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西方多國要聯手對華問責?歐美疫情高峰將過,騰出手圍毆中國

2020-04-26   大國前沿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很多已開發國家遭受重大損失。但面對嚴峻形勢,他們不僅不反思自身問題並積極採取防疫措施,反倒是合起伙來向中國「問責」。

繼法國、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之後,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加入對中國的「問責團隊」。默克爾4月20日在柏林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要求中國對疫情的來源及初期傳播情況「保持透明」,以呼應美國此前對於中國「隱瞞不報」的指責。

疫情給歐洲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默克爾並不是第一位「問責」中國的大國領導人,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就表示他並不相信中國已經控制住疫情,抱著種想法的人非常「天真」。

馬克龍還暗示,中國目前公布的確診數據和死亡數據「不可信」。同時他還表示,法國之所以確診數量遠高於中國,是因為法國是「公民可以批評政府」的國家,這是中國所「沒有的優勢」。

歐洲疫情形勢雖趨緩但依然非常嚴峻

除此之外,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於4月15日公開表示,美國正在「徹查」所謂的「新冠病毒來源於中國病毒實驗室」問題。他還警告稱,若中國對新冠疫情「明知故犯」,那就必須要「承擔後果」。

澳大利亞外長佩恩隨後於4月19日表態支持特朗普,他要求成立獨立調查機制,專門檢察中國在疫情方面的「透明度」。

英國外交大臣拉布更是蠻橫提出,中國需要向世界說明疫情爆發的真正原因以及如何為能在早期被制止。

即使浪漫的法國社會也逐漸接受佩戴口罩

對於歐美國家的這種言論,專家給出三大主要原因:

首先,部分國家疫情高峰已經過去,反對勢力的指責馬上會接踵而至,所以他們必須「甩鍋」中國。

其次,隨著疫情減緩,歐美國家感到對中國依賴程度降低,所以重新回到原有遏制與敵視中國路線上。

最後,歐美國家希望用這種方式抵消中國因抗疫效果好而在全球擴展的影響力 。

這三條原因都與新冠疫情本身相關,而我們要看的在疫情背後,歐美國家敢於向中國發難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沒有「制約槓桿」。即便沒有新冠疫情,在缺乏制約手段的情況下,任何重大議題都可能被發酵為「中國問題」。

疫情讓歐洲多國政府面臨很大壓力

大國關係中,強有力的「制約槓桿」非常重要。歐洲之所以要和美國保持「密切關係」,除了同為西方歐羅巴人種與基督教的傳統親近感,更多源於美國對歐洲強有力的「制約槓桿」——經貿與北約,即便在貿易問題和軍費問題上屢遭刁難也「毫不變心」

俄歐關係也是如此。俄羅斯廉價天然氣供應已經深深嵌入歐洲能源體系中,若俄方大幅減少或中斷供應,歐洲即便想從其他渠道進口天然氣也會因為沒有儲備設施而難以付諸實踐。因此,即便俄羅斯是歐洲的「長期戰略威脅」,但歐洲依然無法離開俄羅斯。

由此可見,在當今的大國博弈中,中國的牌還是太少。也就更需要韜光養晦,在西方爭取自己的基本盤,只有這樣才能對沖未來可能的國際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