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財險資不抵債仍掛出21億底價,接盤方或已明確

2022-06-18     全球財說

原標題:天安財險資不抵債仍掛出21億底價,接盤方或已明確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財說

距離被監管接管僅剩1個月時間之際,天安財險踏出重大資產重組的重要一步。

6月10日,公司大股東退市西水(600291. SH)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天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安財險」)發來的《關於天安財險風險處置相關事宜的函》,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海聯交所」)以公開掛牌的方式對外轉讓保險業務資產包,掛牌底價為21億元。

儘管天安財險已然資不抵債,但對接盤方要求並不低。

監管接管即將到期

消息顯示,天安財險已獲接管組批准公開掛牌轉讓公司保險業務資產包。

公開信息顯示,本次掛牌公示期為2022年6月10日至2022年7月7日。公司將以21.14億元底價公開掛牌出售保險業務資產包。

本次轉讓標的為天安財險保險業務資產包,包括天安財險的資產、負債及保險業務。

其中,資產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貨幣資金、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等;負債主要包括:保險準備金、應付分保帳款、應付手續費及佣金、預收保費等;保險業務主要包括產險業務、分支機構、營銷網絡等。

截至評估基準日公司資產負債狀況為,資產總計144.01億元,負債合計152.55億元。

典型的資不抵債。21億元底價出售說明其還有隱含價值。

天安財險是中國第四家財產險公司,也是第二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標準組建的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成立於1995年至今已有25年歷史,總部設在上海浦東,註冊資本177.6億元。

公司經營區域涵蓋32個省,擁有33家分公司(含航運保險中心)、263家地市級中支公司及944家支公司級營業網點。如此數量的網點分支在同行業也算得上佼佼者。

天安財險在監管前也有過短暫輝煌。2016年前後公司藉助理財型產品實現了保費規模和業績的迅速增長。不過僅時隔一年,監管對中短期存續產品嚴格限制,理財型產品被叫停,天安財險業績也斷崖式下滑。

2020年上半年公司持有的信託產品等資產到期後發生實質性違約,引發巨額虧損。同年7月,天安財險連同華夏人壽、天安人壽、易安財險、新時代信託、新華信託,6家「明天系」公司一起觸發接管條件,被銀保監會實施接管。

彼時接管期限為1年,不過明確表示期限可依法適當延長。在1年即將期滿時,銀保監會發布延長接管期限1年的決定,自2021年7月17日起至2022年7月16日止。

如今,天安財險獲接託管臨時聯合黨委會議批准掛牌出售,或許也意味著接管期實實在在的要結束了。

眼看「明天系」公司陸續解除監管,下一步如何自救讓公司業務回歸正軌,成了焦點。

大股東被「摘牌」

天安財險在努力向陽的時候,大股東西水股份卻「栽了」。

6月14日,西水股份被上海證券交易所摘牌,退市後進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轉讓。

直接退市原因為被*ST後首個會計年度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西水股份和天安財險一樣同屬「明天系」。

西水股份成立於1998年,於2004年A股上市。公司前期主營水泥及網絡集成、技術服務,2008年水泥行業低迷,西水股份開始尋求轉型。

2010年後西水股份陸續通過注資、收購等方式加快布局天安財險股權,並於2012年穩居天安財險第一大股東。其圖謀遠不止此,2015年西水股份以135億元取得天安財險半數股權,一舉成為其控股股東,掌握話語權。

數次「輸血」改變了天安財險「積貧積弱」局面,同時西水股份在保險業也逐漸站穩腳跟。

此後,保險代替水泥業務成了西水股份核心業務,保險業務收入曾一度占主營業務收入的9成。

這也促使西水股份成了A股市場上少見的保險概念股。

西水股份和天安財險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2015年後天安財險藉助理財險迅速擴張,西水股份凈利同比大漲108.65%。

而隨著理財險被叫停,踩雷信託產品,西水股份2018年凈利下滑超8成。

天安財險被監管的這2年,西水股份失去了其控制權,經營方面也舉步維艱。

連續2年西水股份年報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

2020年因其凈利為負且營收低於1億元,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2021年年報審計中,會計事務所無法確定天安財險某類信託產品發生減值的具體期間、不同期間的變現價值以及集體減值準備金額是否準確,關聯方交易是否完整、價格是否公允、是否存在關聯方資金占用等情形,再次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從2004年上市成功,到2021年5月6日,退市西水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今年5月9日,公司收到上交所發來關於終止其上市的決定,5月17日,進入退市整理期,6月7日退市整理期結束,6月14日退市,歷經18年西水股份走完了「青春正好」的年紀。

接盤方或已確定

深陷泥沼的天安財險,卻對接盤方有嚴格要求。

根據上海聯交所發布的信息,天安財險僅接受2類意向受讓方。

第一類意向受讓方,雖不是財險公司,但其擬作為戰略類及以上的投資人(持股比例大於等於15%)發起設立一家新的財險公司,並由該新公司作為最終受讓方。

第二類意向受讓方,根據中國法律合法組建並存續的財險公司。

綜上所述,受讓方為財險類公司是必要條件。

除此之外,接盤方還要多金。本次天安財險明碼標價21億元,要求一次性付清。後續經營中,償付能力要達到監管標準,接盤方的確要「財大氣粗」才能鎮得住。

而天安財險能否得償所願找到接盤方重獲新生也引發了不少猜想。

此前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在監管即將結束時刻,天安財險公開掛牌轉讓,或許已經有潛在投資者。

今年2月,有消息傳出央企中國融通有進駐天安財險意願,為此特意成立了融通財險。

2月8日,銀保監會批覆同意融通財險開業,註冊資本30億元,是時隔4年獲批籌建的首個財險公司。

傳言或許也並非空穴來風。

同期被監管的新時代證券於今年5月結束監管,已通過產權交易所掛牌順利投入央企中國誠通懷抱,中國誠通成為其控股股東。

6月2日,新時代證券改名為「誠通證券」。

此時天安財險掛牌出售就頗有「擇善而從」的架勢。

有業內人士表示,融通財險背靠資金雄厚的央企,接手天安財險保險業務資產包,可以藉助其已成型的分支機構、營銷網絡、員工等擴大其經營規模。

不過也有行業人士分析稱,融通財險剛成立,業務模式暫時應該會以承接內部財產保險為主,短期內應該不會開展市場化業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e2738c0abcba38bc9fe4ab2ab3b8b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