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競爭,冰火兩重天

2024-07-11   My車軲轆

近日,乘聯會發布最新產銷數據,6月中國汽車市場與自主品牌表現仍可圈可點。儘管6月汽車銷量受淡季影響有同比6.7%的下滑,但並沒妨礙到1-6月中國乘用車取得984.1萬輛、同比3.3%增長的成績。

不過,有一組數據尤為引人注目:今年二季度以來,4、5、6月已經出現連續3月負增長。雖然下滑幅度並不大,這似乎在傳遞一個打破人們認知的信號:價格戰對銷量的刺激作用已經沒有那麼大了

顯然,儘管說價格戰不會輕易停止,但經歷兩年的價格戰之後,越來越多車企看到價格戰的不可持續,轉而儘可能守住自身的價格區間,下半年車市有望恢復平緩銷售階段。接下來,我們一起回顧2024年上半年,細看具體車型銷量成績、市場布局情況。

車市競爭冰火兩重天

縱觀車市,燃油車連續下降和新能源汽車的持續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

6月,常規燃油車零售91萬輛,同比下降27%。而且,從今年初至6月,常規燃油車零售573萬輛,同比下降13%。面對這樣的結果,只能說:「跌幅不小。」儘管新能源車替代燃油車是共識,但燃油車市場下滑得如此快速,確實讓很多人始料不及。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6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85.6萬輛,同比增長28.6%,可謂響起「漲聲」一片。按同比來看,6月零售量中,常規燃油車下滑27%,新能源車增長28.6%。而且,二者之間的銷量差距縮小至不到6萬輛,表明新能源車追趕速度很快——按此發展勢頭,反超常規燃油車銷量似乎近在咫尺。

不過,海外很多市場仍以燃油車為主。所以在車輛出口方面,燃油車依然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比如出口方面,6月份國內乘用車出口37.8萬輛,同比增長28%。其中,乘用燃油車出口將近30萬輛,同比增長31%,新能源出口8萬輛,同比增長13%。

50%滲透率近在眼前,插混表現突出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逐月提升。1月時,新能源車滲透率僅為32.8%。而時至6月,滲透率已經達到48.4%,50%大關已近在眼前。由此不禁想起今年王傳福認為新能源車單月零售滲透率會邁過50%大關,當時很多人覺得有些過於樂觀,可現在慢慢覺得只要不出意外,順利突破就是板上釘釘。

如果對新能源市場進行更細緻的區分會發現,6月純電和插混之間的差距依舊非常明顯,前者同比增長9.9%,後者則增長67.2%。這意味著插混已成為新能源車市場增長的最大動力,上半年創造的新增量也接近70萬輛。

從中可看出,沒有續航焦慮和相對省油的插混車型,明顯更受消費者青睞。而插混車型銷量的快速飆升,主要是得益於當前市面上湧入越來越多插混車型,極大地增加消費者的選擇。礙於種種原因,純電動車則陷入到一定的增長瓶頸之中。

其中,值得警惕的是,微型電動車的市場份額收縮明顯。數據顯示,今年6月A0級微型車批發銷量為11.8萬輛,占純電動車21%的份額,同比下降多達10個百分點。下滑的原因可能跟補貼政策的調整有關,6月1日起續航里程不足200公里的入門級車型不再享受購置稅減免優惠。

燃油車的窘境,不進則退

隨著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技術路線上的「多線並舉」策略的實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產品已攻入合資品牌的核心細分市場,這也使得合資品牌愈發艱難。數據顯示,主流合資品牌零售48萬輛,同比下降27%,環比下降1%。德系、美系、日系等不同品牌市場份額均下滑超2個百分點。面對燃油車守土不利的情形,合資車企不得不「變」。

6萬買昂克賽拉、8萬買卡羅拉、14萬買凱美瑞,現在網上這類報價比比皆是。這些大幅度優惠,既反映了燃油車市場競爭之激烈,也說明了新能源汽車衝擊力之強。特別是中國品牌的插混車型,更是把燃油車打得「潰不成軍」。相比於燃油車,插混車型性能更強、油耗更少、使用成本更低,形成了對燃油車的「技術壓制」。

當前,降價成為合資車挽回市場份額的主要方式。但是,價格戰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尤其是降價幅度過大的車型,不僅損害了品牌形象,也會降低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如果消費者對品牌評價標準發生變化後,合資品牌未來如何構建新的品牌標籤和「護城河」,這將是它們面臨的一大難題。

當然,合資車企也在積極解決問題,它們正將新能源視作「解藥」大力加碼。因此,誰說贏,都還為時尚早。

總結

從過去的2024年上半年來看,中國汽車銷量再次實現增長。除了一個整體上的銷量數字外,新能源車滲透率、中國品牌市場份額、汽車出口都在不同層面上展現出積極的發展信號,這是可喜可賀的事情。今年的汽車市場整體一定是向好的,上半年頹勢積壓的購車需求將在下半年釋放,但對於汽車廠商來說,競爭淘汰賽仍然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