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山東威海一名大二女生的自拍視頻刷屏網絡。
在視頻里,女生講述了自己在暑期打工時的遭遇。
本來,她只是想在新註冊的社交帳號里偷偷的發泄一下自己的情緒。
卻沒想到視頻意外爆火。
也引起了很多的討論和共鳴。
02
女生的名字叫小卞,是一名正在上大二的女大學生。
她趁暑假的時候勤工儉學送外賣。
勤勤懇懇的工作了一個多月,每一單送的都很認真,從沒出過岔子,也沒收到過差評。
但是這天,卻發生了一件讓她特別心酸又委屈的事,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讓她登上了熱搜。
她在視頻里,一邊敘述事情的經過,一邊憋不住豆大的眼淚直往下流。
那天,小卞接到一個送牛肉麵到小區的單子,是一名女顧客,點了一碗17塊錢的牛肉麵。
小卞取完餐匆匆地趕到女顧客所在的小區,可到了樓下,發現上樓的電梯需要刷卡才能用,於是小卞就給顧客打電話,問顧客能不能用卡開一下電梯,或者換其它的取餐方式。
小卞的這種做法,其實是外賣騎手遇到此類問題的常規解決辦法。
畢竟,送外賣是一份需要爭分奪秒的工作。
一般的顧客,也都會開電梯或者乾脆自己下樓去取餐。
可小卞遇到的這位女顧客,在電話里張嘴就是一通譏諷和羞辱:
「我們這個電梯,你們送外賣的是沒有資格坐的。」
「爬幾層樓怎麼了,你是沒長腿嗎?」
莫名其妙的遭到一通數落,小卞感到一陣心酸。
但還是忍住委屈,爬樓梯把面送到了女顧客的手裡。
女顧客見到小卞後依然是一臉的鄙夷,但小卞一直對她客客氣氣。
小卞覺得,這餐送的雖然挺委屈,但總算順利結束了!
可萬萬沒想到,這位女顧客的刁難才剛剛開始!
就在小卞趕著去送下一單的時候,女顧客又給小卞打來電話,開口就命令式地說:「你現在就滾到我家門口來。」
怕被差評的小卞立馬回到女顧客那裡。
女顧客直接把小卞送來的那碗面丟到小卞身上,然後劈頭蓋臉的罵小卞:「你送來的菜都這樣了,怎麼吃?這麼大也不去上學,送外賣會送嗎?」
可小卞明明記得,這碗面送到女顧客的手裡時包裝是完好的。
但現在的餐盒已經被摔的破碎不堪,小卞也沒辦法再跟女顧客理論,就只能息事寧人,答應再去賣一份一樣的牛肉麵賠給女顧客。
女顧客蠻橫地對小卞說:「給你5分鐘,否則投訴。」
之後小卞匆匆忙忙地又回到那家店裡買了一份一樣的牛肉麵。
店家也替小卞感到委屈,因為那份牛肉麵店家還記得,明明包裝的很結實。
但對於這樣的事情,其實店家並不是第一次見,因為他們也經常遇到一些故意刁難的顧客,顧客這樣做,就是為了占到一點便宜。
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作為弱勢方的小卞,也只能委曲求全地,把自己花17元新買的面再次送到女顧客手裡
得到「賠償」的女顧客,依舊是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最後還罵小卞:「學也上不好,外賣也送不好」。
03
這位女顧客的猙獰面目,也正是一部分人的縮影。
這世間,總有那麼一部分人,張揚跋扈、不講理,尤其喜歡刁難、踐踏別人。
而這種行為的形成,往往跟以下兩種因素有關:
一:生活里的弱者。
在現實生活里,總有那麼一些人:
有的脾氣或性格有問題,到哪裡人際關係都處不好,總是容易被周圍的人不待見;
有的工作不努力,導致收入不高,生活始終處於拮据狀態。
他們在生活里長期得不到幸福感,就會一直處在一種壓抑的狀態里。
所以他們就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出口去釋放這種壓抑。
而羞辱、踐踏那些在他們看來比自己弱勢的人,就成了一種宣洩壓抑的方式。
就像有的人,覺得用17元錢就買到了她自認為的優越感,從而可以行使消費者至上的「特權」,去壓迫、欺辱那些為她服務的人。
這種優越感,是那些生活里的失敗者極其渴望的。
二:不良的價值觀。
生活中還有一些人,他們總是喜歡把別人按層級進行劃分。
對於那些在他們看來從事底層工作的人,盡情地釋放著惡意。
對外賣騎手的肆意羞辱。
對服務員的滿滿惡意。
對清潔工的拳腳相向。
對建築工人的隨意貶低。
這些,只是被曝光出來的事例。
其實像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從事類似這些崗位的從業者身上,不斷地上演著。
有很多人,從小就被家長有意無意的植入了一些錯誤地觀念。
比如,很多父母會跟自己的孩子說「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只能去送外賣」。
類似這樣的話,其實很容易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種下一顆歧視他人的種子。
這顯然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我們要給孩子傳遞一種正向的價值觀念,應該告訴孩子,職業沒有貴賤之分,我們努力學習,是為了將來能使自己的生活更輕鬆。
04
職業不分高低貴賤,人品才分三六九等。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就像羅永浩多年前說過的那樣:
「如果你一輩子做一個好人,即便沒有大成就,你也讓世界變得美好了一點。
如果你成了噁心的人,你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作太大的惡,但你也讓世界變得噁心了一點。
所以,每個生命來到世間,都註定會改變世界。」
請對每一個人,多多的釋放一些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