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專輯是被《時代周刊》譽為「中國當代最偉大的音樂家」的鋼琴大師傅聰演奏舒曼6首鋼琴曲。
從傅聰的琴音中,可以全面領略得到每套作品的意境,令舒曼的作品更添優雅色彩!
鋼琴音樂在舒曼一生的創作中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甚至到三十歲為止,都是他唯一重要的創作體裁。
作為浪漫派鋼琴音樂的代表人物,舒曼在標題性套曲方面有很大的貢獻,在他之前的作曲家創作的鋼琴獨奏小品都是可以單獨演奏的,而舒曼卻將自己的小品在一個統一的主題思想貫穿下,串成一部不可分割的套曲,這種不受形式約束的作品形成了典型的浪漫主義體裁。
舒曼最經典的鋼琴作品莫過於《蝴蝶》(Op.2,1829~1831)、《大衛同盟曲集》(Op.6,1837)、《童年情景》(Op.15,1838)、《克萊斯勒偶記》(Op.16,1838)等等。
舒曼鋼琴作品的主要特色,仍在於其深度的個性化的詩意表現,而旋律是呈顯其特色的主要媒介。旋律的特點大致有如下幾個:
1、以相同的旋律語法,使用在不同的作品中,而成為特有的筆調。
2、偏愛以上拍開始的旋律。
3、絕少使用附加的裝飾音。
4、常以對位手法卡農或賦格處理旋律。這是舒曼孜孜鑽研巴哈作品所獲得的理念。
5、常以模進手法處理旋律。進而達到轉調、簡化或擴展的目的。
舒曼的鋼琴作品在節奏上是多變的。他常用「赫米奧拉「(hemiola)節奏型,從而產生了「舒曼風節奏」所特有的飄逸性。
這種飄逸性的不安定內涵,明顯地是經由重音的拖延所造成,而這種重音的不規律出現,大多來自切分音的大量使用,當節奏重音和拍子重音無法同時落下時,節奏韻律就失去了慣有的重量感,因而呈現出強烈的不安定個性。
舒曼慣用的節奏規律,大體有以下幾種模式:等節奏、互補節奏、糾纏節奏以不等分節奏相互遇合的旋律與伴奏,在舒曼的鋼琴作品中,較常以2:3的形態出現於內斂的樂段。
這種節奏或多或少呈顯了舒曼在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中,潛藏於靈魂深處的自我掙扎 。
錯綜複雜的織體也是舒曼鋼琴作品的一大特色。舒曼的鋼琴作品之所以讓人目不暇接,與他織體創作的豐富多樣是分不開的,而他細膩善變的性格也註定了其音樂織體的複雜多變。
舒曼鋼琴作品的織體厚重,具有交響性,幾乎涵蓋了浪漫派音樂中織體語言創作的所有類型,了解這些特點並掌握其演奏技巧對演奏19世紀浪漫派作品很有幫助。其實鋼琴音樂是舒曼最有創造性的地方。
從剛剛講的舒曼鋼琴創作特點來看,也可以把它的特點做一個寬泛的總結:
第一:注重心理的刻畫,其新穎的語言正來自於心裡後動的表達。
第二:各種情緒體驗是他用鋼琴躍匯所有描述的對象瞬間的幻想,主觀的情趣、意境的轉換這些使人能感受的到。他的鋼琴音樂細膩深刻以及多重性格和難以平衡的心理狀態又讓人難以把握。
第三:套曲創作上的標題性構想,第一個將多個獨立的鋼琴小品組合成不可分割的藝術整體——套曲,如《童年情景》、《狂歡節》等。
第四:常用性格變奏手法,注重和聲色彩變化。
舒曼音樂豐富的想像力、表達內心細膩情感和幻想的特徵是他心靈的表現、感情的流露。這些個性化的語言同樣的體現在他的《新事曲》、《幻想曲》、《童年情景》、《林中草地》以及他那著名的《a小調協奏曲》等鋼琴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