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逃離北京的打工人開始拋棄阿那亞,直衝這座「巴黎平替」

2023-11-23     VISTA看天下

原標題:周末逃離北京的打工人開始拋棄阿那亞,直衝這座「巴黎平替」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聯生活實驗室 (ID:LIFELAB2020)

原標題 | 最近的北京年輕人,流行周末去瀋陽

作者 | Lily

長久以來,周末去哪裡,是每個追求體面的北京白領都要面臨的難題。而北京中產周末度假的鄙視鏈,一直是離京優於燕郊,南下優於北上,阿那亞則優於其他任何目的地。

剛剛開始北漂的人,大機率會熱衷於朝陽區的生活方式展演,和胡同里的bistro和小酒吧;一旦新鮮勁兒過去,就免不了想逃離五環內的喧囂,琢磨著去西郊爬爬山,玩些「假裝不在北京」的小把戲。

但,只有懂了北漂的真諦,才會願意費時費力地離開北京過周末,在兩天的時間裡完成一次恰到好處的時間管理。

當阿那亞幾千一晚的房間都被訂空,去這裡度假的理由就變得不足為外人道。如今,從朝陽站花上兩個半小時高鐵直達瀋陽北站,落地「東方小巴黎」,正在成為北京中產一場周末放風之旅。

瀋陽是近在咫尺的「出國平替」,你既能在西塔一條街上拍出和韓國街頭無異的打卡照。

也能在拐個彎兒就到的天主教堂廣場,假裝在巴黎;

在瀋陽花的仿佛不是人民幣,而是歡樂豆,每一筆消費都能給你實打實得落地。在北京吃一頓飯的零頭,放在瀋陽就是一場酣暢淋漓的消費。八塊錢一個的雞架,十五塊錢必定給你倆,這是瀋陽大姨們心照不宣的默契。

沒有一隻雞能活著走出瀋陽,和北京的美食荒漠一對比,去瀋陽就像回老家。「泡完溫泉往床上一躺,你肚子裡的拌雞架和雞肚面等碳水核彈正在靜靜地消化,那種暈碳的幸福感,只有回老家時才有。」

01

來瀋陽,

假裝在首爾和巴黎

在京哈高鐵還未開通之前,東北旅遊業一直如一個神秘的傳說,飄搖在山海關外。如今,周末的瀋陽已經被北京中產占領了。「你在洗浴中心搓澡,都能聽到旁邊的小夫妻在聊朝陽區房價。」

站在歐式建筑前,背後就是酷似霍格沃茨城堡的天主教堂,復古小汽車一開,仿佛在國外的氣質就拿捏了,這下誰還分得清紐約和瀋陽?

「在瀋陽逛一天,你可以假裝自己去了好幾個國家,還花不了多少錢。上午去天主教堂拍歐式風情大片,下午就能去西塔街拍出韓味兒。在西塔烤肉急頭白臉吃一頓只需要一百出頭,但在北京,倆人得吃到三百多。」

不是國外去不起,而是瀋陽更有性價比。對東北物價的調侃,可以追溯到小某書的一條熱帖,「去瀋陽玩半個月,倆人花一萬塊錢夠不夠?」

人問你是不是要把瀋陽買下來了,有人問是不是花的日元,但歸根結底,得出的結論是東北的物價低到讓人詫異:

在瀋陽花二十多就能吃飽一頓飯,而在北京的某連鎖咖啡店,一個貝果都能賣到28塊。

有人說,來了瀋陽,才感受到什麼叫共和國長子的氣派。「九塊九買的炸雞排,我以為是一小片,結果上了一盤。被北京的消費教育慣了的年輕人,來到瀋陽就有一種被看穿了偽裝的安心。」

不只是物價便宜,事實上,還有不少人來瀋陽接受時尚教育。「瀋陽中街藏了不少賣韓國貨的洋氣小店,這裡的衣服大多是打版韓國新潮的款式,一件小皮衣只要兩位數,買衣服像批發一樣。」

裙子25一條隨便選

大多數人對東北的網絡印象,是某種失落工業基地的蒼涼。但很少有人知道,瀋陽的奢侈品消費一直位列全國前五,「在北京逛不到的k11,瀋陽居然有,而且香奈兒和LV都大排長龍。你在三里屯拿不到的貨,這裡的櫃姐卻能大大方方地拿給你。」

瀋陽的sa很少卡貨,有什麼都願意拿給你

除了時尚,連這裡的審美更加包容,「瀋陽就像是國內的佛羅里達,本地人都人高馬大,而且有一種沒染世俗的天真。在別的地方你可能會有身材焦慮,但這裡是東北,大爺大媽只會說這小胖丫長得真有福。」

02

去瀋陽洗大澡,

假朝陽區白領的朝聖之旅

在瀋陽,你可以偶遇很多個城市的生活方式。五經路的咖啡館和梧桐樹有小上海的氣息,西塔街成為了首爾平替,但只有你來到洗浴中心,才算拿捏了瀋陽度假的精髓。

四五層樓高,外表酷似行宮的大型洗浴中心,被瀋陽人統稱為澡堂子。「你開車在瀋陽城裡逛,就找最氣派的那個,但凡不是瀋陽故宮的,就都是澡堂。」

外表看來富麗堂皇的宮殿,其實是100塊一位的澡堂

90後朝陽白領Amy,是泡溫泉的忠實愛好者,也正因為愛泡,她每次去水裹洗澡都能花出旁邊曲水蘭亭的錢,「來了瀋陽,才知道洗浴中心居然能像一個商場那樣大,而且門票加自助餐只要花上128。」

「天泊盛會離市中心近,是瀋陽的老牌洗浴;

泡泡森林主打一個價格便宜和自助餐好吃;

清河半島則更像一個度假村,裡面的無邊泳池是馬爾地夫同款,你甚至還能在洗浴中心裡漂流。」

不是馬爾地夫,是瀋陽

更讓Amy震驚的,是北京的湯泉館大多分為6小時和12小時的檔位,但在瀋陽,在湯泉館裡待24小時是標配,「比起摳摳搜搜的水果飲料自助,瀋陽湯泉大多包含餐食,不整那些虛的,直接安排上海鮮盛宴。」

Amy在瀋陽景點沒咋去,而是在兩天裡輪轉了兩個浴場,「一家號稱日式洗浴的東北澡堂,連門口的枯山水都要硬加上一架兩米長的象牙雕塑,我第一次見到穿貂戴金的日式簡約風。」

「也只有在瀋陽的澡堂,我才知道居然會提供防水手機套。對瀋陽人來說,泡澡更像是找個脫離日常生活的真空宇宙自己待著。戶外的池子裡,不乏有自己來到這裡,只為泡著湯玩手機的中年男人。」

03

在瀋陽,

體會原生家庭的寵愛

有人說,瀋陽就像你做飯好吃的大姨,你一回家就趕緊張羅了一大桌子菜。沒有親生父母那種理所當然的愛,但想寵著你的心情卻是真情實意的。

這周剛從瀋陽度假回來的泡泡,慕名去瀋陽就是為了體驗東北人的熱情,「剛見你一面的洗浴中心大姨,就能一口一個寶貝兒叫你。和大城市套近乎是為了讓你消費不同,東北人只是自帶一種自來熟的親昵。」

有時候,瀋陽大姨比原生家庭更能撫慰你。今年因為工作壓力發福了20斤的泡泡,每次回老家都面對著父母失落的眼神,「也不是明說嫌我胖了,但每次餐桌上有肉菜,就總會悄悄地放得離我遠一些。」

為了減肥,泡泡平時只吃七分飽,在瀋陽才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吃到位了。「東北大姨看你叫的菜少,就會很敞亮地把菜量給你做得更多,本來菜量就很大的東北菜,端上來時甚至都冒尖兒,大姨還會叮囑你不夠再說。」

東北菜必須冒尖,是給外地人的尊貴禮遇

「外賣點的炒菜館子,1塊錢的米飯能填滿快一指深的打包盒,兩個人吃一碗米飯,硬是沒造完。」

在北京吃飯要麼bistro,要麼輕食的泡泡,還在瀋陽感受到了一種認真做飯的真誠。「一個吃過瀋陽食物的人,炫過七八元的雞架,喝過三塊一瓶老雪花,再回北京吃70塊錢三個蝦的沙拉就會有一種落差。因為知道了什麼是不含糊的食物,就再也忍受不了輕食和預製菜的程式感。」

點上一桌小炒,人均也不會超過30

在東北,不問「這個好吃嗎」,是本地人彼此心知肚明的默契。「在東北說這句話直接相當於搶。但你是外地人就不一樣了,你無意問的一句話,東北人會自動理解為你快餓死了,然後非要把手裡的東西都塞給你。」

外地人的一句話,就能在東北讓本地人隨機掉落裝備。有天下午泡泡去逛瀋陽的菜市場, 問老闆只買一根蔥。老闆還沒說什麼,旁邊大爺直接從自己買的一捆蔥里抽出兩根塞到她手上,「哎呀拿著吃吧,白給你!」

ENDING

泡泡告訴我,由於北京的朝陽高鐵站沒有地鐵直達還總堵車,去瀋陽的朝聖之旅目前只限制在朝陽區。

部分對瀋陽心馳神往的海淀土著們,就吐槽「本來想去瀋陽溜達一圈,查了一下我家到朝陽站,都夠我去一次天津再拐彎兒。」

但對朝陽區的人來說,其他區居民的不便前往恰恰成了一種自己非去不可的理由。

「交通的門檻隔絕了其他區的東北之旅,卻也讓真正去了的人展現出滿滿的誠意。看到我家離朝陽站打車只要半小時,這就叫做東北的召喚。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東北歡迎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10b1d21c2991178de9f3ac8f6bb46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