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掘墳鞭屍」來復仇的鼻祖,但自己下場也並不好

2023-12-11   郭秀華

原標題:伍子胥:「掘墳鞭屍」來復仇的鼻祖,但自己下場也並不好

伍子胥的仇恨

伍子胥的大名在春秋時期絕對是個大V級別的人物,而他的成就,可以說是一個昏君成全的,楚平王好色荒淫,搶了本來應該是兒媳婦的秦國公主——孟贏。而後又在奸臣費無忌挑唆下,要殺兒子太子建,太子建逃亡了,而太子建的老師伍奢被牽連,連帶家人都被抓了,當時,伍子胥的哥哥本可以想伍子胥一樣逃跑,但他選擇和父親一起死,乖乖回去束手就擒,伍子胥是個脾氣爆,有想法,不甘於束手就擒的人,他逃跑了,並發下毒誓,一定要報仇雪恨。

伍子胥歷盡艱辛,先是追隨太子建流亡,後來太子建參與別國內政被殺,伍子胥又帶著太子建的兒子逃到吳國,遇到了他後來輔助的君王,那時候還只是吳國的公子的公子光。

伍子胥意圖借吳國滅楚國

當時,吳王僚剛剛繼位執政,公子光做將軍。伍子胥被公子光引薦給吳王,又過了幾年,吳楚兩國因為一些小摩擦竟然打起來了。打仗的原因其實真不值一提,但這也正說明,可能兩國都是憋著勁的找理由開打呢。

這兩國打仗的原因歸結起來一句話,兩個採桑女引發的大戰。而首先發難的是自命不凡又好色荒淫的楚平王,話說楚國的邊城鍾離緊挨著吳國的邊城,兩地兒都養蠶,一天,分屬於兩國的兩個女子就為了爭採桑葉,互不相讓演變到互相廝打並最終演變到吳楚兩國交戰。這可就奇葩了,吳國派公子光討伐楚國,攻破楚國的鐘離、居巢凱旋而歸。

一心報仇的伍子胥勸吳王僚說:「楚國可攻破,希望再派公子光去。」公子光卻對吳王說:「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殺害,勸大王討伐楚國是為了報私仇罷了。攻打楚國未必能攻破。」公子光和伍子胥是朋友,為何這樣說呢?因為他此時並不想離開吳國,他在謀划著如何幹掉吳王僚,自己為王呢。

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光的野心,是想殺掉吳王而自立,但又不能說穿此事,於是就將劍客專諸推薦給公子光,自己則退出朝廷,與太子建的兒子勝躬耕于田野。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楚平王奪太子建要迎娶的秦國公主孟贏所生的兒子軫,成為了心的繼承者,即楚昭王。

吳王僚趁楚平王死了,來了個趁喪伐人,派兩位公子率兵襲擊楚國。楚國派兵切斷吳兵的後路,使吳兵不能返回。大軍在外,吳國國內空虛,剛好給了公子光一個奪位的機會。公子光派專諸行刺吳王僚,很容易就成功了,之後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閭(夫差的爹)。

闔閭繼位後,志得意滿,想要大展宏圖,他也知道伍子胥是個人才,而且,伍子胥能把專諸推薦給他,就是早就知道他的打算,卻默不作聲,可見在站在他這邊的。於是就把伍子胥召回,賜官行人,與他共商國事。

伍子胥得償所願——痛快報仇

先前受吳王僚派遣率兵攻打楚的兩位公子,因退路被切斷不能返回。後聽說闔閭殺了吳王僚自立為王,就乾脆率領軍隊投降了楚國,楚國將舒地封給了他們。闔閭即位三年,就興兵與伍子胥、伯嚭攻打楚國,奪取了舒地,並捉拿了當初吳國投降的二位將軍。吳軍本想一鼓作氣進兵郢都,但將軍孫武考慮百姓太過疲敝,再繼續打仗,恐怕百姓會承受不住,還是暫且等待時機為好。這次,伍子胥要報仇的計劃又沒能實行。

公元前511年,吳國再次攻打楚國,奪取了六地和飅地。公元前509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兵攻打吳國。吳國派伍子胥迎擊,在豫章大敗楚軍,奪取了楚國的居巢。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詢問伍子胥、孫武伐楚的意見,並接受了兩人聯合唐國、蔡國共同伐楚的建議。吳王闔閭親率吳軍襲擊楚國,擊敗楚國將軍子常,乘勝前進,與楚軍五次激戰後,攻入了楚國的都城郢都。

楚昭王見城破,倉皇出逃。伍子胥終於以勝利者的姿態重返故國,可面對曾經的故國,伍子胥心中的怨恨還遠沒有發泄。他命人將楚平王的陵墓掘開,把楚平王的屍體拉出來,鞭屍三百,以報父兄被殺之仇。古人講究死者為大,還講究入土為安。雖說荒淫好色的楚平王不值得同情,但伍子胥的所作所為,是完全不顧世人輿論,只以報仇為快,也讓楚國人看到了他極強的復仇心理,為之膽寒。

青年時期,伍子胥和申包胥是摯友,伍子胥家遭逢大難,申包胥還曾幫助過伍子胥,伍子胥逃跑時對申包胥說出心裡話:「將來一定要報仇,一定要毀滅楚國。」而申包胥卻說:幫你是出於朋友之義,但你將來若要毀滅楚國,我一定會和你站在對立面。」等到吳兵攻進郢都,伍子胥對楚平王掘墳鞭屍,震驚天下。申包胥也果然如自己所言,不僅是派人帶話給伍子胥,指責他報仇的手段太過,簡直違背天理,同時,跑到秦國去搬救兵。

秦國一開始不答應,申包胥就站在秦王殿上,晝夜痛哭,七天七夜哀聲不絕。秦哀公終於被申包胥的忠誠打動,也可能是念在秦國公主孟贏畢竟還是楚國的太后,便派出五百輛兵車救楚,和楚國合力打敗了吳國。算是讓楚國免於滅國的危機。

滄瀾說:

善惡到頭終有報,現在這句話可能很多人不相信,甚至有人認為,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但是,對善和惡,我們也還是要有基本的判斷和敬畏。

楚平王昏庸無恥,結果害人害己,自己的國家被蹂躪,自己被掘墳鞭屍,但是伍子胥這種極強的報復心理,也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

伍子胥是鞭屍復仇的開山鼻祖,後人很多都效法他,當時的伍子胥是何其風光,終於一雪前仇,可是,他後來輔助吳王闔閭的兒子勾踐的時候,霉運就一點點找上來了。他輔佐吳王夫差打敗越國,本是力主滅掉越國,卻沒有被夫差採納,越國通過收買賄賂伯嚭,不斷的離間夫差和伍子胥的關係。最終,伍子胥徹底失去夫差的信任,被逼自殺。

這是不是就像一場善惡有報的輪迴,楚平王殺害伍子胥父兄最後被伍子胥鞭屍,而伍子胥鞭屍卻又落了個被逼自殺的命運。嗚呼哀哉,能善良,還是儘量善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