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收治了一個晚期癌痛病人。
入院的時候,病人佯裝沒什麼事、不太疼。於是,內科大夫只給她用了一些常規的止疼藥。
精神上可以堅持,但身體是騙不了人的。
疼痛,這個奇特的病症恰恰將軀體與精神二者聯繫得天衣無縫。從現代醫學對疼痛的定義,我們就能理解其中的含義。疼痛,是人體的一種不愉快的情感體驗。
也就是說,疼痛實際上就是感覺。換句話來說,你要你不覺得疼,就不會疼。
但是,疼痛病人體內的致痛因子釋放以及情感的焦慮,已經不是普通人可以控制的。
這個病人,只堅持了第一天。第二天,她就開始悄悄吃自帶的止疼藥。
然而,止疼藥都是需要開方的,她只能如實向醫生求助。
這時,困擾醫生的問題終於被解開了——看著她的病情,應該很疼才對啊!因為,腫瘤已明顯有兩處轉移。
看到她實際吃的藥量之後,醫生也著實嚇了一大跳:加起來,她一天要吃六片強效止疼藥。
這麼大的劑量,再這樣下去,消化系統就會出現問題。不吃不喝,將會更加沒有抵抗力。
腫瘤似乎有著智慧一樣:它與人一起來到這個世間。大多數情況下,它與主人相安無事、一直陪著主人去世。
解釋一下:每個人都有癌基因,只是被我們人體的腫瘤監視系統一直監視著,因此很難發病。
然而,它卻有卑劣的一面。有一句話叫「趁你虛要你命」,形容它再貼切不過了!
只要你的免疫力下降、只要你不注重健康,它就會悄悄地躲過腫瘤監視系統而興風作浪。
面對這樣嚴重的癌痛病人,內科醫生很清楚只吃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於是,他撥通了麻醉科的電話。
他知道,麻醉科是疼痛科醫生的「發源地」。如果麻醉科解決不了,那可能就很難了。
我們麻醉科看過之後,當即建議她接受鞘內鎮痛治療。
鞘內鎮痛,是將鎮痛藥物直接注射到椎管內,讓藥物在疼痛整合的中樞—脊髓處停下來。當疼痛信號不再向大腦傳遞的時候,就不會感受到疼痛了。
本身就高達一萬多的費用,沒想到病人竟然一下子就答應了。
做好術前準備之後,我們麻醉科順利為她進行了鞘內輸注系統植入術。
儘管剛開始幾天的用藥量該很少,但她已明顯感受到了疼痛減輕。這樣的效果,讓所有人都為她高興。
這樣的病人,不僅需要對其軀體疾病進行治療、更要注重心理治療。
這樣的病人,對生活失去信心,幾乎都有焦慮症。
針對精神上的問題,除了抗焦慮,我們還要特別注意開導。因此,我們之後的每天都要去開導她。
隨著交流的增多,這個只有30多歲的生命終於打開了話匣子。從她患病經歷,講到她曾經也是理想滿滿。甚至,還談到了治病過程一路走來的不容易。
其他情況,我們也就是隨耳一聽。但對於她說的治療被拒,我們立刻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第一反應:該不會是這家人不好惹吧?按理來說,除了確實治不了的,我們作為醫生幾乎就不會拒絕病人。
但是,近些年的社會風氣不好,醫生賠錢這樣「啪啪打臉」的事時有發生。有些高糾紛風險的救治,醫生也會變得非常猶豫。
當問清楚原因後,大家才鬆了一口氣。原來,那個醫院的醫保剛剛被罰過。這個輸注系統價格不便宜,他們不敢給她用。
一旦用了,醫保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給醫生「啪啪一頓打」。嚴重的,還可能威脅要吊銷你的職業資格!哪個醫生這麼傻?
手術已經做完,談不上後怕或者後悔。看到眼前這個可能時日沒有幾個月的病人,我們只能堅守初心去幫助她少些痛苦度過人生最後一段時間。
冷靜下來:我們醫療的本質不就是治病救人嗎?本身,我們就不應該去區分病人的價值。不能因為「無價」,就選擇放棄。
也許,正是讓這些看病難、對醫療極度渴望的人得到救治,才是醫療最大的意義。
但是,目前的各種限制,正在讓醫生束手束腳。
真誠希望:不要把醫生變成經濟學家!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