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痛痛?脊髓電刺激術,讓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患者睡上安穩覺…

2024-07-16     湖南醫聊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神經外科二病區收治了一位右胸背部間歇性疼痛45天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患者65歲,自述2月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右側胸前大片面積綠豆樣大小水皰,無發熱、乏力、接觸痛等不適,後迅速發展至腋下、肩背。

在當地醫院住院,予以抗病毒等治療後,水皰結痂消失。住院治療兩周後,原皰疹皮膚處出現皮膚燒灼痛,間歇性、接觸性疼痛,予以止痛、營養神經等對症處理後辦理出院。出院後雖規律服藥但治療效果不佳,為求進一步治療來到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就診。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功能神經亞專科組組長向軍副教授,譚志剛主治醫生團隊查體後發現患者右側前胸、腋下、肩背部可見大面積粉紅色皮膚,有痛覺、觸覺過敏,夜間不敢穿衣睡覺。

因此,在全面評估、綜合考量後決定採用脊髓電刺激術(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對患者進行治療。通過脊髓穿刺刺激T2-T4節脊神經,根據患者反應調試刺激參數,幅度為0.6V,步進0.1V,脈寬為240㎲,頻率為40㎐。

經治療後患者出院時疼痛症狀緩解明顯,疼痛評分從入院時的5~6分降至2分,術後可以正常穿衣睡覺。

PHN是指帶狀皰疹皮損癒合後持續1個月及以上的疼痛,具有持續性且疼痛性質多樣的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我國帶狀皰疹患者群體中PHN的總體發生率為2.3%,男性稍高於女性,老年患者、免疫抑制或缺陷患者中發生率更高。

PHN發生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可能與神經可塑性存在密切聯繫,其受累部位通常大於皮損區域。根據疼痛性質,可將PHN分為4種類型:

燒灼樣或者針刺樣痛,常持續性發作;

電擊樣痛、撕裂樣痛或者放射樣痛,表現為間斷性發作,間歇期不等;

觸覺和痛覺超敏(如輕撫皮膚即可誘發疼痛),疼痛程度為中重度,疼痛範圍可以擴展到多個節段;

感覺過敏、感覺障礙和感覺異常,後者包括局部緊束感、麻木感、蟻行感或者瘙癢感。

目前,鎮痛及神經營養藥物等是治療PHN的常規方法,但治療效果較差且容易反覆。SCS是將電極置入椎管硬膜外腔,通過電流刺激脊髓以阻斷疼痛信號向大腦傳遞,繼而達到管理疼痛的新方法。最新的專家共識中提到短時程SCS被用於治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是合理可行的。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雖不危及生命,但患者常表現為疼痛難耐,焦慮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向軍副教授、譚志剛主治醫師團隊採用SCS技術為患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充分體現了我院「求實、創新」的精神,也展現了神外二病區醫護人員「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發揮學科優勢,不斷為每一位就診患者提供優質、全面、個性化的醫療服務。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神經外科 徐穎 吳寶玲 譚志剛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220f62d39dc157d46dcac366f2d7b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