強反毒防毒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廣大青少年要積極爭做禁毒工作的踐行者、志願者,涵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主動學習國家禁毒政策和法律法規,了解防毒、禁毒相關知識,牢牢守住道德底線和法律紅線。各地和相關部門應持續創新完善毒品治理體系,著力打好防範青少年藥物濫用「組合拳」,築牢新時代禁毒「銅牆鐵壁」,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更堅實保障。

(北京青年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43ec1bf5ed3755d5982a84a92ac58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