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節被群搶案別轉移焦點:「朋克」的農耕文化,須打上法的補丁

2023-10-06     瑜說還休

原標題:音樂節被群搶案別轉移焦點:「朋克」的農耕文化,須打上法的補丁

在這個8天長假裡,本是一樁大好事的「南陽迷笛音樂節」,卻在最後時刻,出現了當地一些群眾群搶群盜物品的事件,這顯然會令好心沒得到好報的南陽人非常尷尬和憤怒,此後的相應處理與回應,雖然能看出南陽各方面的補救之努力,但其中仍有一些問題,非常值得重視與警醒!

對於此事件,南陽當地人、更包括所有中國人,其實都不應轉移或混淆了此事件中深層次的重點——那就是對於如此很「朋克」的農耕文化之成分,仍要進行深刻反省,關鍵一點,就要是剜除其中的一大「膿瘡」:「法不責眾」思維,堅決給這些當代「朋克農民」,打上瓷實的「法治」補丁!

南陽當地的各方面機構在事發後,非常疾速地抓住了發布虛假視頻,產生了鼓動效應的造謠者——如對發布「好多帳篷誰需要過來拿」不實信息,煽動誤導村民的陳某,已依法刑事拘留;還對發布「碗口粗的電纜被偷了」謠言的張某某(網名「老talk」)依法開展調查等……這些當然值得讚揚,但是,這些雖然值得肯定的工作,仍然不應成為此事件中的最大焦點!

畢竟,虛假「鼓動拿帳篷」,並不代表看到人家的身份證、手機、電腦等物品,就可以當著拍視頻者的面,竟然說出「沒有人在就可以……」之類無知且無法無天的話吧?

所以,在快速解決了製造謠言者後,更應該將重點放到懲治違法偷搶財物的人身上——而不能從上到下,都受制於所謂的「法不責眾」思維,就此再放這些偷搶者一馬,如此「放虎歸山」產生的負面效應產生後,可以說,此類事件仍將會繼過去和今天之後,不斷地再次於未來重複發生!

這從過往的搶奪事故車上散落的財物案,公開搶拿他人地里的瓜果案上,都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得到印證!

這次的「迷笛音樂節」,本是發源於民間的地下搖滾音樂,而搖滾音樂的精神靈魂,有一個很洋氣的名詞表達——「朋克」。

所謂「朋克」的內涵與精神中,在前期,它就是一個「流氓、地痞」的指代,後期則發展為「自我、自由、眼中無他、無所畏懼」的精神。

但是,像這次的音樂節組織者在回應網絡上的不同言論時,竟公然回罵難聽的字眼,還對媒體稱這正是「迷笛音樂」的本質特點云云,其實也都有這種「朋克」思維的影子。

其實,這種「朋克」的含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與南陽當地——其實也包括了我們全中國——的農耕文化,產生出不少相對應的成分,即過於不受規則約束,甚至會產生無法無天的「法不責眾」思維,這些顯然更值得我們警惕和反省!

在過去的漫長歷史中,像鄉里之間的集體械鬥現象;以及「占山為王」的盜賊集群現象;甚至是近現代的軍閥割據現象等,其實都有我們的農耕文明中,這種「法不責眾」思維的體現。

但如今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明確提出了「法治中國、法治社會、法治政府」等的全面法治建設思想,這時候,我們就不能再對主要殘存於農耕群體中的「法不責眾」思維過於妥協,不能為了所謂的「維穩」,讓參與群搶群盜的人,仍能再一次地僥倖逃脫法律的制裁。

如果對於這些「法不責眾」思維的人群過於「綏靖」,就等於縱容這些無法無天者,其所產生的壞之效應,其產生的後果,就更難預測,發展到極致時,甚至對社會和國家極具破壞性!——歷史其實早已證明了這一點!

我們確實能夠理解南陽方面為了當地的形象,在打擊此案中所有違法者時所做的努力,但是,不論是當地的各個方面和機構,還是我們社會的所有人,都不應模糊和轉移了此事件的最大焦點:那就是對於如此「朋克」的農耕文化中的一大缺陷:「法不責眾」思維,決不能予以妥協與放過,一定要堅決打擊其中的所有違法行為,都能做到刻不容緩、決不手軟才行!【原創評論:瑜說還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3b92f3c92dd2ff95af002a71d7728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