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媽媽們多了一個愛好,那就是動不動就盯著寶寶的便便研究,便便成了檢驗寶寶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
但對於寶寶的便便,媽媽們總是以傳說中的黃金軟便作為標準,一旦寶寶的便便不是這個性狀,媽媽們就會感覺特別焦慮。
曾經收到一個寶媽的私信,說她的寶寶已經拉肚子半個多月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對於寶寶拉肚子的問題,很多新手媽媽認識還不是特別清楚。
對於我們成人來說,拉肚子很容易確認,一般我們用頻繁拉稀來形容。但是對於新生兒來說,不能單純用「拉稀」或者「頻繁」等字眼來形容。
因為對於新生兒來說,尤其是母乳喂養的寶寶,他們拉出的便便有可能又稀又頻繁。因為母乳有輕瀉的作用,再加上寶寶的腸胃功能發育不完善,來不及把所有的水分和營養都吸收掉就排出來,呈現出一種水分豐富,摻雜著奶瓣,而且軟爛不成形的狀態。對於我們成人來說,這就是拉肚子,但對於新生兒來說,這卻是健康的表現。
當然,也有些寶寶腸胃吸收比較好,拉出來的便便有可能就是黃金軟便。
另外,寶寶胃容量比較小,一次吃的奶量不是很多,再加上奶有很多水分,容易消化,很多時候,可能寶寶剛吃完不久就拉了,拉了就餓了,餓了自然就要吃,所以很多寶寶都是邊吃邊拉,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
也有的寶寶腸胃有脹氣,總是蹬腿、放屁,有時候放屁的時候也會拉出一些稀便出來,有的媽媽看到了,特別著急,以為寶寶拉肚子了,其實這是因為寶寶腸道里有空氣,引起的不適而已。
所以,以上幾個問題,對於小嬰兒來說,都不算是腹瀉。
寶寶真正的腹瀉,拉出來的便便應該是特別稀,糞水分離,呈蛋花樣,而且拉便便的次數比平時要多得多。
寶寶腹瀉的原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就是指感染 了一些致病病原體,包括病毒性感染和細菌性感染,非感染性,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消化不良、食物過敏、乳糖不耐受等等。
感染性腹瀉:
1、病毒感染
2016年美國國家兒科診治護理學會關於小兒急性胃腸炎門診治療指南里指出,75%-90%的腹瀉病原體為病毒,其餘為細菌或寄生蟲。
最常見的病毒性感染就是輪狀病毒感染。其次,諾如病毒、腸道病毒、星狀病毒、流感等都可以引起寶寶腹瀉。
2、細菌感染
除了病毒感染,剩餘少部分就是細菌感染,包括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葡萄球菌、彎曲桿菌或大腸桿菌,也會引起腹瀉,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是非常嚴重的,便便中會有血液,而且寶寶還會發燒、痙攣。
很多細菌感染導致的腹瀉都會自愈,但是有一些細菌感染也是很危險的,譬如來自大腸桿菌的,如果你的寶寶腹瀉非常嚴重,還是到醫院化驗一下便便是否有細菌感染。
非感染性腹瀉
1、喂養不當引起的腹瀉
非感染腹瀉最常見的病因就是喂養不當,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消化不良,常見於人工喂養的寶寶,某些媽媽比較粗心,覺得寶寶每次都吃180毫升的奶量,所以想也不想就沖180毫升,那天湊巧吃奶前可能家裡的老人給寶寶吃了一點小點心,結果那一頓寶寶吃撐了,晚上就開始拉稀了。還有些家長覺得鮮榨果汁聽起來很健康寶寶也愛喝,喝多一點沒問題,結果果汁裡面過多的糖分引起高滲性腹瀉。
2、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是媽媽們也很關心的問題,食物過敏是屬於人體免疫系統異常,在食物過敏中,蛋白質過敏是導致腹瀉的最主要原因。對於小寶寶來說,免疫系統不成熟,更容易發生蛋白質過敏反應,隨著寶寶逐漸長大,這種過敏會逐漸消失。
最常見的蛋白質過敏就是牛奶蛋白過敏,無論是吃了奶粉,還是媽媽吃了乳製品,都會讓寶寶食物過敏。除了牛奶蛋白過敏,寶寶還可能對小麥、大豆、雞蛋、海鮮、堅果等食物過敏。
一般的蛋白質過敏,便便中摻有粘液或血液,有些會引起濕疹,而有些引起食道反流症。
3、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因為乳糖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又稱為乳糖酶缺乏症。
乳糖不耐受在亞洲地區是很常見的,很多人喝牛奶會拉肚子,但是對於嬰兒來說,卻是非常罕見的,因為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的發生率和遺傳有很大的關係,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一般要父母雙方都必須有這個問題,寶寶才會乳糖不耐受。
如果寶寶真的乳糖不耐受,單單服用乳糖酶是沒有效果的,因為乳糖酶屬於蛋白質,遇到胃酸就會變性失去作用,所以,對於乳糖不耐受的寶寶來說,最好喝「無乳糖奶粉」。
對於寶寶腹瀉這個問題,很多家長會變得特別焦慮,要求醫生儘快給孩子止瀉,或者自己去藥店買一堆售貨員說效果好的止瀉藥,卻甚至連成分都不清楚,這樣是非常危險和無效的。
盲目的止瀉,往往不能緩解寶寶的病情,有時反而加重了腹瀉。因為目前市面上某些能強力止瀉的非處方藥物可能含有一些成分,這些藥物通過減少腸蠕動和分泌,延長腸內容物的滯留時間,或者增加肛門括約肌的張力抑制大便的排出和減輕便意,以此來達到所謂的止瀉效果。
這類藥物的效果確實立竿見影地止瀉,但是既不解決病因也不能糾正脫水,相反引起水鈉瀦留在腸道內,讓家長以為孩子症狀緩解了而掉以輕心疏忽了觀察病情變化,這樣是非常危險的。
既然不能隨便亂吃藥,那麼寶寶腹瀉該怎麼辦呢?
1、補水是關鍵
對於寶寶腹瀉,最擔心的問題就是脫水,小寶寶人小體輕,比大人更容易脫水。所以寶寶發生腹瀉,補水是關鍵。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說到:大多數嬰兒腹瀉是由病毒性腸道感染引起,對於這種疾病並沒有任何特效藥。而腹瀉會造成機體丟失水分和鹽過多,從而導致脫水,通過後及時合理的補充足量的鹽和水,可以有效預防腹瀉帶來了這一情況。
如果缺水嚴重,而且寶寶吃不下東西,醫生會直接給寶寶輸液,這是最快的補水方式。雖然我們不提倡隨便輸液,但情況緊急的時候還是必要的治療手段。
在腹瀉初期,家長可以在家裡給寶寶多多補充水分。
對於6個月內的寶寶來說,如果是進行母乳喂養的,就要繼續喂母乳,並保持自己的飲食清淡,不要吃發物或者涼性的食物。
對於已經添加輔食的小寶寶,多吃米糊多喝水。
而對於1歲以後的寶寶,醫生一般會建議口服補鹽液來止瀉。此外,寶寶也會要戒吃奶和蛋白質類食物,可以試著吃熬爛的大米粥、發酵的麵食、蘋果泥等。
2、不要自行給寶寶使用抗生素
寶寶大多數腹瀉是由病毒性感染引起的,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
如果寶寶大便中有大量粘液膿血,就需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化驗,醫生會根據寶寶的表現和化驗結果來決定是否要使用抗生素,所以家長不要自行給寶寶使用抗生素。
3、適當服用益生菌
腸道引起的腹瀉,本就是腸道正常菌群被破壞了,而益生菌有助於恢復菌群的生態平衡,抑制外來病原體的生長,因此合理使用益生菌也有助於寶寶的恢復。
4、病從口入,要勤洗手
不僅要給寶寶勤洗手,家長也要注意手部的衛生,因為引起腹瀉的細菌很容易從手傳染到食物或者其他物品上。
5、幫寶寶護理小屁屁
這個千萬不要忽略,家長每天要幫寶寶清洗乾淨小屁屁,並擦上護臀霜隔水,避免寶寶因拉得太過頻繁而導致紅屁股,如果寶寶屁股已經紅,就千萬不要用濕巾給寶寶擦,這樣會更痛,改用軟紗布清理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