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我國高達 97% 的成人,正在遭受口腔問題的困擾。
大家都說牙疼不是病,只是疼起來要人命。
實際上,這 97% 的成人正在遭受的口腔問題,可不僅僅是牙齒上的毛病。
下面這幾種口腔問題,看起來也不像病,其實是口腔在向你發出危險信號,應該得到足夠重視。
這 4 個危險信號要重視
口腔潰瘍反覆、難以癒合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口腔黏膜是濕潤、光滑、柔軟有彈性的。
當受到刺激、破壞,比如吃了燙的東西,不小心咬到腮幫子就產生潰瘍,一般幾天就會自愈。
但如果長期不癒合,極有可能是該處持續受到刺激, 假牙、爛牙的摩擦,嚼檳郎,都會帶來嚴重刺激。
長期以往,潰瘍始終不癒合,就有可能癌變。
口腔癌,早期沒有任何疼痛等不適的感覺,可能僅表現為長期不癒合的固定潰瘍。
由於引起潰瘍的原因較多,當口腔粘膜出現異常,如果拿不准原因, 可以詳細的跟醫生描述一下潰瘍的症狀、疼痛程度、生活習慣,由醫生判斷要不要進一步關注。
口腔危險信號要重視
出現異常儘早諮詢口腔科醫生
新人問醫生僅 1 元
刷牙、咬蘋果,牙齦會出血
很多人對牙齦出血都見怪不怪了,出血用水沖一下就隨它去,然而這恰恰是牙齒在求救。
引起牙齦出血的關鍵原因,大多是牙周病, 根據國內的權威疾病普查,八九成的成年人罹患此病。
剛開始出點血,就應該在醫生的幫助下儘早找到問題牙齒,治好牙周病。
如果任由問題發展下去,牙齒周圍的骨頭逐漸被吸收,牙齒開始出現鬆動,甚至是脫落,等到那時候再去種植牙,錢包跟身體都要遭罪。
嘴巴總是臭烘烘的,刷牙也沒用
被同事提醒口臭的社死現場,想必經歷過的都尷尬的腳趾扣地。
「可是早晚都刷牙,怎麼還口臭?」
一般生理性的口臭只是清潔工作沒做好,如果你的口腔清潔已經做的很好了,還是長期受到口臭困擾,就要考慮病理性原因:
齲齒、牙周炎、口腔粘膜炎、鼻炎、扁桃體結石,也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口臭。
這時候就需要在醫生的幫助下明確病因,對症診治,徹底治好口臭。
喝了很多水,還是口渴
很有可能是口乾症引起的。調查顯示,30%~50% 的中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口乾。
除了吃太咸、喝水少等生理性原因外, 部分全身性疾病也會表現出口乾,如糖尿病、貧血、免疫疾病、甲亢、長期戴假牙、唾液腺損傷等。
如果自己或者家人有相似困擾,可以關注是否伴有以下情況:
如有,則應該第一時間諮詢醫生,確認是否由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及時診治。
口腔疾病不是小事
在線問醫生,方便快捷
疫情期間,去醫院成了很多人的難題。可是口腔問題不是小事,直接影響我們一日三餐,甚至還有更嚴重的身體疾病:
一吃東西就塞牙是牙縫變大了嗎?
口腔潰瘍反反覆復是什麼原因?
牙齒鬆動要拔掉嗎?
吃酸的冷的就牙齒敏感。
口腔問題,在線問醫生, 醫生在線上根據症狀描述明確病因,給出科學治療建議,方便快捷,新人問醫生僅 1 元。
不知道如何向醫生描述?
越詳細的描述越有利於醫生診斷:
症狀描述
比如,牙疼。
疼痛的牙齒是哪一顆,前期有無明確牙齒問題,什麼情況下疼痛會加劇等等,越詳細的描述越有利於醫生診斷。
持續時長
問題已經持續了多長時間,是否有症狀上的變化。
用藥情況
有沒有使用過其他藥物,也可詳細告訴醫生,由醫生判斷該藥物是否可用。
圖片上傳
單次提問支持上傳 9 張圖片,牙齒或者口腔問題有明顯症狀的,都可以拍下上傳。
口腔危險信號要重視
出現異常儘早諮詢口腔科醫生
新人問醫生僅 1 元
策劃製作
策劃:老畢 | 監製: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