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皇帝中,要說到最具傳奇色彩、最有故事性,一定少不了明太祖朱元璋,他從一介布衣成為真龍天子,讓人印象深刻!不過,在他走向帝王之路後,種種殘暴行徑,令文武百官提心弔膽;尤其朱元璋生性多疑,只要手底下的官員有一點不對勁,他必明查暗訪,查個水落石出,如果有不合他意的地方,就可能被處以極刑,生不如死。
朱元璋生性多疑、殘暴,讓服侍在旁的官員每天都提心弔膽。(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在官場上,因身體欠佳、年老辭官本是很正常的事,但看在朱元璋眼裡,卻會懷疑官員辭官可能是圖謀不軌。
曾經有一位名叫吳琳的吏部尚書,在任官時謙虛謹慎、清正廉潔,但後來因為年老請辭歸鄉種田,朱元璋對他辭官種田的行為不解,甚至懷疑他另有所圖,於是秘密派遣使臣,看看他在家鄉都幹些什麼。
結果使臣到了吳琳老家以後,看到曾經的尚書正赤著腳在田裡起秧,動作十分熟練,這才打消了朱元璋的疑慮,也免去了一場災禍;而吳琳也因此有了「赤足尚書」的稱謂,在當地被廣為傳誦。
朱元璋個性捉摸不定,官員即使要提諫言也要小心翼翼!(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但另外一位名叫曾秉正的官員可就沒有這麼好運了!他同樣也是一位清官,但下場卻極為悲慘;曾秉正是南昌人,洪武初,薦授海州學正。他為官清廉,且憂國憂民,非常敢於向朝廷提出建議,剛當官的時候非常得朱元璋的賞識。
洪武九年時發生了一場天災,朱元璋召集群臣討論此事,曾秉正上疏數千言,朱元璋聽後龍心大悅,當即封他為思文監丞,後來又升任刑部主事、陝西參政。
朱元璋一生傳奇,很多有關他的故事,都跟他殘暴的個性有關。(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不過,為官之道要懂得拿捏分寸,曾秉正一開始因為直諫清廉確實頗得寵信;但伴君如伴虎,有誰老愛被人念,更何況是個性讓人捉摸不定的朱元璋。
雖然朱元璋一開始很欣賞曾秉正敢提出諫言,但久而久之也是會不舒服的,後來有一次曾秉正因為說話太直觸怒了朱元璋,朱元璋一氣之下,就直接把曾秉正的烏紗帽給摘了。
曾秉正的官職被免,京城生活費又貴,自然只能回老家了,但沒想到曾秉正因為太過清廉,竟然連回家的路費也沒有;但曾秉正不知怎麼想的,為了籌措路費,竟賣掉了4歲的女兒,終於籌足了錢回到老家。
然而朱元璋生性多疑,對於辭官的官員,都要經過一番調查才能放心;朱元璋在調查曾秉正後,得知他竟為了路費賣掉了女兒,一時之間怒不可遏;更令他無法忍受的是,朱元璋根本不相信一個大官能窮成這樣子,曾秉正是故意做戲給他看的。
朱元璋個性殘暴,知道這件事後,就下令把曾秉正閹了!據史料記載,「曾秉正貧不能歸,鬻其四歲女。帝聞大怒,置腐刑,不知所終。」
腐刑就是宮刑,這是一種侮辱性的刑罰,這是對文官最大的侮辱,沒想到曾秉正自認清廉,竟落得如此下場,真是天威難測啊!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