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語言發育小常識,很多都是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2020-01-08     陽光語言矯正師

每100字,有5次中斷,可能是口吃

有一些小朋友講話時,語氣不連貫,卡在某個字,總是多次重複,想說的是話在嘴邊,就是說不出來,急的滿頭大汗,小臉通紅,而且還會出現眨眼、跺腳等異常現象,沒錯,就這是口吃。

有5 %的孩子會經歷口吃的現象。幼兒口吃是因為他們正處於詞彙積累和說話技巧的初期,發音或表達意思的詞彙仍不夠成熟,所以無法流暢地說話。所以父母要注意觀察,孩子每100字中有5次說話中斷, 就要加以注意。



新生兒出生聽力篩查別錯過

你知道新生兒聽力有多重要嗎?,寶寶在出生後,不斷的接受聲音的刺激,聽覺必須在出生後不斷地接受聲音刺激,語言和認知才能正常發育,沒有聽力就等於關閉了一條學習通道,聽力正常的寶寶一般在4~9個月,最遲不超過11個月,就開始呀呀學語,這是語言發育的重要階段性標誌,而聽力障礙的兒童由於缺乏有聲環境和言語的刺激,在語言發育最關鍵的1~3歲內,失去了最重要的語言啟蒙期。


寶寶說話晚麼?五個判斷要記牢

孩子語言發育晚,如何判斷:1、學會發第一個詞的時間晚:多出現在2歲以後,正常應出現在10月~15個月;2、接近3歲時才能發出單詞或兩個詞的句子,正常應出現在12月~18個月;3、接近4歲時才會用代詞,才明白「你我他」的含義,正常出現在 3 歲左右;4、比同齡孩子掌握的詞彙量少。5、表達速度慢,表達邏輯不清晰


雙語教育和語言障礙沒關係

有人疑問,雙語家庭的孩子會不會出現語言使用混亂? 導致語言發育遲緩?

其實,孩子學說話就像學走路一樣,是本能行為,寶寶接觸兩種語言的時間都不足,容易出現語義混淆,但只要語言環境刺激足夠,孩子會擁有兩套語言代碼,雙語發展使孩子具有更靈活的思維;能夠更好理解跨文化問題。雙語孩子也對語言現象有深入理解,有利於對其它外語的學習。



為什麼孩子學習語言比成人快

語言學家發現,幼兒在5 歲前就可以幾乎完美的掌握母語,而成年人在學習第二種語言的時候則遜色很多。這說明語言關鍵期真的存在。

0-5歲時,孩子的語言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進行的,即使同時學習兩門語言,也不構成智力發育的負擔。對於度過關鍵期後的成年人,語言學習的機制關閉,或變得不敏感、不靈活,需要動用更多的智力因素,通過有意識的努力和間接方式進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x01o28B8wMrh2LiKOX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