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四川槍決軍統女特務,西南工委副書記來信:這是我的恩人

2024-01-19     掌柜講歷史

原標題:1951年,四川槍決軍統女特務,西南工委副書記來信:這是我的恩人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麻煩手動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帶給您舒適的閱讀體驗。

1951年,四川昭化城東的空地上擠滿了人群,一位身著囚服的女人垂著頭站在台上。

她胸前掛著的牌子上寫著五個大字:

「反革命分子。」

這是一位隱藏在當地中學老師中的軍統女特工。

而且她的父親還是四川有名的大地主。

彼時,威脅新中國安寧的特務是人民公敵,鎮壓反革命運動也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著。

這位被判處死刑的女囚犯在圍觀群眾的眼中自然是罪有應得。

然而,就在行刑的戰士扣動扳機的前一刻,一位通訊兵氣喘吁吁地跑上台,手裡還揮舞著一封信,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

「康副書記來信,這人殺不得。」

他口中的「康副書記」正是青年團西南工委副書記——康乃爾。

他為何會為一位軍統女特工求情?

他們之間有何交情?

讓我們從1940年康乃爾虎口脫險的故事說起...

美女特工,智救中共黨員

民國時期,重慶市中山二路174號有一座森嚴的灰色建築。

這裡24小時崗哨林立,四周電網密布,只有兩種人有資格進出:

一是拿著通行證的特務和國民黨高官,而且特務們沒有出行自由,無故不得外出。

二是活著進去,死了才能出來的犯人。

而且,每到夜裡,此處都會傳出悽厲的慘叫聲。

這便是當年令人聞風喪膽的國民黨軍統總部。

1940年5月的一天,特務總隊隊長周偉龍疾步走進會議室。

在會議桌的主位上落座後,他清了清嗓子,對屋內的十幾名特務交代道:

「來活了,三月份起頭鬧事的共產黨有下落了,今天下午六點行動,記住,為首的叫康乃爾,一定要抓住他!」

他口中「三月份鬧事」是指:

這年3月13日晚,成都發生了一起惡性打砸搶案件。

南大街的數十家糧鋪和銀行全都被砸得稀巴爛。

但特別的是,犯事的人不止一個,而是數百名民眾。

但實際上,這次民怨事件的發生並非偶然,而是蔣介石政府自己種下的禍根。

1939年下半年起,國統區糧價持續上漲,商家為了賺取暴利,故意囤貨不售。

百姓家中無米下鍋,居民變饑民。

成都數百名民眾忍無可忍才出此下策。

而物價飛漲的原因全在蔣介石政府。

1933年4月,國民政府掌握了中央的造幣權。

此後,蔣介石就將國家的印鈔機緊緊攥在自己手中,國庫的大半財產都流入了四大家族的口袋。

但民國年年戰火不斷,日本人的狼子野心越發猖狂,再加上蔣校長又熱心於「剿共」,所以軍費支出的數額十分龐大。

但他又不願意自掏腰包,更不敢去撼動四大家族的錢袋子。

於是,國民政府就開始大量印鈔沖抵軍費。

但這一樣來的後果便是:錢不值錢,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百姓受難。

很顯然,成都的搶米事件就是是蔣介石自食惡果。

但他卻將此事栽贓到共產黨身上,並且藉機掀起了一波反共高潮。

可彼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經達成,蔣介石若膽敢再提「攘外必先安內」,必將招致四萬萬中國人的唾罵。

於是,這一場秘密反共的任務便落到了軍統的頭上。

而他們這次要抓的康乃爾是中共成都市委學生委員會書記,在川渝的革命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且他曾經領導過反飢餓運動和「三一三」搶米事件。

所以,國民黨便汙衊康乃爾等共產黨人策劃了此次暴動,還稱其貪污了五千公斤的糧款。

但任誰都看得出,這不過是國民黨想藉機打擊川渝的進步勢力的藉口而已。

軍統特務打探到,1940年5月這天下午六點,康乃爾和幾個共產黨員將在一間茶樓召開秘密會議。

於是,四川省國民政府秘書長鄧明階親自下達了逮捕令。

所以,周偉龍對此次行動極為重視,在會上就詳細計劃做了精細的安排。

「哎呀,小王,你這是怎麼了?」

突然,一聲驚呼打斷了周偉龍的話。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一個叫「王化琴」的女特務身上。

只見,臉色煞白的她身子往前一倒,猛得吐出一口血來。

周偉龍不耐煩地皺著眉,「嘖」了一聲後,吩咐道:

「叫兩個人進來,送她去醫院!」

而後,王化琴在兩個女特務的陪同下,前往軍醫院就診。

出了軍統的大門,幾個姑娘都有些雀躍,

因為最近秘密任務一樁接著一樁,她們已經很久都沒有放過風了。

行至醫院大門口,王化琴笑著對那兩名女特務說:

「我自己進去就行了,難得出來,不如你們趁這個機會出去逛逛,我這邊少說也要兩個小時,到時候我們再一起回去就是了。」

這話正中兩個女特務的下懷,她們假意推脫了幾句後便離開了。

看著對方的背影漸漸遠去,王化琴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被咬破的舌尖傳來一陣刺痛。

但她已經顧不上疼痛,著急忙慌地喊來一輛黃包車,報出了那間茶館的名字。

剛到店門口,四溢的茶香和「嘩嘩」的麻將聲便傳了出來。

王化琴不等黃包車停穩,便將車錢扔到座位上,急匆匆地跳下了車。

她在門口深呼了口氣,故意冷著臉走進店裡。

轉了一圈,王化琴終於在二樓的一張牌桌上找到了康乃爾。

她徑直走了過去,假意觀牌,然後不著痕跡地拍了拍康乃爾,低聲說道:

「你起來,我來打。」

說話間,王化琴沖他使了個眼色,示意其快走。

康乃爾驚愕地抬起頭,但馬上便明白過來,立刻帶著其他同志離開。

幾人雖然滿腹疑問,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他們還是選擇立刻脫身。

下午六點,軍統的特務們氣勢洶洶地衝進茶館,但店內早已人去樓空。

待到了安全的地方,幾個共產黨員這才開始復盤剛剛發生的一切。

有人率先問道:

「這是我們的同志?」

康乃爾搖了搖頭:

「應該不是,但她之前是黨員,但後來脫了黨。」

此話一出,立刻有人提出了異議:

「那她為什麼幫我們,這情報可信嗎?」

一個脫黨人士為什麼會幫助以前的同志,是良心發現,還是別有用心?

這一切要從王化琴的出身說起...

地主千金,誤入歧途

王化琴原名王昭,是四川昭化南門巷一個地主家的千金,家境十分殷實,

光祖上留下來的田產就有千餘畝之多。

此外,王化琴的父親王連山還曾是四川軍閥劉湘的軍需官。

他憑藉自己的人脈和資源大興實業,創辦了兩個絲廠、一個鐵廠,外加兩個錢莊。

原就富裕的王家到了王連山這一代,可謂是富甲一方。

他一共有七個兒女,王化琴排行老二,所以又被人稱為「王二小姐」。

幸運的是,王連山算得上是個開明的父親,不信「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那套迂腐之詞。

王化琴五歲時便得以上私塾,學文化。

而她的聰明才智也沒有辜負父親的一番苦心。

很多拗口難懂的古文,她一讀便會,7歲時便能作詩填詞,擔得起「才女」二字。

王連山見女兒有悟性,便將王化琴送到南充讀小學。

也正是在這裡,她結識了康乃爾和他的哥哥康克明。

因為王連山在南充置辦絲廠時,結識了康父康余山,並與其結拜為兄弟。

如今女兒隻身在外求學,他便自然而然地將王化琴託付給義兄一家照料,

還主動承擔了康乃爾兄弟往後的所有學費。

因此,康王兩家親如一家,

王化琴與康家兄弟也結下了勝似親兄妹的情誼。

王化琴一直在南充讀完了初中,

而後,又以優秀的成績分別考入重慶和上海的中學學習,最終

獲得了國民政府公派留學的資格。

1935年,她東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學深造。

在東京,王化琴親眼看到了明治維新後的日本。

她深受震撼,不禁想:

「一個國土面積不足四川省大的島國尚能成為世界強國,我泱泱中華如何不能?」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在日本留學的中國人被驅逐出境。

粗暴的日本軍警將王化琴他們趕上了回國的輪船。

這一屈辱的經歷也讓她的家國情懷更上一層樓。

回國之後,王化琴在成都市公民訓練班工作,並且再度遇見了在川大讀書的康乃爾。

當時,康乃爾已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且正在以學生的身份為掩護,從事黨的秘密工作。

受其影響,王化琴和進步學生們一起加入了工農群眾的隊伍,積極投身抗日救國、賑濟災民的鬥爭中。

後來,她又在康乃爾的幫助下,與黨組織取得了聯繫,並且成功通過考驗,爭取到了去延安抗大學習的機會。

這年8月中旬,王化琴與一群進步學生踏上了延安的黃土地。

抗日根據地的條件不比國統區,吃住用行都要自立更生。

初到延安時,他們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只能自己揮钁頭挖窯洞。

盛夏的延安萬里無雲,頭頂的烈日如同火爐烤得大地又熱又燥。

但王化琴他們雖然累得汗流浹背,滿身泥漿,卻個個幹勁十足,一邊揮著钁頭,一邊唱著歌兒。

這樣的重體力活兒對於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千金小姐來說,肯定是超負荷勞動了。

第一天,王化琴便起了滿手的血泡,白嫩的皮膚也被曬得通紅起皮。

但她沒有抱怨過一句,受傷了也不下火線,並且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1938年初,日軍為了連接華北和華中戰場,妄圖打通津浦鐵路,南北夾攻徐州,以擴大侵略。

為了打破敵人的奸計,中國軍隊出動了29萬兵力欲在台兒莊一帶與日偽決一死戰。

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閻錫山麾下的孫連仲部也奉命參戰。

為了鼓舞士氣,閻錫山親自致電延安,請求中共派一批善於做政治工作的同志前往戰區。

王化琴和另一名叫「陳雲潔」的同志被選中,前往孫部,擔任其二十七師的政治教官。

彼時正值國共合作期間,這樣的安排十分常見。

到了孫部之後,王化琴將在抗大學到的政工經驗全都運用於實際中,專門組建了一支宣傳隊,在前線為戰士們寫捷報、辦慰問演出,以激勵戰士們的抗日熱情。

她的工作做得出色,戰士們在前線表現得也格外勇猛。

戰至4月7日,台兒莊大捷,國軍殲敵一萬餘眾,取得了正面戰場上的第一次勝利。

但日軍很快便捲土重來,糾集了25萬兵力,想要一雪前恥,消滅中國軍隊主力。

當時,國軍雖然剛打了場勝仗,但自身也元氣大傷,為了保存有生力量只能暫時後撤。

孫連仲奉命越過津浦鐵路,向西經由皖北,往河南潢川方向撤退。

王化琴和陳雲潔也被迫隨行。

沒過多久,王化琴和陳雲潔二人便與孫部走散了。

萬般無奈之下,她們只能跟著逃難的百姓走,想要返回延安。

徒步一個多月,二人靠著一雙腳,跨過淮河,穿過安徽與河南兩省,終於到達了西安。

王化琴與陳雲潔第一件事便是尋找八路軍辦事處。

不料,人生地不熟的她們在西安街頭,靠撿剩菜果腹,流浪了小半個月也一無所獲。

就在山窮水盡之時,街角的一張宣傳單引起了王化琴的注意,上面寫著: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戰時工作幹部訓練團(後簡稱「戰干團」)招生簡章。」

王化琴和陳雲潔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相約去報了名,並且成功被錄取了。

但戰干團的學員無一例外都要加入三青團和國民黨。

王化琴單純地想著國共都是一家親應該不礙事,便欣然加入。

一個月後,一個來「戰干團」視察的國民黨少將找到她們二人,上下打量一番後,問道:

「你們倆是大學生?」

王化琴和陳玉潔不明所以,對視一眼後,茫然地點了點頭。

那人眸光一亮,臉上掛著意味深長地笑,放緩了語氣說道:

「你們報國勇氣可嘉,但在這裡太屈才了,我介紹你們去重慶怎麼樣?」

飽受戰亂之苦的王化琴一聽有機會回四川,便答應了下來。

但陳雲潔就是陝西人,所以不願意離開。

所以,兩姐妹只能含淚惜別,從此分道揚鑣。

但王化琴怎麼也沒想到,那位國民黨少將竟然是軍統的人。

因此,當她坐上軍機從西安機場騰空而起的那一刻,便已經稀里糊塗地進了軍統。

軍統的規章制度十分嚴明,做了特務之後,王化琴兩年未曾與任何人通信,三年沒有獲准回家探親。

1940年,康乃爾在重慶任川康特委委員,再見到王化琴,才知道她已經成了軍統的人。

昔日同志此時已然分屬兩陣,儘管他們依舊是統一戰線上的戰友,但畢竟立場不同,也無法像從前一樣密切來往了。

直到上級下達了對康乃爾的逮捕令,王化琴便再也坐不住了。

在軍統三年,她比任何人都懂這裡有多麼恐怖,無論是秘密抓捕的共產黨,還是膽敢背叛軍統的特工,沒有一個能活著出去。

王化琴絕不能看著親如兄長的康乃爾來送死,才不惜咬破舌頭孤注一擲。

不過康乃爾等人脫身之後,她也就成了軍統局的首要懷疑對象。

僥倖脫身,臨死獲救

行動失敗之後,軍統高層震怒,下令徹查,還專門組成了調查組。

王化琴到醫院後落單的事自然也瞞不過調查員的耳朵。

但萬幸的是,該調查組的組長正巧就是當初視察「戰干團」的少將。

畢竟是自己介紹進來的人,一旦出了問題,難免會殃及池魚,

再加上王化琴又是大地主家的千金,

這位少將不信她會真的站在與工農為伍的共產黨一邊。

於是,他便極力從中周旋,在呈給高層的報告中寫上了:

「王化琴無疑可查。」

如此一來,王化琴被關了六個月禁閉之後,便從這件事情中全身而退了。

1947年,軍統頭子戴笠墜機身亡,取而代之的毛人鳳新官上任三把火,要肅清局內一切可疑人員。

有「前科」的王化琴便被調離了軍統本部,前往廣元,任郵電檢查所所長。

沒過多久,她便辭職去了瀘州,從此不理政治,並與瀘洲中學校長陸長明喜結連理,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

解放後,王化琴夫婦回到了老家昭化,都在當地的中學任教師。

婚後,他們孕育了一兒一女,生活雖不似在閨中時富裕,但也算圓滿幸福。

但這樣的平靜很快便被打破了。

新中國成立之初,新生的政權還不太穩定,光是查獲的特務就有60萬餘眾,土匪山賊更是不計其數。

為了儘快使人民群眾過上安寧穩定的生活,人民政府鎮壓反革命的力度十分嚴厲。

作為曾在軍統任職的脫黨人士,再加上其父王連山又是當地的大地主,王化琴自然難逃一劫。

1951年,她在昭化縣監獄被羈押24天之後,被判處死刑。

就在行刑的前一刻,一位通訊兵拿來了康乃爾的信,喘著粗氣說道:

「康副書記親筆信說,她救過黨員,可以功過相抵,依法應當從輕處理。」

就這樣,王化琴被康乃爾從鬼門關門口搶了回來,最終被判處管制三年。

她經過改造後,便去了寶輪中學擔任英語教師,過著普通平淡的生活。

1985年,71歲的王化琴被確診為食道癌,不久後病逝。

後記

王化琴的一生是令人惋惜的。

她曾有過光輝的進步歲月,也曾因一時失足而成千古遺恨。

但王化琴的悲劇人生終究是因她曾經的善舉而得以有機會修正。

可見心存善念,行善積德,總會在關鍵的時刻得到命運的眷顧。

參考文獻:

黨史縱覽:《冒死營救秘密共產黨人的軍統女特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254fb96530128b5c645ae1dd89b33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