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播出的《紅樓夢》電視劇被譽為「不可逾越的經典」,重播一千多次,仍然讓人觀之不厭。所謂經典,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而經典的誕生過程就像今天流行說的「工匠精神」——87版《紅樓夢》就是一部匠心之作。
導演王扶林在1979年就提議拍《紅樓夢》,1981年中央電視台開始醞釀改編和籌備事宜,1983年,《紅樓夢》電視劇籌備組、編劇組和劇組顧問委員先後成立,《紅樓夢》劇組通過報紙透露不會用明星,全部起用新人。當年年底,一百多個演員開始在全國海選,無數少年少女給劇組寄來了照片和自薦信。
1984年,劇組在北京圓明園舉辦了兩期紅樓夢劇組演員學習班,應徵而來的演員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原著和角色,學習琴棋書畫,修煉藝術氣質,然後慢慢通過外貌身材、氣質和演技等方面定下具體角色。
為了儘可能的貼合原著,劇組先後修建了大觀園、寧國府、榮國府和寧榮街等實景,1984年9月10日正式開機,劇組走遍全國10個省市的41個地區的219個景點(同拍《西遊記》的情況類似,那個年代的人就是認真),耗時3年,拍攝鏡頭近萬個,總投資680萬元,但劇組還是窮的叮噹響,千辛萬苦才算拍完36集——當年電視劇超過12集的都不多,而主演拍一集的酬勞也不過幾十塊錢。
一入紅樓,終生難醒。
「林黛玉」扮演者陳曉旭是遼寧鞍山人,父親是京劇導演,母親是舞蹈老師,她從小熱愛芭蕾,還喜歡詩歌,14歲時就發表了一首詩《我是一朵柳絮》:
我是一朵柳絮,
長大在美麗的春天裡,
因為父母過早地把我遺棄,
我便和春風結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問我的家在哪裡,
願春風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給大地的角落帶去春的消息……
1983年,《紅樓夢》開始全國海選演員,在男朋友的鼓勵下,陳曉旭給導演王扶林寄了一封自薦信,裡面有一張她的照片,照片背後是她的詩《我是一朵柳絮》。「在18歲的人裡頭找一個會寫詩的,太難了。」照片和詩中透露的柔弱寧靜兼憂鬱的氣質打動了王扶林,陳曉旭也獲得了去北京面試的機會。當時陳曉旭在鞍山市話劇團擔任報幕員。
陳曉旭似乎就是為林黛玉這個角色而生的,在劇組培訓學習的時候,也有女演員想要爭取眼林黛玉,但終究不如陳曉旭形神兼備。
隨著陳曉旭在劇組和顧問(周汝昌、沈從文、曹禺、吳世昌等大師)的指導下,她對林黛玉的把握越來越得心應手,而不瘋魔不成活,經過三年之久的拍攝,在「紅樓」的氛圍之中,陳曉旭已經難以分清是虛是幻,究竟她是林黛玉,還是林黛玉是她,除了她自己,無人懂得其中的心魔。
拍完紅樓後,陳曉旭又演過一部電視劇《家春秋》,還與沈琳(平兒)、鄧婕(王熙鳳)出過卡帶唱歌,然後參軍,接著再出演年代劇《黑葡萄》,但她仍然擺脫不了「林黛玉」的烙印,不管她演什麼,觀眾都只當她是林黛玉。
1991年,陳曉旭進入商業領域,開始做生意。2004年,陳曉旭被評為「中國30位傑出女性廣告人」。2007年剃度出家,法號妙真,同年因乳腺癌不治而去世,終年41歲。
在與歐陽奮強(賈寶玉)、鄧婕(王熙鳳)、王貴娥(尤氏)合著的書《寶黛話紅樓》里,陳曉旭說拍《紅樓夢》的3年是《夢裡三年》:我擁有無數個美麗的夢,最美的一個是從這裡開始的……
人生如夢,榮華如煙,往事早已煙消雲散。今天,我們卻帶著一份天真,一份好奇,一份強烈的渴望來到這裡,尋覓一個失落了二百多年的絢麗而哀傷的夢……
如果早知道結局,不知陳曉旭還會不會帶著強烈的渴望走進這個絢麗而哀傷的夢境。
對紅樓劇組來說,賈寶玉是姍姍來遲的。甚至有人說,演賈寶玉的男演員還沒有生出來,此前嘗試賈寶玉的戲都是用女孩子反串的,而王扶林決意採用男演員,他對毛遂自薦的女演員說,「這次我想找個男演員來演賈寶玉」。
在籌備《紅樓夢》的時候,有人也提議用女演員來反串賈寶玉,劇組也確實有合適的人選。我說絕不能用女演員。寶玉是男子,是男少年帶有脂粉氣,不是女人帶有脂粉氣。可是,黛、釵、鳳的角色都已成定局,唯獨寶玉的人選還沒有定下來。籌拍《紅樓夢》的時候,第一期培訓班結束,賈寶玉的人選沒有產生,全國的各大媒體都報道了,但劇組已經在黃山開拍了。
歐陽奮強,四川成都人,從14開始就在劇組打雜,天生一張娃娃臉,讓他當主演的願望十分渺茫。
他在《1987我們的紅樓夢》里提到,1984年7月6日《新民晚報》登出《誰人飾演賈寶玉》後,又有上萬人報名爭奪賈寶玉,歐陽奮強覺得跟自己關係不大。
紅樓第二期學員班結束後,導演王扶林有點急了,這時候本來想演賈寶玉的演員張玉屏向他推薦了歐陽奮強(兩人此前有過合作,張玉屏本來要演史湘雲,但為了上學不得不忍痛捨棄),於是王扶林帶著鄧婕、攝像李耀宗等人趕赴成都找到了歐陽奮強,當時他唯一的問題就是下巴不夠長,跟賈寶玉不相配,於是歐陽奮強就做了手術,拉長了下巴。
賈寶玉終於歸位,《紅樓夢》才正式開機。
拍完《紅樓夢》後,歐陽奮強沒有留在北京,而選擇去了深圳大學進修,後來做了導演。
2007年陳曉旭去世,當時歐陽奮強在山東臨沂拍戲,「因為我當時在臨沂拍戲,臨沂拍戲的時候,也是媒體告訴我她走了,我當時大吃一驚,我完全不相信這是真的!」他連忙聯繫鄧婕,確認後要趕赴深圳,但劇組不放人,加上其時沒有直飛深圳的飛機,他只能遺憾作罷。
有網友說,書里林黛玉去世時賈寶玉也沒有到,這實乃天意。
《紅樓夢》三年,直如一場風花雪月事。
攝像李耀宗是王扶林屬意的人才,當年為了讓他進劇組(30歲的李耀宗怕耽誤婚姻大事),特別把他女朋友東方聞櫻調過來了,後來東方聞櫻演了探春。戲拍完後,陳曉旭曾調侃說,「曾經發誓不拍完《紅樓夢》不結婚的李耀宗,也即將結束單身漢的生活,與「探春」小姐結為百年之好了。」這本是一段佳話,但後來還是分了。
演王熙鳳的鄧婕本來有三個有力競爭者,她一開始看起來也過於普通,但在試戲的時候,王熙鳳那種「粉面含春威不露」的潑辣勁兒驚艷了眾人。可以說,在一群非專業演員當中(如飯店服務員、鞋廠臨時工、商店售貨員等),鄧婕的專業素質是頂呱呱的。也因為太過光彩照人,鄧婕獲得了1987年第四屆的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配角獎和電視飛天獎最佳女配角獎、首屆十佳演員獎。
鄧婕在結婚3年後離婚,後來與張國立結合,她在兩人合作的《康熙微服私訪記》中演的宜妃簡直就是王熙鳳的翻版啊。
做事投入是最重要的,而《紅樓夢》里的眾多年輕演員太過於投入了,很難說他們的命運沒有受到這部戲劇的影響。
我們說87版的《紅樓夢》經典,就是因為那些演員就像是從原著中走出來的似的,形神合一,角色就等於本人,而他們似乎也是戲中人、書中人分不清楚。其中最典型的人物就是賈瑞的扮演者馬廣儒。
馬廣儒從小看到《紅樓夢》後就痴迷賈寶玉,他從小就被父母和哥哥姐姐寵愛,十幾歲了還蓄著小辮,他小時候幾乎沒有朋友,幾乎都是靠寫日記跟自己對話,而日記的扉頁上一般都寫著一句話:「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常以「寶玉」自比的馬廣儒在接到《紅樓夢》劇組的邀約後以為終於得償所願,結果沒想到賈寶玉卻被歐陽奮強得了去。為此,馬廣儒忿恨不已,在「林黛玉」陳曉旭的一再勉勵下才留在劇組飾演了齷齪不堪的賈瑞(據說馬廣儒曾向陳曉旭表白,甚至割腕示意)。
但馬廣儒對演戲的敬業和專業素質是一流的,導演也評價他極易入戲,他把賈瑞的猥瑣與好色演得活靈活現,王熙鳳戲賈瑞也是《紅樓夢》里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後來馬廣儒繼續拍了很多古裝戲,個人生活卻一直走不出「賈寶玉」的陰影,鬱郁不得志之下,他在婚後放浪不羈,雖有佳人傾慕,但仍挽救不了他的自憐自傷,終於因為長期醉酒和不好的作息習慣,在32歲就英年早逝,身邊只留下一部《紅樓夢》和一蕭而已。臨終前他已經神智不太清醒,但仍然對醫生說「我是演員,演過《紅樓夢》《西廂記》《聊齋》……」「一場幽夢同誰近,千古情人獨我痴。」其人其情,令人唏噓。
還有「薛寶釵」張莉,她本來是要演紫鵑的,結果在試鏡後被公認為寶釵再世。拍完《紅樓夢》後,張莉因為「薛寶釵的影子太重」,後來她遠赴加拿大,成了一名地產商。「不想在寶釵的光環下,只想默默地生活」的張莉感情不順,至今單身,她說,如果今生遇不到合適的,那就寧願一輩子單身。
記得曹雪芹的那首判詞嗎: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其他如「妙玉」姬培傑皈依佛門,「秦可卿」張蕾流落海外,「晴雯」張靜林婚姻坎坷……不一而足,他們當初進入紅樓劇組,大概沒想過一部戲會給他們的人生帶來這麼大的影響,是真是幻,孰是孰非,沒有人可以說明白。畢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人生軌跡。
一入紅樓,夢難醒。
不止是他們,從某種程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紅塵顛倒的夢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