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進行時|東營河口東風村黃河灘植下6000畝樹

2020-03-08     農村大眾

3月6日,在東營市河口區新戶鎮東風村植樹造林示範片上,幾十位農民澆水的澆水,扶樹的扶樹,培土的培土,造林場面熱火朝天。村黨支部書記李春收整天泡在工地上,現場指揮,現場調度。

「我們這裡人們原先都是種植棉花、玉米和小麥,收入不穩定,這幾年棉花價格一直走低,我們就開始琢磨調整種植結構的路子,通過土地流轉,選擇了上海一家大公司,開始種樹。」李春收說道。

東風村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有序推進春季農業生產。在植樹現場,他們安排專人嚴格進行體溫檢測,要求植樹工人必須帶好口罩等防護用品、注意器械消毒,保證分散作業,不聚堆、不扎堆,確保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植樹造林,平整土地、種植樹苗,一個個忙碌的背影勾勒出一幅「防疫綠化兩不誤、融融春日添新妝」畫卷。

「我們與東風村達成協議,對全村6000畝土地進行流轉,按照每畝每5年300、450、600、700元遞增價格,簽訂20年土地流轉合同,主要栽植新品種速生柳樹,為我們公司造紙提供原料。」上海洪範園林科技公司項目負責人孫經理介紹說。

「我們年前就開始了土地整平,藉助黃河來水,對所有適宜種樹的地塊普遍澆灌了一遍,對這次植樹成活率我們有信心。」

「今年我們繼續鼓勵引導群眾實行連片規模化建設,採用個人或股份制模式經營,以大戶承包的方式明確林權人,按照規定挖穴、標準化進行栽植,努力提高新植樹木質量,保證『栽一棵,活一棵』。」新戶鎮副鎮長賈強說。

土地流轉為規模化造林植樹提供了堅實基礎。為探索成片造林新模式,新戶鎮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安排」的原則,鼓勵林業公司、專業合作社和個人,採取土地流轉、公司化造林、市場化運作等形式投資林業,形成多元化的造林投資機制,建立起「責權利」相統一的經營機制,營造動員全社會造林良好氛圍。

「東風村無特色產業,群眾收益少,收入較低,結合本村實際,我們重點搞好土地流轉,加快勞動力轉移,提高村民收入,通過發展生態林業,促進全村整體發展。」談起流轉土地植樹造林,李春收信心滿滿。

近年來,新戶鎮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科學規劃、工程先行、適地適樹,管護到位、成林成蔭,先生態、後產業」的原則,科學實施「三年增綠計劃」工程,依託東營正一、東營浩壯、六合苗木建設成片林28000畝,種植白蠟、國槐、白榆、絲棉木等。

三月三,植樹歡。新戶鎮全面提升造林綠化檔次,加大圍村林、圍鎮林、圍路林建設力度,突出對幹線公路重點主幹道路進行特色綠化、整體綠化和立體綠化效果,根據自然地理環境和土壤條件,靈活確定樹種和綠化方式,宜草則草,宜樹則樹,遵循適宜性原則,選擇宜栽易活的鄉土樹種進行栽植,全面美化了鄉村環境。

農村大眾記者 唐峰 通訊員 張吉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M4Wu3ABjYh_GJGVRGp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