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府真的後繼無人了嗎?家族曾有多人被選中,但都失敗了

2024-10-24   少讀紅樓

紅樓夢裡,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一回,提到賈府如今的現狀,曾這麼評價道:如今的這寧、榮兩門,也都蕭疏了,不比先時的光景。

這裡就透露了一個信息,即貴為國公府的寧榮二府,在赫赫揚揚、已近百載的繁華富貴之後,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為什麼會這樣?冷子興也提到了: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劃者無一。……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冷子興是周瑞家的女婿,是賈府的冷眼旁觀人,他將賈府敗落的根本原因歸結為賈府的不肖子孫,而且是一代不如一代,真的是這樣嗎?

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一回,寧榮二公之靈也曾對警幻仙子提到:故遺之子孫雖多,竟無一個可以繼業者。他們也將賈府的敗落,歸咎於子孫敗家,無人能繼承家業。

這麼說來,賈府真的後繼無人了嗎?也不是。我們細細翻閱文本會發現,賈府為了保住富貴榮華,幾代人都曾做過多次努力,但最終卻都以失敗告終。

從原文交代的情節,我們可以得知,寧榮二公之所以能被封為國公,是因為當日戰功赫赫,是追隨主子一起打天下打出來的,是靠馬上立功。後來國家太平,就被封了爵位,賈府的榮華富貴也由此開始。

但我們知道,這種靠戰功封的爵位,雖然可以世襲,但是爵位等級是逐代遞減的,你不可能第一代是國公,第二代第三代還是國公,它是會逐代降級的,最後降到一定等級,就沒了世襲。

也就是說,如果賈府只靠世襲,最多也就三四代人,如果不想別的辦法,家族的衰落就是可以預見,也是不可避免的。古話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就是這個道理。

以寧府為例,第一代賈演,是正兒八經的寧國公。他死後,第二代賈代化襲官,爵位就成了一等神威將軍。

接著是第三代賈敬襲官,官爵沒提,後來他考了進士,又出家煉丹,於是就讓兒子賈珍襲了官,賈珍是寧府第四代,官爵已經變成了三品威烈將軍。

寧府爵位到了賈珍這裡,世襲的爵位也基本就算到頭了,到秦可卿死亡,賈珍為了葬禮體面,已經開始花錢給賈蓉買官,他買了一個五品龍禁尉的官。

在這種情況下,賈府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不可能不想別的辦法,比如第三代人開始參與科考,準備棄武從文,因為國家太平了,想要家族長久富貴,必須要走仕途參加科考。

這一點,從第三代的人名,我們也能看出來。最典型的兩個代表人物,是寧府的賈敬和榮府的賈政。

賈敬在秦可卿死亡一回,明確提到,他是乙卯科進士。也就是說,賈敬後來是考中了進士的,他也是賈府子孫中通過科考這條路走出來的第一人。

古話說,富不過三代,賈府子孫對此應該是深有感觸的,所以從第三代子孫開始,他們陸續參加科考,想要通過這種正常的仕途之路,延續賈府靠戰功和祖蔭得來的榮華富貴。

榮府的賈政,也是這樣,原文提到賈政,自幼酷愛讀書,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賈政的祖父正是榮國公賈源。

可以想像,如果賈敬沒有出家,以他的進士身份,加上賈府祖先本身的功勞,以及其他四王六公的輔助,其他三大家族的加持,想要青雲直上,分分鐘的事兒。

遺憾的是,賈敬偏偏沒有走正道,而是選擇了出家煉丹,跑城外跟一群道士鬼混去了。同樣遺憾的還有賈政,以他的水平,參加科考,考中進士問題不大。

但是,父親賈代善臨終時遺本一上,沒想到皇上體恤先臣,除了讓其長子賈赦襲官外,又額外賜了政老爺一個主事之銜,讓他入部學習,後來就做了工部員外郎。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不用參加考試直接被封了一個官,這多好啊。其實未必,古代參加科考,除了能證明個人實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建立人脈。

說白了,就是很多學子通過科考,還會形成自己的圈子,比如你與誰是同榜進士,你曾拜會過哪些老師……這對於以後的仕途升遷,非常關鍵。但這些,賈政都直接略過了。

所以,原文我們也能看出來,政老爺的這個官好像做的比較憋屈,也沒什麼走得近的同僚,升遷也比較緩慢,或者說無望,整天就是跟一群清客關起門來講談學問。

這樣一來,賈府第三代人的努力,基本算是失敗了。一個考中進士,但直接拋棄家業出家去了;一個有大好前途,但是沒有參加科考,走的不算是正路,因為不是自己考取來的功名。

第三代不行,那就是第四代上,總不能讓賈府後繼無人,也不能眼睜睜靠著祖宗九死一生掙下的家業被葬送。第四代的代表人物是賈珠和賈元春。

賈珠在原文雖然被多次提及,但基本沒有他的正文,只在冷子興演說榮國府和賈寶玉挨打兩回中提到過一鱗半爪,而且有明確的信息透露。

原文第二回,冷子興是這麼介紹賈珠的:頭胎生的公子名喚賈珠,十四歲進學,不到二十歲就娶妻生子了,一病死了。

這段簡短的話里透露一個非常明確的信息,賈珠是個非常優秀的好苗子,將來是大有希望的,但是遺憾的是死的太早了,還沒來得及參加科考,人就沒了。

寶玉挨打一回,王夫人大哭寶玉時想到了死去的長子賈珠,於是又哭賈珠:若有你活著,便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這說明什麼?說明賈珠很優秀,是父母的驕傲和指望,比寶玉強百倍。

也因此,很多人懷疑,賈珠是被父親賈政逼死的,因為政老爺對珠大爺寄予了很大期望,希望他能走正途參加科舉,能為家族爭光,而賈珠因為壓力過大,最終一病死了。

這個推斷也不無道理,因為政老爺當初正是因皇上賜官,就放棄了科舉之路,他有了兒子以後,當然比任何人都期待兒子能像當日的他一樣,正兒八經走仕途,靠真本事光宗耀祖,繼承家業。

被寄予厚望的人死了,那就得另想辦法,其實這時候,整個賈府的第四代,正如冷子興所說的,已經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你看冷子興的評價就知道了,「這珍爺那裡肯讀書,只一味高樂不了,把寧國府竟翻了過來,也沒有人敢來管他。」「這位璉爺身上現捐的是個同知,也是不肯讀書,於世路上好機變言談去的。」

再到賈寶玉,就更不用說了。賈璉小廝興兒曾說,他長了這麼大,獨他沒有上過正經學堂。我們家從祖宗直到二爺,誰不是寒窗十載,偏他不喜讀書。

興兒對寶玉的評價,相信不會假。但對璉二爺的評價,說他寒窗十載,就很假了。畢竟他是賈璉的心腹小廝,在尤二姐尤三姐面前,自然得夸自家爺的好了。

前面也提到了,寧榮二公最終在賈府第四代子孫中選中寶玉,也實屬無奈之舉,因為確實這一代子孫,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沒有一個能夠繼承家業的。

於是乎,賈府又啟動了另一個計劃——男人不行,女人頂上。這樣一來,賈元春成了最先被選中的女子。很快,賈府便將她送進了宮中做女史去了。

說是去做女史,可對於賈府這樣的人家,在第四代子孫明顯不給力,而家族已經顯現頹勢的前提下,送元春入宮意味著什麼,明眼人都知道。

元春封妃的消息傳來,賈府之人前後的反應非常值得玩味,確認消息之前,人心惶惶,那是唯恐被抄家的驚惶無措。確認消息之後,人人得意,那是迎來最後一個輝煌的慶幸驚喜。

元春雖然順利封妃並省親,給家族帶來了榮耀,但賈府的命運卻也因此跟她得寵失寵的生死現實綁定到了一起,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成了互相牽制之勢。

結果元春省親回宮後,沒幾年就薨逝了,而賈府這座大廈,也終於搖搖欲墜。即便後來賈府甚至又選定了另一女子探春,甚至通過與不差錢的薛家聯姻,拉第三個女子寶釵入局,也終未能挽救賈府。

到頭來,仍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作者:夕四少,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