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方詩意
編輯丨六子
阿里宣布單拆後,淘寶、菜鳥、阿里雲一度成為關注的焦點,但除這些「主力軍」之外,本季度阿里文娛也成了增長第二快速的「猛將」。
阿里文娛成立於2013年,在初期拓展的路徑就是買買買,購購購。收編優酷土豆、成立阿里影業。在阿里影業成立後,阿里文娛更是大手筆地投資影業產業鏈公司在給阿里影業賦予「鈔能力」。
2014年可謂瘋狂購的一年,65億人民幣的價格認購了華數傳媒20%的股權,直接給阿里文娛輸送了超過2000萬的數位電視用戶;5億人民幣入股了21世紀傳媒;15億人民幣價格入股了華誼兄弟;阿里通過這一系列的收購直接給文娛業務開了路,至此阿里文娛從用戶到影視資源全部齊活。
於是,阿里文娛有了以優酷土豆、UC、阿里影業、阿里音樂、阿里體育、阿里遊戲、阿里文學等板塊,組建出來的初模樣。到了2019年後,阿里文娛確認了其影視產業鏈的核心布局,開始「瘦身」,最終形成如今的優酷、阿里影業和大麥網的三大板塊。
疫情讓影視娛樂行業經歷了寒冬的洗禮,如今阿里文娛迎來可觀的增長,確實這和線下影業與演出的復甦脫不開關係,而未來是否能夠一直這樣持續保持業績成為了關鍵點,畢竟優酷那個「阿斗」一直不盡如人意,當然所有的局並不是沒有破解之法,也許妙鴨相機的出現就是破解阿里文娛煩惱的開始。
01
「「首戰告捷」 」
*來源老虎證券
8月10日,阿里發布了單拆「1+6+N」之後的第一份財報。就阿里整體而言,「拆家」後阿里的財務表現遠超預期。第二季度實現營收2341.6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3.9%。經調整凈利潤449.2億元,同比增長38.3%,分別大於此前預期的2220.39億元和382.63億元。
阿里大文娛在整體業績中表現尚佳。財報顯示,Q2季度阿里文娛營收為53.8億元,同比增長36%;Q2凈利潤為6300萬元,而2022年同一季度虧損9.07億元,此前也是持續虧損的狀態。不過值得認可的是阿里文娛在2032年的Q2就提前赴了當初11年的盈利之約。
還記得2017年問馬老師為什麼阿里要做大文娛的時候,他說,「大文娛是給大家帶來快樂的,我們給大文娛的時間是 11 年,中國有好多人都不開心,目前阿里大文娛沒有賺錢的目的,我們希望,10 年以後,阿里大文娛會促進中國與他國的文化交流。」
其實十年後的今天到底有沒有國與國的深度交流,我們無法判斷,至少阿里文娛在影業和演出方面戰績還不錯。
在影業方面,據國家電影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2023年電影總票房為262.71億元,相較2022年上半年171.81億元的票房成績,增長52.91%。
而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今年暴漲的院線電影中,《滿江紅》《流浪地球2》《消失的她》為上半年票房前三。阿里影業就是《消失的她》的聯合製片人、主要發行方和宣傳方。
在演出方面,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達19.33萬場,同比增長400.86%;演出票房收入達167.93億元,同比增長673.49%;觀眾人數達6223.66萬人次,同比增長超10倍。
據統計,今年2-3月,阿里文娛下的大麥網銷售演出4.7萬場,是2019年同期3倍;平台票房規模和購票人次同比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27%和87%。2-3月,大麥DAU較2019年同期增長74%,超2022年同期4倍,創五年來新高。
線下演出和院線兩個業務的強力增長下,阿里文娛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02
「「阿斗」優酷 」
比起回暖的阿里影業、大麥網,作為阿里文娛最被人熟知的優酷視頻似乎並沒有交出驚艷的答卷。
「優酷出品,未必精品。」這句話,在業界流傳已久。
上半年的長視頻可謂「神仙打架」,愛奇藝開年推出《狂飆》豆瓣評分8.5分,一度被稱為近年來國民度最高的劇集之一;春天,騰訊推出豆瓣評分9.5分的《漫長的季節》,以東北下崗潮為時代背景,通過懸疑手法展現現實題材,劇集一經推出在各大平台引發熱議。優酷也有嘗試,推出了張譯主演的《他是誰》,自3月14日開播後,儘管刷新了優酷2019年以來的用戶拉新,不過《他是誰》最終的豆瓣評分是5.7分,質量差距不言而喻。
相較之下,優酷上半年討論最高的電視劇,則是古裝玄幻劇集《長月燼明》。但更多的聲音是在對劇情做吐槽。由於宣傳視頻與主片差距過大而引起爭議。「道具和服裝粗製濫造,嚴重影響了觀感質量」, 「重金砸破爛」 ,「當初有多期待,現在就有多失望」等一眾吐槽隨之而來。央視「六公主」甚至犀利點評,稱其為「有仙無俠、有情無義,只見神仙談戀愛」。
長視頻要不就是走自製精品,要不就是走大IP。比如,去年開始就一直在喊降本增效的愛奇藝抓住了迷霧劇場,「不差錢」的騰訊就買下《三體》。而優酷則在這兩者之間拿不定主意。
曾經優酷也是風光無限的。據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3月,優酷移動端日視頻播放量就達到1.5億,流量季度環比增長50%,日獨立訪問用戶高達2000萬,人均日訪問時長70分鐘,月度覆蓋用戶達到1億。但是在長視頻競爭極其激烈的2014年,優酷的策略就開始「左右搖擺」。
當年,愛奇藝買下大火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並且開始自製當年火熱的綜藝《奇葩說》。騰訊視頻則向好萊塢影片下手,大量買入好萊塢電影,並且引進全球現象級美劇《權力的遊戲》。
在別人都靠錢換大IP爭取大流量的時候,優酷在做UGC。
並且,早在2013年日活達到2000萬人後,優酷就早早推出了廣告業務。誠然,在種草、短視頻等KOL廣告崛起之前,展示廣告從2013-2018年經歷了高速增長的五年。但是,這5年也是短視頻崛起、網紅帶貨增長、以及長視頻競爭進入白熱化的5年,更早商業化但沒有抓住內容核心策略的優酷就逐漸喪失了先發優勢。
而在之後,優酷也因為看劇眼光的偏差,錯失了一些爆劇。
比如,拿大火的《司藤》置換《你是我的城池堡壘》,結果前者大火後優酷失去了獨播權;分銷現象級劇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給愛奇藝和騰訊,帶來大量流量的分流;就連當年大火的《來自星星的你》也被業界傳出當年最先找到優酷,然而被優酷「擦肩而過」。而後來優酷花重金買下的《奶酪陷阱》卻被詬病爛尾。
缺乏優質內容的劣勢也可以從流失的用戶中體現。從易觀千帆數據看到,優酷2020年、2021年和2022年MAU分別為3.26億、2.39億、1.63億,逐年下滑。而2022年12月,愛奇藝與騰訊視頻MAU(月活躍用戶數)分別為5.07億、3.96億,位列第一第二名,第三和第四名分別為芒果TV與B站。優酷已經從巔峰時期的行業第一落至第五名。
對於C端用戶來說,優酷沒有他們想要的內容,所以購買會員意願也不強,深度用戶自然也會流失。
優酷會員無奈與淘寶88VIP綁定,會員收入主要來源於此。而隨著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會員年年漲價的趨勢,優酷會員也只能模仿,所以優酷會員去年6月被迫漲價了。儘管這樣,對於長視頻而言,平台如果沒有優質的內容輸出,用戶就沒有忠誠度,自然會員變現就異常困難。
03
「 妙鴨「救主」」
阿里文娛擁有的子版塊不只是優酷,但是在用戶心中,在外界認知里,優酷是阿里文娛的頭號招牌。每當人提起阿里文娛,都會自然地說一句,優酷做的真的爛。
儘管大麥也是一個不錯的生意,但是相對長遠來看,能夠長期高頻黏連C端用戶,創造更多價值的那肯定是非優酷版塊莫屬,而對於疲態的優酷來說,可能放下肩上的重任,重新出發才是更好的選擇。
而大模型技術的出現,ai技術的提升,為我們生活及工作創造了無限可能,比如妙鴨相機的出現。
就在今年6月,我們看到阿里文娛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產品——妙鴨相機。妙鴨相機6月30日開始邀請制內測,7月17日正式上線的妙鴨相機,一經推出,引爆全網。這款9.9元一套的AI寫真集一經上線就收穫大批「自來水」用戶,上線當天,妙鴨相機微信熱度指數一度高達18786610,百度指數也顯示上線後3天熱度高達7646。
妙鴨相機是一款基於AI技術的寫真生成工具,用戶可以通過低價、高質量和智能化享受自拍服務,成為了年輕人「朋友圈」的新潮流。妙鴨相機的火爆是對傳統拍照體驗的完全革命,不管是從價格方面和技術方面,還是從用戶體驗,都充分發揮了社交裂變的優勢和人工智慧的技術優勢。
妙鴨相機除了實現用戶「9.9高性價比的快樂」之外,還通過ai技術建立了數字人分身,聯合攜程打造的環球旅拍寫真模版,同時在「妙鴨相機」滿月日啟動上線,第一站苗疆古寨已經發布,普通用戶足不出戶便可擁有全球九個城市的旅拍寫真。
而這款AI相機的背後,就是阿里文娛的優酷團隊成員。
妙鴨相機的創始人是張月光,是網際網路圈內資深產品經理,曾有多家大廠的從業經歷。在2020年,張月光在阿里巴巴擔任深產品專家,先後負責優酷的短視頻、直播等業務團隊以及產品、設計團隊。與此同時,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張龍,還擔任了優酷視頻(西安)傳媒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同時還是該公司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對於資金方面,天眼查數據顯示,妙鴨背後主體為未序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於今年3月獲得阿里大文娛一筆天使輪融資。
*來源天眼查
而就在8月17日,阿里大文娛CTO鄭勇證實,妙鴨相機將併入新成立的全資控股公司神力視界,這為阿里文娛帶來了新的想像空間,也為文娛行業創造了無限可能的未來。
科技是源動力,所以整個文娛產業的變革,可能已經從元宇宙,大模型,AI等技術出現的那一刻已經開始了,而妙鴨可能就是阿里文娛打開未來文娛行業的一把新秘鑰。
- END -
文 | 方詩意
合作及進官方群請後台留言聯繫
圖 | 來自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