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新版健康素養66條(13-16),一起來學習吧!

2024-11-01     川渝本地消息

新版健康素養66條

(13-16)

一起來學習吧

為了適應和滿足當前公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2024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修訂並發布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24年版)》(簡稱「健康素養66條」)。一起來學習新版「健康素養66條」,提升健康知識和技能,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第13條

家養犬、貓應接種獸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貓抓傷、咬傷後,應立即沖洗、消毒傷口,並儘早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或血清或單克隆抗體)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由攜帶狂犬病毒的犬、貓等動物咬傷或抓傷所致,一旦發病,病死率達 100%。

根據接觸方式和暴露程度將狂犬病暴露分為三級:

Ⅰ級暴露

接觸或者喂飼犬、貓等動物,或者完好的皮膚被舔舐為Ⅰ級暴露;

Ⅱ級暴露

裸露的皮膚被輕咬,或者無明顯出血的輕微抓傷、擦傷為Ⅱ級暴露;

Ⅲ級暴露

單處或者多處貫穿性皮膚咬傷或者抓傷,或者破損皮膚被舔舐,或者開放性傷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組織污染,或者直接接觸蝙蝠為Ⅲ級暴露。

判定為Ⅰ級暴露者,清洗暴露部位,無需進行醫學處置。

判定為Ⅱ級暴露者,應處置傷口並接種狂犬病疫苗。

確認為Ⅱ級暴露且嚴重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Ⅱ級暴露者其傷口位於頭面部且不能確定致傷動物健康狀況時,按照Ⅲ級暴露者處置。判定為Ⅲ級暴露者,應處置傷口並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和接種狂犬病疫苗。如使用單克隆抗體,應按照批准劑量使用。狂犬病疫苗一定要按照程序按時、全程接種。

傷口處置越早越好。

對於Ⅱ級和Ⅲ級暴露,徹底的傷口處理非常重要,包括對傷口內部進行徹底的沖洗、消毒以及後續的外科處置。

可以使用肥皂水(或其他弱鹼性清潔劑、專業沖洗液)和一定壓力的流動清水交替徹底沖洗所有咬傷和抓傷處約 15 分鐘,然後用生理鹽水將傷口洗凈,最後用無菌脫脂棉將傷口處殘留液吸盡,避免在傷口處殘留肥皂水或者清潔劑。

較深傷口沖洗時,可用注射器或者專用沖洗設備對傷口內部進行灌注沖洗,做到全面徹底。

傷口沖洗後用碘伏消毒塗擦或消毒傷口內部;隨後立即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傷口處理、疫苗接種。

再次暴露後處置。

再次暴露發生在免疫接種過程中,應繼續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剩餘劑次的接種;全程接種後 3 個月內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加強接種;全程接種後 3 個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應於 0 和 3 天各加強接種 1 劑次疫苗。按暴露前(後)程序完成了全程接種狂犬病疫苗者,除嚴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外,無需使用被動免疫製劑。

飼養者要為犬、貓接種獸用狂犬病疫苗,防止犬、貓發生狂犬病並傳播給人。帶犬外出時,要系犬繩,防止傷人。

第14條

蚊子、蒼蠅、老鼠、蟑螂等會傳播多種疾病。

蚊子、蒼蠅、老鼠、蟑螂等病媒生物能直接或間接傳播多種疾病,可引起人群感染,導致疾病的傳播和流行,造成感染人群發病甚至死亡。

蚊子可以傳播瘧疾、乙腦、登革熱、寨卡病毒病等疾病。

保持環境衛生,消除蚊子孳生地。蚊幼蟲生活在水中,要清理環境中的各類積水,無法清理的積水可定期投放殺蚊幼劑。

根據情況選用紗門、紗窗、蚊帳、蚊香、殺蟲劑、驅避劑等防蚊滅蚊用品,防止蚊子叮咬,預防蚊傳疾病。

蒼蠅可以傳播霍亂、痢疾、傷寒等消化道疾病。

搞好環境衛生,管理好垃圾、糞便、污物,消除蒼蠅孳生地,可有效控制蒼蠅數量。不亂丟垃圾、生活垃圾袋裝化,不隨地大小便、處理好寵物糞便等,可有效減少蒼蠅孳生。安裝紗門、紗窗、防蠅門帘等防蠅設施,切斷侵入途徑。保管好食物,防止蒼蠅叮爬。

優先使用蒼蠅拍、滅蠅燈、粘蠅紙(帶、繩)等物理方法滅蠅。

老鼠可以傳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等多種疾病。

搞好環境衛生,減少老鼠的藏身之地;安裝防鼠門、防鼠網、封堵孔洞等。同時,保管好食物,減少老鼠對食物的污染。

殺滅老鼠可以使用鼠夾、鼠籠、粘鼠板等捕鼠工具,還可使用安全、高效的藥物滅鼠。要注意滅鼠藥的保管和使用方法,防止人畜中毒。

蟑螂可以攜帶痢疾、傷寒等多種病原菌,其排泄物與屍體中的蛋白可誘發人的過敏性鼻炎和哮喘。

蟑螂多生活在溫暖、潮濕、食物豐富的環境中,保持室內乾燥、清潔,可以減少蟑螂的孳生。要將食物密閉存放,餐具沖洗乾淨,爐灶保持清潔,及時清理餐廚垃圾。

可以使用殺蟑毒餌等藥物或粘蟑紙殺滅蟑螂。

第15條

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獵捕、不買賣、不接觸、不食用野生動物。

許多疾病可通過動物傳播給人,如炭疽、狂犬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魯氏菌病、棘球蚴病(包蟲病)、絛蟲病、囊蟲病、血吸蟲病等。

預防動物源性疾病傳播,要做到:

  • 不與病畜、病禽接觸;接觸禽畜後要洗手;

  • 不加工、不食用病死、死因不明或未經衛生檢疫合格的禽畜肉;

  • 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煮透的禽畜肉和水產品;

  • 不獵捕、不買賣、不食用野生動物。食用野生動物違反相關法律法規。

不與病畜、病禽接觸;接觸禽畜後要洗手;

不加工、不食用病死、死因不明或未經衛生檢疫合格的禽畜肉;

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煮透的禽畜肉和水產品;

不獵捕、不買賣、不食用野生動物。食用野生動物違反相關法律法規。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禽畜類出現發病急、傳播迅速、死亡率高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向當地農業農村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或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第16條

關注血壓變化,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高血壓是我國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 同 日 3 次 診 室 血 壓 測 量 收 縮 壓≥ 140mmHg 和 / 或 舒 張 壓 ≥90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

患者有高血壓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物,血壓雖低於 140/90mmHg,仍診斷為高血壓。根據舒張壓/收縮壓數值大小,《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3 年版)》將高血壓分為三類,分別為:

長期高血壓可引起心、腦、腎併發症,嚴重危害健康和生命。超重或肥胖、高鹽飲食、體力活動不足、吸煙、過量飲酒、精神緊張是危險因素。

具備上述危險因素之一,即為高血壓高危人群。

高血壓的治療必須堅持長期、綜合、全面的原則。高血壓患者應遵醫囑服藥,按期複查。增強自我保健意識,主動學習高血壓知識,對疾病有全面正確認識,掌握家庭自測血壓的方法,做好血壓自我監測。高血壓患者除關注血壓水平外還要關注是否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普通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均應嚴格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糖尿病、慢性腎病、穩定性冠心病、腦卒中患者的血壓控制更宜個體化,一般可降至130/80mmHg 以下;老年人收縮壓降至 150mmHg 以下。

高血壓患者及高血壓高危人群要養成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清淡飲食,少鹽、少油、少糖,多吃蔬菜和水果,做到合理膳食、控制體重、戒煙限酒、適量運動、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要求,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為轄區內 35 歲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包括免費測量血壓、提供健康指導等。35歲及以上居民,血壓正常者應至少每年測量 1 次血壓,高血壓高危人群至少每 6 個月測量 1 次血壓,並接受醫務人員的健康指導。高血壓患者每年至少接受 4 次面對面隨訪,並在社區醫生的指導下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來源:中國疾控中心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d82da23c5493576e23edfc2816ac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