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這家小吃店,地道小吃一網打盡,像不像老國營食堂?

2020-02-09     懶游的故事

多次到廈門了,每到廈門一定要去輪渡碼頭附近的老字號佳味再添,這裡將地道的廈門美食一網打盡。

​佳味再添位於廈門市思明區大同路49號,我在廈門的早餐都在這裡解決,每天都不重樣。有人說「黃則和是外地人吃的,本地人吃吳再添」,這裡面說的黃則和,在距離不遠的中山路上就有一家,每天顧客盈門,裡面的花生湯太甜了。而吳再添小吃店創辦於1959年間,取名師吳再添師傅之名為店號,薈萃廈門地方風味名點小吃於一爐,處處都是濃郁的老廈門風味。

​佳味再添小吃它之前的老名字叫「吳再添」,是廈門小吃泰斗吳再添先生在解放前自己經營的,後來公私合營後歸了國營,吳再添先生正式退休後收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招牌,於是「吳再添」就改名為「佳味再添」。佳味再添的前世今生可以說是頗具色彩了,經歷了幾十年風雨至今仍然保留著廈門最正宗的古早味。

​進入小店以後,有種穿越的感覺,好想回到了國營食堂的年代,看圖中的這位老伯,應該是附近的老街坊了。一碗餛飩,拿著小勺細細品嘗,這裡已成為老廈門人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幾位老人以外,還能看到按照攻略找過來的外地年輕遊客,大家點上幾樣心儀的廈門小吃以後,和我一樣,拿出手機對著小吃一頓猛拍,我們把這個操作稱之為「消毒」,你也這樣做嗎?

​這裡是一個傳統老式的小吃店,除了店內的設施環境像是國營食堂以外,它的售賣方式都給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感覺,先買票再按票取食物,一時間很不適應。在物價飛漲的年代,這裡的價格仍是比較親民,沒有隨著物價上漲而大肆漲價。

​作為吃貨,看到牆上這份菜單,一定很激動。一般的小吃店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幾樣拿手小吃上,而這裡完全不同,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老廈門小吃,讓你一次吃過癮。看菜單,這裡分了四大類,一是招牌小吃,有蝦面、滷麵、沙茶麵、清湯麵等等;二是美味濃湯,有面線糊、魚丸湯、肉羹湯,還有豬肝沿湯、豬腳燉盅和排骨燉盅;三是風味小吃,有扁食、拌面、芋包、肉粽等;四是特色滷味,有五香卷、鱘丸、叉燒肉、滷鴨等。

​我第一次在這裡點的是15元一份的沙茶麵,櫃檯上擺著的這幾樣,都可以添加到沙茶麵中。

​很傳統的煮麵工具,這裡面既可以煮麵,也可以煮餛飩,這裡叫扁食,互不干擾,幾分鐘就可以出鍋。

​沙茶麵是最有代表性的小吃了,用沙茶醬製作湯頭,沙茶醬的主料有蝦干、魚乾、蔥頭、老薑等十幾種食材構成,經油炸香酥在研磨細,製成沙茶醬。沙茶麵里的面採用的鹼水面,鹼水面遇上沙茶醬的湯頭,再加上蝦、大腸等搭配,口感濃厚,咸鮮香辣,回味無窮。

​這裡的服務員大多是上年紀的阿姨和大叔,這幾位阿姨在包扁食。這像不像現在大酒店裡流行的「明廚亮灶」,這樣的操作方式,讓人有種踏踏實實的感覺,對,就是家的感覺。

​扁食麵,我習慣叫它餛飩麵,餛飩皮薄肉鮮,麵條勁道,湯頭是高湯製成,上面再加一點胡椒麵,格外鮮美。

​這裡的櫃檯里。正在製作五香卷,很多當地的老人在這裡排隊購買,咱也去湊湊熱鬧。

​這像極了我們北方的春餅,或是貴州的絲娃娃。薄餅裡面卷了各式調好味的切成絲狀的蔬菜或肉食,別有風味。

​這裡的芋包特別受歡迎,很多人進店買了打包帶走。芋包是老一輩廈門人過年必吃的食品,就像北方人過年要吃水餃一樣。小吃店裡的口味幾十年沒有變過,價格也很親民,這裡的一碟芋包、一份肉粽,也成了老廈門人的鄉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9J_X3AB3uTiws8K5oW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