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用電不拉閘,這個定心丸分量重

2024-06-23     北青網

本報特約評論員

國家能源局給出了夏季電力安全穩定供應目標,即「常態供應有彈性、局部短時緊張有措施、極端情況應對有預案」,並承諾「堅決守住不拉閘限電的底線,堅決確保民生用電需要」。這不僅凸顯治理層面民生無小事的一貫立場,也蘊含著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大道理。我們每個人也要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從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之類小事做起,自覺養成節電節能習慣,推動形成全社會節能降碳的良好氛圍。

國務院新聞辦日前召開「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指導各地做實做細迎峰度夏保供工作預案,進一步優化負荷管理措施並精準細化執行,堅決守住不拉閘限電的底線,堅決確保民生用電需要。

今年夏季來得早,高溫極端天氣多,各地用電激增。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要求堅決守住不拉閘限電底線,讓公眾吃下了定心丸。這一表態來得及時,也非常重要。

水、電、氣屬於民生必需品,保障供應,民生心安。值得一提的是,確保民生用電不拉閘,不僅凸顯治理層面民生無小事的一貫立場,也蘊含著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大道理。所以,保障民生用電不拉閘,折射的是國家與民生、宏觀與微觀的辯證法。

一方面,中國有14億人口,家庭數超過5億,家庭擁有多台空調已成標配,加之其他家電,民生用電可謂大矣。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23年,全國人均生活用電量從500千瓦時增長到接近1000千瓦時,翻了一番,14億人民用能需求得到有力保障。今年以來,我國電力消費延續快速增長態勢,1月至5月全社會用電量3.8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今年度夏期間,全國用電負荷也將快速增長,最高負荷預計同比增長超過1億千瓦。

縱觀全球,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能夠保障如此龐大的人口和家庭用上電、用好電、用足電。以某大國為例,至今仍有超過1億人用不上電,今年入夏以來,該國因「熱」致死的已超過200人。因此,保證14億人用電不拉閘,不僅是偉大的民生工程,也是要有龐大的發電量支撐。

另一方面,傳統的火力發電越來越少,綠色發電模式占比越來越高,電力領域從生產到消費,凸顯綠色發展理念。2020年9月,中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這不僅是我國作為全球負責任大國的莊嚴承諾,也是為了更加有力推進綠色能源產業發展。2013年到2023年,我國煤炭消費比重從67.4%下降到55.3%,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核電及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從10.2%提高到17.9%,累計提高7.7個百分點。

此外,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已經形成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興能源產業,在內外兩個市場形成產銷兩旺的良好勢頭。數據顯示,6月1日-16日,新能源車市場零售31.4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14%,較上月同期下降4%,今年以來累計零售356.9萬輛,同比增長32%;6月1日-16日,全國乘用車廠商新能源批發33.5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28%,較上月同期增長3%,今年以來累計批發397.2萬輛,同比增長30%。

新能源汽車,不僅成為中國消費者寵兒,國產新能源汽車也受到全球消費者的喜愛。不少歐洲消費者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科技感強,具有「科幻」感。此外,選擇綠色節能產業也成為中國消費者的首要選擇,中國人已經形成綠色消費生活方式。

國家有足夠的電量,公眾有綠色節能的生活方式,有理由相信,今夏民生用電不會有拉閘斷電之憂。儘管如此,高峰用電時段會導致有些地方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夏天也是極端、災害性天氣多發季節,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可能進一步加劇。此外,也不排除因為線路老化和極端、災害性天氣導致的突發斷電。

國家能源局給出了夏季電力安全穩定供應目標,即「常態供應有彈性、局部短時緊張有措施、極端情況應對有預案」,並承諾「堅決守住不拉閘限電的底線,堅決確保民生用電需要」。我們每個人也要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從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之類小事做起,自覺養成節電節能習慣,推動形成全社會節能降碳的良好氛圍。

(北京青年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346261351bd82bd0d40210f1275ba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