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以提升宣傳輿論引導能力的「進」促進經濟發展的「穩」,與經濟戰線一道,共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應有貢獻。
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
胡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定調2024年政策取向、部署重點經濟工作時特彆強調,「要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這是當前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一項義不容辭的重要工作。
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光明不光明,發展道路廣闊不廣闊?我們需要全面、辯證、客觀地看待中國經濟發展軌跡。只有拓寬歷史視野,科學認清現實,把握時代大勢,才能有十足的信心和底氣,唱響唱好中國經濟光明論,切實以強信心凝聚各方共識、以厚底氣堅定發展自信。
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擁有充分的歷史自信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始終踐行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繪就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壯美畫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開闢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彰顯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縱觀一百多年來波瀾壯闊的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過的苦難輝煌史,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歷經磨難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正是依靠堅守信仰、信念、信心,凝聚起全國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戰勝了一切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不斷推動歷史車輪向著光明的前途前進。今天的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已經充分爆發出來,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今天的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更有志氣、骨氣、底氣,正在信心百倍書寫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
中國經濟釋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厚實信心基石
面對極為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準確把握當前經濟形勢,指出「今年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範化解風險,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這不僅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和信心基石,也為大力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展示出更為光明的前景。
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世紀疫情侵擾和波譎雲詭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給中國經濟運行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們還面臨國內周期性和結構性矛盾疊加以及供給衝擊、需求收縮、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即將過去的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當前世界仍處於新的動盪變革期,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依然十分繁重。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有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審時度勢、科學決策、精準施策,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推動中國經濟在爬坡過坎中前行,在波浪曲折中奮進,走出了一條回穩向好的經濟復甦曲線,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5.2%。進入四季度,隨著宏觀調控組合政策發力顯效,經濟回穩向上態勢明顯,支撐經濟大盤的四大宏觀經濟指標均運行平穩,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可望實現。
尤顯發展亮點的是,新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結構優化升級向「新」而行,各地區各部門依靠科技創新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新質生產力加快孕育。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也不斷增強: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升至83.2%;前10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9%,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各類市場主體迸發出創業創新活力。與此同時,民生改善和保障有力有效: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增速快於GDP增速,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民生領域補短板強弱項,各地採取一系列新部署、新舉措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人民高品質生活,增添經濟發展的含金量,群眾獲得感增強。
最近,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普對2023年中國經濟持謹慎樂觀,將中國GDP增速調升至5.4%,就此來看,中國經濟增速今年在主要經濟體中將名列前茅。不少國際有識之士也指出,中國經濟已連續多年貢獻全球增長量的1/3,仍然是當今全球經濟增長最大引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客觀分析我國發展前景的同時,也實事求是指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尚需克服的一些困難和挑戰,包括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等,強調既要增強憂患意識,也要增強信心和底氣。在極其動盪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下,目前,在思想領域和輿論層面還客觀存在一些困惑和預期不穩的問題,這時候強調信心比黃金重要尤為可貴。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些年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就在於具有強大的產業發展韌性、超大規模市場的迴旋餘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內在動力潛力和巨大人力資本的創新活力,就在於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形勢判斷和相關決策的正確性預見性、黨中央在複雜多變的局面下駕馭經濟工作的高超智慧和嫻熟能力。我們也完全有信心有底氣認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大於不利條件,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空間無比廣闊。
堅定信心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
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矢志奮鬥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追求民族復興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史。經過數代人不懈努力,我們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黨的二十大深刻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中國式現代化既基於自身國情,又借鑑各國經驗;既傳承歷史文化,又融合現代文明;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是中國謀求人類進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化了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了「五個必須堅持」,其中「第五個必須」強調「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這就是要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團結最廣大人民,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我們必須從講政治的高度深刻領會黨的領導直接關係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鬥目標行穩致遠,激發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動力,凝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只有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榮興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提出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中,指出要「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範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強調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基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要求宣傳部門「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也明確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要「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以強信心為重點加強正面宣傳,提高輿論引導能力」。這些要求都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的精神一致。
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尤其是經濟宣傳部門要始終保持時不我待、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胸懷「國之大者」,積極擔當作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仗,把握新規律,切實改進和創新經濟宣傳方式方法,做強各類輿論場引導能力,加強與經濟政策部門溝通合作,主動發聲、積極發聲,及時為群眾解疑釋惑,回應群眾關切,為強信心、築底氣、增骨氣善於鼓與呼,以最鮮活的事實、最真切的數據、最真實的群眾感受,唱響唱好中國經濟光明論,這也是以提升宣傳輿論引導能力的「進」促進經濟發展的「穩」,與經濟戰線一道,共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應有貢獻。
(作者系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本公眾號版權歸中國經濟時報所有。如轉載或引用本文內容須經許可,並註明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熱點連結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解讀丨縣域城鄉融合發展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關注丨提高投資精準性須有效結合需求和資源配置
時報時評丨城市更新牽動民生幸福
解讀丨推動遊戲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總 監 制丨王輝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陳姝含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