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職場的這些潛規則 你被潛過幾條?

在日本眾所周知的是多勞就可多得,

但日本飯碗真的好捧嗎?

這年頭,哪國的年輕上班族都不好當!

如果你有在日本職場混出頭的想法,

不妨先看看,

想要混得好,必須要有哪些覺悟。

01

超級守時的生理時鐘

日本人非常重視準時,只准早到不准遲到,也不容許任何藉口。遲到就是給人添麻煩,行程皆以分鐘為單位安排。

02

不容請假的強健體魄

日本沒有颱風假舉世皆知,碰上大雪也要照常上班上課,雖然有薪休假多,能休完的日本人卻少之又少,而且就連感冒發燒都不愛請假,因為「事情做不完,更會給其他同事添麻煩」。

就連市面上的感冒藥,都是以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生效的種類最為上班族青睞。不少日本上班族感嘆,真的是連生病的權利都沒有。

03

事事發郵件通知上司的耐心

日本傳統職場重視倫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報連相」(ほうれんそう,報告、聯絡、商量的縮寫,與日文「菠菜」諧音)管理,一件事從企劃到完成,中間必須經過無數次信件往返,原因不外乎要「通知上司」。不但基層覺得做事窒礙難行,主管每天也被看不完的郵件跟簡訊淹沒。

04

千杯不醉的一副好肝

日本職場重視協調性,不但上班時間要合作無間,下班了還常辦餐酒會聯絡同事感情,一個月會有個2、3次,若擔任需要應酬的業務職,要出席的飯局就更多了。

日本的餐會少不了酒,更愛啤酒燒酒威士忌紅酒輪番喝,一攤不夠還要二次會三次會,幾番續攤喝下來沒完沒了,趕不上末班電車事小,隔天宿醉還得上班才頭大,所以靠近鬧區的超商藥局裡一定會有解酒液跟護肝藥專區,早晨往往可以看到在門口為肝乾杯的上班族身影。

05

一個類似敲門磚的日本國籍

沒有日本國籍,在日本職場要出頭可能很難。根據厚生勞動省2014年的調查,52%以上企業有採用外國人才的意願,但行業範圍依然有局限。

再者,多數企業內仍然存在看不見的玻璃天花板,肯讓外國社員擔任管理職的日本企業只有10%左右,就連日本IBM這般外資大公司,外籍主管比例也只有0.9%,更別提社員數不到300人的一般中小企業了。

06

準備好一個超厚的錢包

日本人均收入,雖是國內的好幾倍,但要繳的稅多,各種雜七雜八的生活費也多。

雖然許多公司有提供住宿津貼、交通津貼和獎金補貼,要是碰到福利沒那麼好的公司,再加上各種應酬,很快錢包就見底了。

07

時時刻刻閱讀,保持自我成長

日本職場重視在職訓練,因此日本上班族離開校園後,依然會養成孜孜不倦的閱讀習慣。

同輩競爭壓力大,必須時時刻刻精進自我,掌握政治經濟動向,免得跟不上職場話題。光從日本書店內的架位擺滿了多少商管的書和自我成長的書,就可窺見其市場規模了。

08

甘當老二,還要學會拍馬屁的忍功

中國人討厭搗漿糊的主管,認為他們坐領乾薪,日本人當然也有同樣的矛盾存在。

日文的拍馬屁叫做「磨芝麻(ゴマすり)」,因為雙掌緊握互搓一邊看臉色的姿態,就像古人用手磨芝麻的樣子。

對大部分日本上班族而言,空氣讀得到位還不夠,芝麻磨得好不好才是圓滑處世的關鍵。

把榮耀讓給主管,把升遷留給自己,有些人覺得像空氣一樣理所當然 ,但對大多數國人而言可能很難適應這種職場文化。

09

遵從潛規則,保持群體協調

日本人雖然私下孤僻,但團體意識卻強。公司用人一定要挑「協調性」高的。協調性是什麼?就是會看場面、看眼色,積極參與公司事務卻絕對不強出頭。

日本人重協調性到什麼程度呢?跟他們去唱卡拉OK就知道。中國人點歌,一個人可以點一整排,日本人卻是一個一個輪著點,輪著上台唱,別人唱歌時還不能低頭看手機,得拎個鈴鼓幫忙打拍子,再不然還要跟著節奏搖頭晃腦,裝陶醉。

下班去喝酒了也還是不能做自己,酒局表面上可以「無禮講(ぶれいこう)」,暫時放下階級關係。但該倒酒的還是要倒酒,該聽牢騷的還是要聽牢騷,該打拍子的還是要打拍子,更沒人真的會傻到沒大沒小,畢竟主管同事是真醉假醉沒人知道,日後記恨算帳可不好玩。

10

為公司拚命到死的覺悟

日本上班族普遍存在加班現象。平均工時居高不下,時而有人因不堪精神壓力而走上自殺的道路。(然而自殺並不能解決問題)

對許多日本上班族而言,雖然加班有補休與加班費,但多數公司加班費有額度上限,生活品質卻也被工作消磨殆盡。隨時要做好有假沒法休,有錢沒命花的覺悟。

如果你在日本留學,

面臨畢業後的去留,

或是想要去日本職場發展,

一定要做好以上準備,

方可能混得風生水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