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歷史,唐朝是其中少數幾個強大的朝代之一,在唐朝統治時期,中原發展繁榮昌盛,不僅文化思想十分豐富,而且地廣物博,百姓生活十分幸福,甚至連與中原對抗千年的匈奴也甘願臣服於唐朝的統治。唐朝詩歌廣為流傳,至今仍被人們所喜愛。
唐朝之所以能繁榮鼎盛,是因為該時期存在許多為國為民、有著濟世之才的皇帝,如李世民開啟了貞觀之治,帶領唐朝走向第一個盛世統治時期。再如武則天之時,我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一位女皇帝,她在位之時勵精圖治,唐朝更加繁榮。李隆基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過渡統治者,在其統治初期,殫精竭慮,始終以提升唐朝的綜合國力為目標,但在李隆基晚年之時,他聽信讒言,致使唐朝邊境戰亂不斷。
李世民無疑是唐朝許多帝王中的佼佼者,他帶領唐朝百姓開創盛世,是百姓愛戴、歷史誇讚的好皇帝。然而李世民卻不是太子,他雖然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但卻沒有被立為太子,無法繼承皇權。
玄武門之變,在群臣的擁護下,李世民成功登上皇位,他殺害太子,逼迫皇帝退位,那麼李世民的實力真的有如此之強嗎?其實李世民實力並不強,根本無法與當時的太子抗衡,那李世民又是憑藉著什麼奪得了皇位呢?
首先,當時的皇帝李淵本就知道李世民的能力,但哪一個都是自己的兒子,都令自己心疼,所以當李世民發動政變時,他才沒有選擇去干預。李淵帶領兒子們到處征戰才創建了大唐,自然有足夠的能力做好皇帝,李世民能輕易殺害太子,並且成功逃出,便證明了李淵並沒有想要針對李世民。
李世民和李建成本就容易起矛盾,李世民曾帶領唐朝軍隊剿滅外在侵犯勢力,為唐朝和平做出了較大貢獻。戰功赫赫的李世民有統治之才,而李建成卻是李淵的長子,立長子為太子才符合常理,這才立李建成為太子。李建成與李世民兩人關係並不好,李建成也經常刁難李世民,希望能打壓一下李世民,讓他喪失皇帝的寵愛。李世民才能出眾,完全不會受到李建成的欺凌,兩人相鬥幾乎平手。
當李淵得知李建成被殺害時,內心十分痛恨,但李世民也是自己的兒子,自己已經失去了長子,不願再失去其他孩子,於是便沒有問罪李世民,而是默認將皇位傳給他,希望他能繼續統治唐朝,將政權發揚光大。
李世民成功發動政變也是做了十分充足的準備的,當唐朝建立初期,邊境戰亂不斷,為了剿滅經常突襲邊境的突厥人,李建成建議李元吉出兵去邊境,李元吉是自己的親弟弟,自然會向著自己,所以李建成暗中謀略希望藉此機會殺害李世民,以此來維護自己穩固的太子地位。
李世民得到了消息,發現了李建成的陰謀,他內心十分震怒,並決定反擊,希望藉此能滅滅李建成的威風。於是李世民開始行動,於進軍統領串通一氣,禁軍大部分人都選擇支持李世民,但凡李建成耍陰謀,想要殺害李世民,進軍就會及時出來阻止,禁軍實力很強,完全可以和李建成的軍隊相抗衡,甚至還能夠打敗李建成。
李世民早就準備充足,已經做好了一切籌劃,他不允許自己有退路,要嚴格按照籌划進行,成功奪取唐朝的統治權。未雨綢繆、能力突出是李世民成功發動政變的原因之一,不忍傷害李世民的李淵選擇不阻止李世民的政變也是李世民成功的原因之一。事件背後往往是多種原因並行,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這才是成功之人的普遍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