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光琰:石油化學奠基人,一年半寫出15篇論文,帶領中國趕超世界

2024-06-08     掌柜講歷史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諸葛亮

某種意義上,蕭光琰先生和臥龍先生有些相似,都為了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同的是,諸葛先生是被人三顧茅廬請出來的,而蕭光琰先生則是毛遂自薦,勇擔大任。

也許他並非像許多大名鼎鼎的科學家那樣家喻戶曉,名字也不被人口口傳頌,但歷史會永遠銘記他的名字——蕭光琰,一位為我國石油工業和催化科學做出巨大貢獻的時代偉人。

他淡泊了名利,俯身於寧靜鑽研之中,甘於簡樸寂寞,終也致遠。即使故事的結局並不美麗,但生活從來不是完美無缺的,像月亮也有陰陽圓缺。

年少有為

蕭光琰,1920年出生於日本東京,屬福建省福州市。從小生活在國外的蕭光琰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神童,自幼聰穎過人的他,又因生活環境的影響,在九歲時就掌握了中,日,英三種語言,小小年紀就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蕭光琰的學業生涯總的來說一帆風順,他從日本頂尖中學畢業後就讀於美國坡摩那大學化學系,於1942年大學畢業,三年後便獲得了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之後又擔任了芝加哥大學研究員,美孚石油公司研究化學師。蕭光琰連續四年獲得了美國石油金質獎章,不到而立之年就成為了美國知名的石油化學專家。

在美國工作後,蕭光琰的父母也隨他搬到美國。在那裡,蕭光琰遇到了自己美麗的妻子甄素輝,青年的人生一眼望不到頭,但好像都是天空的顏色,蔚藍廣闊。

由於時代特點,當時石油化工行業在全世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毫無疑問,作為石油化工行業中的翹楚,蕭光琰成了炙手可熱的一顆新星,自然也得到了不錯的待遇。

心繫祖國

雖然長期生活在國外,但蕭光琰對祖國一直心嚮往之。他從未忘記自己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骨子裡流的是炎黃子孫的滾燙熱血。一九四九年秋,蕭光琰參加了「中國科學工作者會」,「中國學生監督協會」等組織。

當時剛建國不久,新中國的技術、人才等都很睏乏,祖國正處於艱難的摸索時期,難免受制於擁有強厚實力的外國。蕭光琰了解到這些情況後,想回國的願望愈發強烈。在與國內取得聯繫後,蕭光琰搜集了大量石油化工領域的尖端技術文獻,積極計劃著回國工作。

1950年,在蕭光琰準備響應祖國呼喚回國時,美國卻以「掌握國家機密」為由禁止蕭光琰回國。蕭光琰當然沒有妥協,他和妻子甄素輝先飛往香港,最終輾轉回到了國內。

赤子的奉獻

蕭光琰回國後,為了在一線工作來推動祖國石油化工的發展,主動申請在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組織派人審核鑑定了蕭光琰費心費力整理的材料,認為這對中國石油煉製工業有重大影響。

得到了組織的認可,從未將自己連續四年獲得美國石油金質獎章的消息告訴家人的蕭光琰興奮地和妹妹分享自己的喜悅,他說:「你知道麼,我那些資料已經用上了,這是對我最大的安慰。」

在美國,他和家人住著豪華別墅,開著高檔汽車,有時間和精力來經營自己的愛好。但回國後,他減少了自己的交際時間,很少再去游泳,更別提去打網球和滑雪。他坐上了公交車,每月拿著120元的工資,卻沒有半分怨言。

在短短的一年半內,他潛心鑽研學術,寫出了15篇行業重要論文,這也是中國石油化學的奠基之作。中國石油化學奠基人,蕭光琰當之無愧。

研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頁岩油的催化裂化」,蕭光琰率先提出把鉑重整當作催化劑,助推了中國的科技突破。

1961年,蕭光琰在青島海洋研究所開發出了生物催化技術,後被廣泛運用於石油工業領域,這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個重大進步,西方國家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對此開展研究應用。

1964年,蕭光琰又成功解決了大慶油田在製取航空油和低凝柴油時所遇到的重大難題。

回國動機

對祖國做出了如此大的貢獻,蕭光琰卻並沒有得到公正合理的待遇,他人想不通,放著國外的高薪工作不好好乾,跑回來吃苦幹什麼?世人大多擅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大多數人不能理解他的一腔赤子熱血,好像只有功名利祿才是最真實的答案。

蕭光琰的熱情被潑了一盆冷水,他漸漸陷入了孤身一人的壓抑里,多少個夜晚難以入眠,只能在無邊的暗夜裡默默啃噬自己的不安,連工作的動力幾乎也要消耗殆盡。

好在這一光景並未延續太久,1956年相關部門對此表達歉意,否認了此前對知識分子的錯誤做法,並經常找蕭光琰談心。時間能治癒一切傷痛,這句話大概是真的,蕭光琰逐漸恢復過來,又開始努力工作,迎來了五十年代里,他工作的「黃金時代」。

驚濤又起

1958年底,蕭光琰又被特殊關注了,各種不堪的話語湧上他的耳邊。有人稱他拿了點資料就想往上爬。除夕聯歡大會,他對著台上上演的《洋博士現形記》瞠目結舌。

後來他被另行分配,消沉了好一段日子。可他並沒有就此墮落,並且開始拚命地工作,抓緊每一分每一秒時間為青年人講課,參加各種會議,即使春節也照樣如常。

不幸的是,60年代的大浩劫給了他致命一擊。作為海歸,蕭光琰首當其衝,陷入了無限的風波之中。1968年12月11日的早晨,那個滿心都是祖國的科研人員再也爬不起來了,終年48歲。後來的幾天內,蕭光琰的妻子甄素輝和15歲的女兒蕭洛連也隨蕭光琰而去,他們在另一個地方團聚。

銘記

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爾斯泰

48年,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但蕭光琰這三個字,足夠讓我們銘記一個48年,兩個48年,千千萬萬個48年。過去的對與錯,今天也不再追究,我們要做的,就是銘記這位大英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5a52ce15ed5ea36c681d657ccf85d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