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那個長鼻子木偶的故事,他叫匹諾曹,只要他說謊,鼻子就會不斷長長,直到他承認自己的錯誤。小時候,每當我們說了謊話,都會不自覺地摸一摸自己的鼻子,擔心它會不停地長。
不管我們選擇承認與否,說謊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猜猜這句話是不是在說謊?)。從無傷大雅的「白色謊言」(善意的不真實)到更複雜、嚴重的欺騙與背叛,撒謊似乎是大量令人困惑的政治和經濟醜聞的根源。成年人的生活中,識別真相與承認謊言是非常重大的挑戰。
但是,我們是多早學會說謊的呢?學會它對孩子來說,到底有什麼作用?儘管在實驗室實驗測量幼兒的說謊行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先前的研究結果表明,42個月大的孩子就會表現出說謊行為。根據父母以及其他撫養者的描述,一些年齡甚至更小的孩子也會表現出說謊行為,儘管這些謊言與我們長大以後說的謊有些不同。
說謊的「歷史」
根據Victoria Talwar和Kang Lee首先提出的說謊發展模型,大約兩歲到三歲左右的孩子會說一些簡單的謊言。這些謊言主要是為了「掩蓋」一些行為,但是這些謊言說得不那麼「漂亮」——沒能考慮到聽者的心理狀態。大約在四歲時,孩子們能夠說一些聽起來更加合理可信的謊言。而在七到八歲時,孩子們學會講第三級的謊言——這些謊言與已知事實和後續陳述更為一致。
其實兩歲的孩子就已經具備了說謊所需的執行功能技能,所以,父母報告說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那個年齡有嘗試說謊的行為是很正常的。1877年,達爾文提出,在看到他自己的小兒子有嘗試騙他的行為以後,他意識到,30個月大的孩子就能說謊了。而最近,有一批英國心理學家使用自然觀察法,發現了一個30個月大的孩子的37次說謊行為。滑鐵盧大學的兒童研究人員報告說,有65%的2歲兒童和94%的4歲兒童至少說過一次謊。
儘管研究人員的自然觀察比甚至像達爾文這樣的著名科學家提供的軼事證據更為公正,但我們還是無法排除研究人員們觀察到的現象可能有其他解釋。實驗室研究表明,兒童能夠欺騙人(例如學會隱藏玩具),但是在實驗室條件下是否可以有效地研究自發性說謊,尚存在爭議。
研究一下說謊
孩子的認知能力和他們「成功」說謊的能力之間似乎存在聯繫。除了執行功能,孩子還需要具備抑制控制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幫助孩子去抑制或延後一個想當然的反應,簡單地說就是能夠「hold得住」,然後因此達成自己的目標——說謊。孩子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工作記憶,因為孩子們需要能夠記住有關謊言和真相的細節。一項針對孩子們的說謊行為的研究表明,抑制控制能力非常重要。那些缺少這種能力的孩子沒辦法很好地說謊。而相比起來,工作記憶可能沒有那麼重要。
一項發表在《發展心理學》上的新研究探究了兩歲和三歲兒童的說謊行為以及相關的一些認知技能。該研究由布魯克大學的安吉拉·埃文斯(Angela Evans)和多倫多大學的康李(Kang Lee)發起,使用了一系列執行功能任務和語言任務以及兩個欺騙任務來測量孩子的說謊行為。
第一個欺騙任務是邀請孩子們玩一個猜謎遊戲。實驗者會把一個玩具放在孩子身後,並要求孩子從玩具發出的聲音來猜測玩具是什麼(比如,一隻玩具鴨會發出嘎噶聲)。在孩子們成功猜出兩個玩具之後,實驗者假裝要去拿一本故事書,並要求孩子們不要偷看放在他們身後的玩具(一個隱藏的攝像頭監視著他們的行為)。當實驗者回來時,會問孩子們是否偷看過他們身後的玩具。
第二個欺騙任務與延遲禮物相關。實驗者給孩子們一個禮物袋,並要求他們,在實驗者離開房間時不要偷看禮物袋的內容。隱藏的攝像頭會監視著實驗者不在時孩子的行為。三分鐘後(如果孩子有偷看行為,則更短),實驗者會回到房間,詢問孩子是否有偷看的行為。
平均而言,所有兒童中,有80%會有偷看行為,而之後有40%為此撒謊。雖然年齡最小的孩子(25至28個月大)最有可能偷窺(94.7%),但在被問到時說謊的可能性也最小(33%)。相反,年齡較大的孩子(43至48個月大)偷窺的可能性最小(62.5%),被問到撒謊的可能性最大(90%)。對執行功能和工作記憶的測試還表明,具有較好認知技能的孩子更容易說謊。
根據這些結果,研究者提出,2歲的孩子就有自發性說謊的能力,到3歲時,說謊行為的發生率急劇上升。研究者還表示,這並不是因為小一些的孩子更加誠實,而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執行說謊這樣複雜的認知任務。換句話說,具有更好認知能力的孩子能夠更好地說謊。所有這些都意味著,撒謊與其他任何認知任務一樣,都是發展的里程碑。
但是說謊總是負面的嗎?其實不然。說謊也與創造力有關,因為創造小說的能力通常取決於與成功撒謊相關的認知能力。
隨著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平衡大腦中多個現實的能力(這也是當說謊者創建虛構的事件以與真相匹配時,說謊者所做的事情)會變得更加容易。這也意味著他們能夠更好地識別小說與現實之間的區別,並且能夠創造新的故事。
因此,下次您發現孩子撒謊時,先別急著懲罰孩子——這也是孩子複雜認知能力發展的進步呢。
孩子說謊時,你應該……?
知道孩子們學會說謊標誌著他們正在發展重要的認知能力之後,我們應對他們說謊的情況應該從容許多,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做呢?
保持冷靜,試著說「噢」、「好的」來給自己緩衝的時間。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當孩子破壞了你花園裡的花,你應該說「這些花怎麼了」而不是「誰幹的這件事?從實招來!」。這種方法可以讓孩子更容易誠實一點,而你也有更大的機會聽到實話,因為他們不會感到那麼「受威脅」;
和孩子冷靜溝通,讓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說謊,下一次怎樣避免說謊;
給孩子解釋犯錯沒關係,他不需要為此說謊。還要記住,當孩子承認錯誤時一定要表揚她,讓她知道說實話是安全的。「華盛頓和櫻桃樹」的故事遠遠比「狼來了」要有效:前者是正強化(因為說實話而受到讚賞),而後者是負強化(因為說謊話而遭遇災難);
當你不確定該不該相信孩子時,寧可相信你的孩子說的是真話。畢竟,想像力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可能導致孩子說出他認為是真相的「謊言」。比如,孩子可能會說衣櫃里有怪物,這當然不是真的;
記住你的孩子也會一直觀察和效仿你,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你需要做一個好榜樣。
參考:
https://neurosciencenews.com/horror-movie-brain-excitement-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