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廣東省健康科普作品創作大賽
投稿截止時間最後9天啦!
還沒投稿的小夥伴們抓住最後機會,趕緊行動吧!
讓我們一起以科普之力,助力健康廣東!
今年的十一假期已經過去一半,很多人都還處在放飛自我的狀態。但小編需要溫馨提醒您:長假期間,放縱歸放縱,也絕不能忽視了對自身的健康管理,往年節假日後是高血壓、腸胃病等的高發期。這與節日期間的生活紊亂、飲食不當和情緒波動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十一期間一定要格外當心!
綜合自薊州區人民醫院、金溪同濟醫院及網絡
國慶飲食「三不宜」
01 不宜過飽
節日期間食品豐富多樣化,但活動量少、消化功能差,吃得過飽不僅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還可能造成體重增加,引起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加重心臟負擔。因此,適當節制飲食尤為重要。
02 不宜過咸
正常人的食鹽量,以每日不超過10克為宜。食鹽過多會加重腎臟負擔,引起浮腫,鈉鹽過多還會引起血壓升高,增加高血壓、冠心病、腦出血的發病率。因此,不宜多吃鹹魚、鹹肉等腌製品。
03 糖和脂肪不宜過多
節假日運動量少,糖在體內會轉化為脂肪使人發胖;吃糖過多還會引起或加重糖尿病,而且對很多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都會造成隱性的危害,應該淺嘗輒止地吃一些,切不可大吃大喝,以免影響健康。
營養均衡要「三宜」
一宜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還有較多的纖維素,對保護心血管和防癌防便秘有重要作用,每天的蔬菜攝入量應不少於250克。
二宜少食多餐
老年人對低血糖的耐受性較差,易感飢餓和頭暈,故宜少食多餐。每餐可吃七分飽,在睡前或兩餐之間酌情進食少量食物,如牛奶、糕點等。
三抵制酒水過量,多喝果醋殺菌促消化
國慶節期間由於人群集中,病菌繁殖快,食物極易腐敗變質,人們吃了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發病,尤其同餐人群可集體發病。該病潛伏期短,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表現為主要特徵。
因此國慶期間宜飲果醋,醋能殺滅殘留在食物表面、沒有煮熟的食物內的寄生蟲,抑制細菌在體內的生長,對傷寒、痢疾等腸道傳染病有預防作用。
不僅如此,醋還能「開胃養肝」。醋不但可以調解血液中的酸鹼平衡,軟化血管、降低血壓、消食除積、預防動脈硬化,還能更好促進食物中鈣、磷、鐵等成分的溶解,有利於身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
十一養生需要注意以下3點
1
養肝護胃
中醫認為入秋抓緊時機調理肝血,飲食以甘味為主,宜甜少酸,忌吃油膩、生冷、黏硬、辛辣食物,酸味有「收斂」之作用,不利於肝氣的生髮、疏散,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
2
清熱祛濕
秋風時節,容易上火,誘發鼻腔、牙齦、呼吸道、皮膚等出血,以及頭痛目赤等,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辛熱食物,以防邪熱化火、誘發瘡癰癤腫等。
3
預防秋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乾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乾燥症",比如皮膚乾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
十一穴位養生
>>>>
合谷穴:穩血壓,增強免疫力
先以右手拇指內側橫紋,對應左手虎口,拇指下壓所按之處即是。
抒壓、解除疲勞,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增進免疫力,提神醒腦,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
>>>>
足三里穴:促進代謝,調理腸胃
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3指寬處:修飾曲線,恢復窈窕、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促進代謝。
>>>>
內關穴:調節自律神經、解除疲勞
位置在手掌面關節橫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凹陷處:幫助入眠,可調節自律神經,抒壓、解除疲勞,改善胸痛、心悸、盜汗,舒緩腹脹感,對付頭暈目眩。
外出吃飯時要堅決抵制酒水過量
不吃生的、腐爛的和未煮熟的食物
愉快度過假期哦
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編輯:李瀅 責編:陳廣泰
2019年廣東省健康科普作品創作大賽正式啟動啦!截至目前為止,共有廣東省醫學會、廣東省中醫院等上百家媒體成為支持媒體,感謝大家的給力支持!熱烈歡迎更多的媒體團隊加入我們,同時也歡迎大家積極參賽,有機會贏得官方榮譽證書和精美禮品哦~
請點擊「」,查看更多健康資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zkknW0BMH2_cNUgNaV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