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深愛過,那麼你一定也體會過刻骨的相思之苦。相思若只是暫時的苦惱,倒還能夠忍受。最無奈、最哀傷的,是那一種想忘卻忘不了的苦。你深愛的人,或許早已走出了你的世界,不再回來。愛之讓人唏噓,就在於明明知道已經不在,卻依舊情深不改,依舊痴心不改。
這樣的痴情種,該說他痴,還是傻呢?清代大詞人納蘭性德便是一個絕對的痴情人。從相愛到成婚,幸福甜蜜的光陰只匆匆數載,納蘭卻用盡一生的光陰和浩瀚的詩詞文字,試圖寫盡那想忘卻忘不了的相思之苦。
在納蘭性德追憶相思的文字中,本期要說的這首詞,可謂是悽美之至。如果你也深愛過,讀讀納蘭性德這詞:
《虞美人》
清代:納蘭性德
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虞美人曲牌,源於霸王別姬,因而這個詞牌下的作品,常常都是淒婉哀傷,令人斷腸。其中,南唐後主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不知讓多少人落淚神傷。
納蘭性德一生,寫了很多虞美人詞牌的作品。「淒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情到深處,心與心便能同此淒涼;「為伊判作夢中人,索向畫圖清夜喚真真」,情到痴處,夢中人也能夜喚真真。不過,納蘭性德筆下的虞美人,要數這一首《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最為悽美,短短几句寫盡想忘忘不了的苦。容若以此向世人宣告,他曾經深愛過。
詞的上片是寫景,「銀床」乃一眼古井,那周遭都是曾經的伊人行蹤。如今滿野草苔痕,卻再也尋覓不到愛人的蹤影。偶然間,拾到了一枝「翠翹」,然而當年頭戴此物的人兒,卻再也不能與我說話。通過上片的物是人非,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一種徹骨的相思和濃得化不開的悵惘。
詞的下片,寫詞人故地重遊深切的孤獨、淒涼之感。迴廊一帶,最是相思地。這裡應該是容若和戀人昔日常常逗留約會的地方。然而,如今,天上的一輪明月之下,再無一雙人,只映襯出詞人此情此景下的孤獨和哀傷。繞著花陰緩緩而行,仿佛十年來的蹤跡都漸漸湧入腦海,最後只化為一縷情絲,縈繞心頭。
全詞最後9個字,道出了納蘭性德一生的情深不改,令人心疼。有學者指出這首詩是容若寫給初戀情人,而非盧氏,對此筆者以為不妥。事實上,最後9個字,明白無誤地表明,這首詞,乃是為髮妻盧氏而作。縱觀納蘭一生,真正令他情深不改的,就是妻子盧氏。理解這首詞的指向,就是「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這9個字。
何謂10年?人生有幾個10年?10年的變化何其之大,有幾人之心,之情,能10年保持不變?稍微進入納蘭的人生歷程,就不難發現,他確實經歷過一個不改深情的10年。康熙十三年(1674),納蘭性德與盧氏成婚。僅僅過了三年,盧氏便去世了。而這首詞,作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如此算來,正是10年。
很多人說「男不讀納蘭容若」,怕的就是男子們像納蘭性德一樣太過傷情。但若非真的深愛過,又怎會有這樣的深情。這首悽美情詞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