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吞3個魚膽「清熱」,72歲婆婆命懸一線 醫生:偏方信不得

2022-06-21   快推正能量

原標題:生吞3個魚膽「清熱」,72歲婆婆命懸一線 醫生:偏方信不得

民間一直流傳魚膽有「明目止咳、清熱解毒」作用的說法,但這並沒有科學依據。

近日,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腎內二科就收治了一名生吞3個魚膽「清熱」的72歲女性患者,導致急性肝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等多器官衰竭,讓老人命懸一線。最終經過20天的治療,這名72歲的患者脫離了生命危險。

對此,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腎內二科主任趙良斌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臨床上,因為誤信民間偏方導致中毒的案例不在少數。所以請廣大市民不要輕易相信民間偏方,以免引發疾病。

病情好轉,轉出ICU繼續接受治療的朱婆婆

眼睛「上火」

生吞3個魚膽後,72歲婆婆病重入院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腎內二科主任趙良斌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來自巴中的72歲朱婆婆(化名),一直身體健朗、在家還忙著干農活,就因為覺得眼睛有些「上火」,有眼屎等分泌物,家裡又正好是養魚的,送醫當日上午10點,朱婆婆宰殺了3條三四斤重的魚,將3個魚膽生吞服下。「下午4點,她就出現了腹痛、腹脹,噁心嘔吐和黑便的情況。」趙良斌說,患者當時還有口乾口苦、頭暈,四肢水腫,以及全身發癢等症狀。

在巴中當地醫院,醫生診斷為急性魚膽中毒,急性腎衰、急性中毒肝功能損傷,給予了保肝、補液等治療措施。「下午家屬看到沒有明顯好轉,就連夜開車直奔成都。」當日晚上8點,患者抵達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一入院,就直接被收治進了重症監護室(ICU)。

「患者到醫院的時候,已經沒有尿了。」趙良斌表示,當時,患者不僅腹痛腹脹等症狀沒有好轉,還有了咳嗽時遺尿,重度黃疸導致全身皮膚發黃,皮膚瘙癢嚴重等症狀。從檢驗數據上來看,朱婆婆的總膽紅素高達139.7,而正常值在21以內,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正常值是40,朱婆婆的檢查數據大於1100,「直接爆表,儀器都測不出來了。」趙良斌說,門冬氨酸轉移酶、肌酐、尿酸等多個檢查數據都嚴重超標,還有重度低鈣血症,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檢查報告

命懸一線

3次血漿置換,12天透析治療

在重症監護室,醫護人員給予患者血漿置換、透析和藥物治療,「患者先後做了3次血漿置換,每次2000ml,用乾淨的血漿置換出她體內有毒素的血漿,6000ml,相當於把全身的血液都『換』了一遍。」趙良斌說,萬幸的是,患者入院第二日,病情得到了控制,轉入了腎內二科,繼續接受治療。

「總共進行了12天的透析治療。」趙良斌說,臨床上,24小時內尿量低於400ml,就診斷為無尿,說明患者急性腎臟損傷,而趙婆婆連續多日尿量低於100ml。「12天後,進入了急性腎衰多尿期,多尿期恢復得越早,病人腎功能損害的後遺症就少。」

在經過20天的治療後,趙婆婆順利出院,此後趙婆婆又接受了2次隨訪,「第一次肌酐還有點輕度升高,第二次的指標就恢復正常了。」趙良斌說。

偏方莫信

有人生吞2張蟾蜍皮搶救無效去世

趙良斌介紹說,儘管從中醫角度,蛇膽、熊膽等確實有藥用價值,同樣是膽,魚膽不僅沒有藥用價值,更具有致人死亡的毒性。「正常情況下,如果殺魚弄破了魚膽,被污染的魚肉也最好丟棄。」趙良斌說。

據介紹,魚膽汁主要成分是膽酸、組織胺、鯉醇硫酸酯鈉及氰化物等,它們都是生物毒素,具有細胞毒性,其中,鯉醇硫酸酯鈉為主要毒性成分,這種成分很難破壞,就算是在高溫蒸煮的情況下或者是在酒精浸泡下都不能將它除去。對於成人來說,一般只要數克膽汁就能導致中毒,如果是4、5斤重的大魚,1個魚膽就足以令人喪命。

「這些毒素,會引起細胞水腫,從而導致肺水腫、腦水腫、消化道出血等症狀。」趙良斌說。

根據相關文獻,魚膽中毒的死亡率為5.85%,特別是高齡、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極容易導致中毒死亡,還有部分患者可能會因腎臟功能受損導致慢性腎衰,終身需要透析治療。

不僅是魚膽,臨床上,因為誤信民間偏方導致中毒的案例不在少數。趙良斌回憶,有一名患者就因為聽信偏方,一次生吞兩張蟾蜍皮,送到醫院時已經發生休克,遺憾離世。同時,還有一些患者是因為擅自抓藥、採藥服用,導致中毒。「入藥的中草藥,許多也需要正規和準確的炮製方式,或者搭配其他中草藥,去除或者降低毒性。」趙良斌說,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有治療需要,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開具處方,按照醫囑正確服用,絕對不能自行用藥。

「如果有誤食,發現噁心嘔吐,懷疑是中毒後,最好立即進行催吐。」趙良斌說,隨後,撥打120急救電話,等待醫護人員接至醫院進行洗胃等正規治療,不要到處亂跑,因為在活動過程中,可能會因為血液循環加速,導致病情加重。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實習生 尹可然 圖據受訪者

編輯 王禾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文章來源於: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