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中國有許多朝代國力都處於世界頂級,甚至包括清朝。許多人對於清朝的印象都只停留在了那個自私自利,貪生怕死的晚清政府上,實際在清朝建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一直處於國際最高等水平。國力強大到令其他國家望塵莫及,不敢來犯。在那個階段,西方列強還需要看中國的臉色行事。
在康熙時期,西方國家槍枝彈藥興起,按理說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軍事高度。可是在外國使者來到清朝後,卻總能發現自己國家不如清朝的地方,直到後期清朝盲目自大閉關鎖國多年,錯過了歐洲工業革命後,清朝才開始陷入弱於其他國家的狀態。清朝的軍工技術很強,如果當年康熙當年不流放這個人的話,中國武器或許會一直領先世界,更不要談什麼八國聯軍侵華這種丟人戰事了。
上文也有提到,西方列國的使者總是能在來到清朝後,發現自己國家不如清朝的地方,軍工就是其中之一。一次荷蘭為了炫耀自己的國力,特意讓使者帶上了自己國家所研製的最強火槍送給康熙當做禮物,表面上是個友好行為,其實是想打擊一下康熙皇帝的自信。康熙在端詳了來使所送的火槍後,心中確實感覺到了其精巧的機關,但是為了不丟面子,康熙表示自己國家有更好的,等到荷蘭使者回國後送他幾把。
隨後康熙便讓戴梓開始仿造,戴梓是康熙年間的一位軍事奇才,不僅精通軍士兵法,還特別擅長研製精巧機關,其創造的連珠火銃可以一次性擊發28發彈藥,可以被稱為最早的自動槍枝,要比西方國家所研究的機關槍早出現兩百年之久。
戴梓仔細觀察了荷蘭槍的結構,僅用了兩天時間就仿製出了性能更好、精準度更好的槍械,這令荷蘭使者震驚不已,灰頭土臉的拿著康熙所贈的十把槍枝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無論是什麼時間,人才都是重要的國家資源。就算一個國家的國力再強盛,沒有好的人才資源還是沒有辦法對其他先進國家抗衡,清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現在新中國之所以如此注重教育發展就是為了給我國創造良好的人才教育環境,新中國能夠有今天這樣的世界地位與這些艱苦奮鬥在第一線的科研人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