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我看了一部紀錄片叫《沒有起跑線》,其中描述的是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非常焦慮,甚至有「贏在胚胎里」的說法。
紀錄片中更是拿一個二胎家庭舉例,該母親表示自己在大寶的教育上趨近於散養的模式,順應孩子的天性,希望讓孩子擁有一個愉快的童年。結果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沒有才藝表現,測試題成績不理想,孩子被多加機構拒絕。
這個時候,這位媽媽被巨大的焦慮和後悔所包圍,所以在二胎的時候,這位媽媽非常的在意,從孕期就開始積極地準備,勢必要讓孩子贏在起點。
並且這位媽媽表示自己這樣並沒有做到極致,有的家長連懷孕的時間都要計算好,這樣可以保證孩子在入園的時候可以比同齡孩子更大一些,從而占有一定的優勢。如此瘋狂的教育舉動也引發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
很多家長認為,教育是越早越好。所以父母急著為孩子報班,急著讓孩子去掌握一門技能。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是最恰當的教育方式嗎?最佳教育期指的是越早越好嗎?
01最佳教育期是什麼,真的存在嗎?
美國心理學家格賽爾曾經進行的一項針對於雙胞胎爬梯子的實驗。在實驗中,研究人選擇了一對雙胞胎來參加實驗,這樣的對象選擇是為了保證研究對象的一致性。
研究人員讓其中的一個寶寶在46周的時候開始開始爬梯練習。這個時候孩子剛剛會搖晃著走路,所以爬梯項目進行得很緩慢,孩子也是跌跌撞撞,10分鐘的練習時間會讓孩子摔倒很多次。終於孩子在54周的時候學會了爬梯。前後寶寶一共用了8個星期的時間。
同時,研究人員對另一個寶寶在53周的時候進行訓練,這個時候孩子的行走能力已經非常穩定。並且爬梯需要利用的肌肉力量也有保證,終於孩子也在54周的時候學會了爬樓。前後一共用了2個星期。
研究人員進行了多次的試驗,最終的結果都相差不大。孩子們在52周的時候學習爬梯會比較適宜,也就是最短時間內實現最佳的成效。研究人員得出了52周是爬梯的最佳教育期。
隨後研究人員進行了不同的相關實驗,涉及的領域越發的廣泛。最後得出結論:孩子經歷的每一項訓練或者是一項教育內容都會有相對應的一個特定的教育最佳期。
02孩子的成長有普遍性的規律
教育最佳期是需要結合孩子的發育階段來進行的,否則很容易造成事倍功半的結果。家長們只有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有所了解才能夠在此基礎上提供最佳的教育引導。
時下很多父母忽視了成長的規律,一味要求孩子去接受超前教育。
當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時期去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當孩子依靠玩遊戲的方式來探索世界時,父母們讓孩子去學習。這樣過於浮躁的心態下,孩子的成長受到了諸多的誤導。
在孩子3-6歲的階段,主要進行的活動應該是以遊戲為主,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很多能力會得到提升,比如說人際交往能力,感官能力等等。如果這時候家長勉強孩子去按照模板式教學進行,這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學習能力的反向影響。
在一些研究中表明,父母急於對孩子進行提早教育很容易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使得孩子的成長受到諸多的限制。父母對孩子只有超越他人才有價值的理念傳輸會讓孩子的價值觀形成也出現偏差。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負面的影響,變得更加的怯懦、膽小。
最佳教育的內容不僅包括學習,也包括其他方面,比如說手工、畫畫等,這些精細動作的發展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好處。
03父母要抓住最佳教育期,做好這4方面的早期教育
美國幼兒教育專家莉莉安·凱茨認為,幼兒教育應教給孩子四方面內容:知識、技能、品質和情感。
知識
知識的範圍涉及很廣,這其中包括詞彙、概念等很多內容。孩子通過對環境刺激的接受而獲取知識。在成長中,知識內容會不斷的進行積累。孩子獲得知識的途徑也會很多,這其中包括父母的講解以及一些環境信息的輸入。家長們可以通過對孩子進行科普或者講故事、讀繪本等方式進行。
技能
技能涵蓋了生活中的很多方面,語言、行為等很多方面都涉及到了技能的學習。當父母們願意給予孩子鍛鍊技能的機會時,孩子的技能水平會得到提升。技能可以通過多次的模範以及反覆的練習來習得。
品質
這指代的內容是孩子的綜合氣質和性格特徵。孩子的氣質表現形式也有很多,比如說孩子的好奇心,協作能力、想像力等很多方面。氣質是在環境中逐漸養成的,是一種潛移默化中養成的。家庭環境對於孩子這方面的影響非常重要,良好的、有素養的家庭環境更加容易促使孩子的良好品質形成。
情感
孩子的情感中有天生的也有後天形成的。孩子的安全感、歸屬感等方面的情感都是後天獲得的。比如人們常說的教養、情商等內容都屬於情感的範疇。這就需要家長們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理解孩子的情緒,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滿足孩子的情感訴求。
最佳教育期要求家長們對孩子的成長規律具備一定的了解,以此為參照,在適宜的範圍內進行相關項目的培養。著眼於孩子的長遠發展更加能夠讓孩子的能力得到提升,早期教育也將會對的很多方面開發起到積極的影響。
大家對最佳教育期的理念是否贊同呢?對於某些家長的揠苗助長的方式是怎樣看待的呢?對於孩子的早期教育內容有著怎樣的建議呢?歡迎留言分享。
————————
我是文竹媽媽,家有兩寶,大寶5歲,小寶3歲。一人帶兩娃的艱辛讓我更懂得如何照顧寶寶。
文竹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分享,為寶爸寶媽排憂解難。歡迎各位與我分享育兒過程中的小問題小確幸。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