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才發現語言發育遲緩,是不是有些晚了?怎麼做檢查

2020-01-14   陽光語言矯正師

有個朋友問,孩子已經5歲了,才發現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

5歲才想起來諮詢這個問題,說實話,貌似已經有些晚了。過了6歲後,孩子語言的爆發期在6歲左右就過了高峰了。這個年齡的孩子,最少錯過了至少4年時間的語言黃金髮育期。

語言發育遲緩不僅會影響兒童與他人日常交流,而且會阻礙兒童認知發展,甚至會對兒童性格特徵、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一般在兒童2歲左右,就可能發現兒童的語言是否落後於同齡兒童,同時引起家長的警惕,去專業機構進行檢查。


父母需要配合提供哪些資料

檢查前,家長要聽從安排,提供一些資料(病史收集);

有無家族遺傳、其他疾病,孩子的出生史、生長發育情況、生活環境、分娩方式、幼兒撫養方式等。

可能還會做一些初步的語音檢測,語言評估,判斷孩子目前的語言發育狀況,與同齡兒童差距。


兒童發育遲緩需要做哪些檢查?

能夠引起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較多,有可能是單一原因,也可能是多原因:如腦因素:比如圍產期高危因素致胎兒早產與語言發育有著一定的關聯性,母親先兆流產、妊娠合併糖尿病、妊娠合併高血壓等均有可能損傷胎兒腦組織,影響其語言發育。

如聽力障礙,先天齶裂,智力低下、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檢查項目基本都是從這些方面逐一排查。


舉例;

1、輔助檢查:腦電圖檢查、智力測試、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測定、影像等其他檢查。

2、臨床檢查:智力發育檢測、身體格發育檢測、運動能力檢測等。

3、排除檢查;是否口腔發音器官異常、有無合併外傷、有無合併嚴重器質性病變等。


語言發育遲緩怎樣提前發現?

最早,我們培訓資料,是參照中國康復醫學會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

2歲時詞彙量<50個表示兒童存在語言發育遲緩可能。

2歲時詞彙量<30個表示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後來檢測標準更加細化後,有個語言發育檢測和發育篩查指標,也得到很多專業人士的認可,認為用來對適齡兒童進行有效語言發育動態檢測,是比較可信的,主要是引入了早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等方面的量化標準。


如何觀察?

3個月:

理解:主要是聽覺的檢測,觀察幼兒是否對聲音健聽,父母通過聲音測試孩子是否嫩個找出聲源。

表達:幼兒是否會表達出簡單的情感,如哭或笑,對母親的安慰表示喜歡,對外界聲音刺激表示恐懼等。

6個月:

理解:對聲音有更多理解,比如音樂帶來的愉悅。

表達:是不是發出咿呀的聲音,對父母的語音引導會不會主動模仿。即使自己獨處時,嘴裡也可以發出某種聲音。

12個月:

理解:能否聽懂少量的詞語,從成人的語氣和音調上體會情感。正確理解一些常用的簡單用語。

表達:可以發出個別元音和輔音,使用一些簡單詞語表達需求,有的孩子可以叫爸爸,媽媽。

19個月:

確切說,從16-18個月開始,寶寶掌握新詞彙的速度有一個爆發期,從5個左右,猛增到幾十個,有的甚至以平均每個月20-30個新詞的速度增長。

這個時候是最容易從表面發現寶寶語言差異的階段,很多父母正是從這個時期發現異常,從而促使他們急於就醫尋找原因和解決辦法。

建議

寶寶 1.5 歲以後詞彙量迅速發展,2-3 歲增加更快,5-6 歲漸緩慢。不同年齡階段的語言能發展也是不同的。

如果2歲-5歲的語言發育出現遲緩,則差距會越來越大,尤其是孩子進入幼兒園接受早教,父母會發現,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發展,認知發展,都會遇到語言帶來的困擾。

所以,語言發育遲緩不能等到5歲才解決,因為從我們實際矯正的經驗來看,大齡兒童的語言康復,需要做更多的語言理解能力訓練,這也是當下的難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