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 | 當好社區居民「娘家人」

2020-03-30   武漢科技報


「熊書記,幫忙買點凍雞腿。」「明天幫忙買兩斤瓜子,謝謝!」……這是青山區冶金街現代花園社區書記熊麗華抗疫一線的日常。

3月27日下午,熊麗華陸續收到社區居民的微信和電話,她說:「每天居民都會發信息和我說要買什麼菜,對於他們生活上的需求,我們都會盡力滿足。」

青山區冶金街現代花園是老舊小區,住戶有2921家,常住人口有7800餘人。自武漢封城以來,熊麗華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奔波在一線,為社區居民守住了最近的家門。

哪裡需要,哪裡就有她的身影

自防疫戰打響以來,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熊麗華的身影。組織社區全體工作人員劃分網格、包干到戶、責任到人,「我們社區劃分10個網格,每個網格負責近300戶居民。」她表示,走訪排查重點人員,走遍社區每一處角落,「每天一不留神就超過兩萬步。」

除此之外,熊麗華心中始終裝著轄區空巢老人,隔三差五她就會到空巢老人家中問需求,為他們送口罩、愛心菜等防疫物資。「多虧了她,她就是我們的娘家人,有她在我很安心。」70餘歲的獨居老人楊建海說道。

3小時給居民送魚上門

「咸寧送來了一車愛心魚,請工作隊員幫助緊急卸貨、分送。」3月14日,正在入戶排查居民健康狀況的熊麗華了解情況後,積極制定送魚細則:把社區劃分為3個片區,每個片區由送魚小組專門運送,各片區每個門棟由一個工作人員負責送魚,保證魚送到每個居民門口。

「書記提前就跟我們制定送魚的方案,並明確了卸載魚,運輸魚和送魚上門三個工作,每個工作都細化到人。」現代花園社區副書記徐志琴說道。

「分工明確是為了保證魚新鮮也是為了降低居民感染的風險。」熊麗華回憶,當天咸寧送來2380條魚,有一萬餘斤,「工作人員和下沉幹部共90餘人花了3個小時就把魚送到居民手中了。」

當好返漢人員的知心大姐

正值返漢高峰,返漢居民的疫情防控工作是壓在熊麗華心裡的「大石頭」。她帶領社區工作人員迅速行動,築起了群防群治的安全防線,摸排住戶信息,建立返漢人員名單,讓抗擊疫情有力度,「截至3月27日19時37分,社區返漢人員已有98名。」

做起生活保障,熊麗華變成了「知心大姐」,她明白只有做好返漢居民的疫情防控才能助力企業平安復工。對此,返漢人員何平深有體會,2月23日他就從河南南陽返回武漢,居家隔離14天,「家裡人都沒下過樓,買東西只需要跟網格員說一聲就好了,真是多虧了社區工作人員。」


來源:武漢科技報

記者 陳映琦

通訊員 游欣 余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