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6日早上6點30分,集結在英國英吉利海峽的17.6萬盟軍部隊,在德軍的重重封鎖下,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諾曼第海灘登陸,在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後,盟軍部隊成功登陸諾曼第,後人把這場史詩級的登陸戰稱之為「諾曼第登陸戰」,又稱「D-DAY」。諾曼第登陸戰是人類歷史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搶灘登陸戰,也正是這場戰役,一舉改寫了整個二戰格局,為盟軍最後的勝利及法西斯的潰敗奠定了基礎。
在數十年後的今天,D-DAY這個名詞一般用於形容非常重要的,具有決定性的轉折性戰略事件。而發生在2023年11月8號的榮威D7上市發布會,對於榮威品牌而言,絕不只是一款新車的上市發布,更意味著榮威這個品牌的煥新與變革,無怪乎,榮威要把這場發布會,稱之為「D-DAY」了。
既然被冠以如此名號,我們不禁好奇,榮威D7這款車對於榮威這個品牌,對於上汽集團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具有什麼意義?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在發布會後,對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吳冰先生、上汽乘用車公司首席營銷官朴春旭先生,及榮威品牌事業部總經理周濰先生,進行了一次詳盡的專訪。
在本次發布會上,榮威高調宣布將重回混動賽道,並將新能源放在整個品牌最高的戰略地位上。在和我們的交流中,上汽乘用車公司首席營銷官朴春旭先生對於D7的對手錨定及榮威D家族的後續產品規劃,也進行了詳盡的解讀。
朴春旭先生認為,通過價格能看出誰是D7的競品。B級車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榮威在這個時間節點選擇進入B級車市場,基於的是兩點自信:第一,依託榮威品牌及上汽集團,榮威實際上有足夠強的技術實力和底蘊,能憑藉實力造出一款物有所值且物超所值的B級車。第二,在當前時間節點入局並布局B級車市場,有利於D家族產品序列的開局,也利於後續更多產品的戰略布局。
談到競品時,朴春旭先生直言道,榮威在對D7進行研發和定價時,實際上並沒有過多考慮對標何款競品,而是從用戶需求進行通盤考慮。對於D7這款車,榮威想的是用戶需要什麼車、榮威需要尊重市場、也要滿足中國社會最主流消費者群體最根本的需要。
因此在榮威看來,客戶需要什麼樣的車,榮威便決定造什麼車。這裡有幾個維度進行探討,首先在尺寸上,要滿足多場景的家庭出行需要。其次,座艙需要強調高級感和舒適度的完美結合。D7 EV採用後驅+多連杆懸掛布局,再加上上汽乘用車最擅長的底盤調校,榮威是有信心和海豹、深藍等同級標杆車型在操控和舒適性上一校高下的。再談論到D7 DMH車型,這款車同時獲得了2023年中國乘用車混動大賽的雙料冠軍,還有「十佳發動機」的榮譽和實力,這都是權威機構的背書。因此榮威可以自信地對外界喊出:「最強插混在中國,中國最強是榮威」。
D7雙車可以跟任何一個競品一較高下。但榮威方面想得更深入,榮威思考是用戶需要什麼。在內部,榮威高管們磋商了很久,提出了「BBA」這麼一個概念,即B級車的空間、B級車的體驗、A級車的價格。榮威希望D7雙車型的上市,能夠真正把榮威品牌帶回到主流賽道,重回用戶的視野,真正做到古人說過的一句話:「天下誰人不識君」。
而至於未來產品規劃方面,朴春旭先生也透露了一些消息,他表示,D家族的第二款車型,在9月份產品公告已經出來了,這是一輛SUV,和D7一樣也搭載了DMH平台,但這款車型在發動機上和D7相比有所不同,它搭載的是1.5T混動專用發動機,因此這款車型的插混平台會被命名為DMH+。榮威方面也同時透露,新車將在不久後開幕的廣州車展上,公布更多信息。
在D7上市發布會上公開了一些D7 EV車型搭載的新的電池技術,這些技術在當前行業內是有著一定的領先實力的。而在專訪中,榮威兩位高管針對核心技術和智能化這兩個時下熱門話題,也進行了深入的闡釋。
在核心技術方面,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吳冰先生認為,對於未來的產品型譜上,在明年可看到DMH插混系統在SUV、MPV及轎車形態上都將實現搭載。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在混動技術上的積澱是非常深厚的。因此儘可能大規模地推廣DMH插混系統,是榮威接下來主要做的事情之一。
而在關於最近電池行業很火的固態電池話題方面,吳冰先生認為,現在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車,電池成本占了整車很大一部分。雖然現在原材料的成本有所降低,但榮威品牌若想在下一輪競爭當中拔得頭籌,就必須在能源層面上有大的突破,我想這個突破一定是在固態電池上。榮威方面在日後,條件成熟後會向外界公布固態電池相關的工作進展。
而在討論到智能網聯這個話題時,榮威品牌事業部總經理周濰先生認為,智能網聯是現在每個品牌都在做的事情。榮威希望結合用戶不斷變化的生活場景進行疊代開發,如何找到在用戶駕駛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場景,這背後其實有很多門道。
例如很多人都在探討的晶片問題,大家會發現在很多車企的眼中,沒有8155晶片就意味著技術晶片不到位。但其實很多用了8155晶片,也並沒有把智能網聯化做到極致。相反,在考慮到綜合成本、綜合使用效率等方面觀察,過強的晶片未必一定是好事情。
很多用戶對於車機實際上最高頻應用的是導航及一些常用App的場景化使用。但上述這些東西真的需要一顆價格非常高昂的晶片以實現相應功能嗎?回答是否定的。因此對於榮威而言,合適的東西才是最好的,為了貴而貴,其實並無意義。
同時有一個真理是,產品定位越高,用戶群體相對來說的高知性(即用戶本身的知識儲備更多)也就越高。相對於盲目堆砌晶片性能,榮威更願意疊代更多的產品功能,對現有晶片性能進行更深度的挖掘。
毫無疑問,D7承載著榮威品牌的希望,那麼我們也十分好奇,這樣的一款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的新車,榮威方面對其終端銷量到底有著怎樣的預設目標。對於這個話題,榮威兩位高管都有著不同但很相似的觀點。
周濰先生認為,整體而言,15萬級別的細分市場的競爭,目前處於一片紅海。特別是今年,包括長安、吉利銀河等車企都紛紛在這個細分市場發力。而榮威在進行了綜合評估後發現,過去10個月內,在10-20萬級細分市場,整體市場規模相比2022年增長了10%。這說明整個市場結構正在進行深刻變革,同時,用戶的需求也在發生顯著變化。未來在相對充分競爭的市場,只有打磨好產品技術,定義好產品,強化好產品綜合實力,才有可能在這個細分市場上形成獨有的優勢。
周濰先生進一步指出,從上市預熱期到今天,D7這款車沒有預售,更沒有鎖單。截止到發布會當天的訂單量已經破千了,這是真實的訂單。明年榮威對於D7雙車的銷量目標規劃是希望突破月銷一萬輛。進一步分析,按照現在的發展態勢,按照D7雙車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榮威是有機會儘早實現這個銷量目標的。
而吳冰先生則進一步補充道,榮威D7雙車完全是按照中級車的尺寸、軸距、舒適性去打造的。但基於目前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狀態,基於榮威方面對於品牌的未來三年規劃,作為D序列的第一台車,榮威D7以B級車的產品力,實現了A級車的價格。所以,D7的銷量目標一定是雙車要月銷過萬,榮威品牌有這樣的決心。
最近幾年,榮威品牌確實是在新勢力等其他車企的搖旗吶喊中顯得有點安靜,在回答我們關於榮威品牌未來將何去何從的提問時,吳冰先生給出了非常冷靜的思考。
他認為,榮威品牌要關注的是這個品牌到底是什麼?為誰服務?創造什麼樣的價值?要確定選擇的路徑,要確定服務的目標人群,所提供的價值。榮威這個品牌,「榮」和「威」,從誕生在上汽這樣一個具有深厚積澱的製造大廠,就是要為中國最主流的消費人群提供所需的產品價值。
今天我們一直提到「用實力說話」,這幾年,榮威想明白了三件事。第一,榮威的品牌是為中國最主流的人群提供高性價比、高品質的汽車,「進取」將會成為榮威最核心的品牌價值。
第二,新能源汽車將會是榮威未來產品開發的重點。其中,DMH將會是產品開發核心中的核心。因為榮威所服務的目標人群、所積澱的口碑,以及對中國最廣大地區產品的覆蓋,在能源形式上,EV和DMH會雙駕並驅,但DMH會是更具產品競爭力的能源發展形勢。
第三,不能再簡單地通過降價和促銷來提升榮威的品牌知名度。過去幾年,榮威迷失在了追求線索、例子、性價比的投入產出比,而忘了我們在品牌上的投入,忘了告訴大家榮威品牌到底是什麼。從明年開始,上汽集團會加大對榮威母品牌的傳播,讓大家知道這個母品牌,知道榮威在新能源賽道上的標籤,知道榮威是為中國最主流的代表進取精神的這些人,打造高品質國民車。
最後,品牌的恢復是需要時間的,為此,上汽集團對榮威品牌做了三年產品規劃,今年D7是第一台車,明年有兩台車,到2025年有三到四台車,每年至少推出兩款新能源車型。上汽集團希望通過產品,通過真正的產品體驗,通過讓榮威汽車在中國更大範圍被消費者使用,讓榮威品牌回歸到該有的位置。我們希望從D7開始,用更多產品、用上汽實力來說話,來回歸到榮威該有的市場地位。
實際上,上汽集團花了很多時間進行內部討論,通過內部的討論、反覆的溝通,上汽希望把榮威品牌想清楚、把產品想清楚,把所服務的目標客戶想清楚。基於這些,把品牌逐步恢復起來。中國汽車行業過去20年,經歷了高增長的過程。未來十年,可能所有品牌都會經歷起伏。對於榮威品牌來說,在過去的這段時間經歷了一些挫折,未必不是好事,因為現在競爭更激烈。榮威也要懷揣夢想,一個一個產品把榮威品牌做上去。
實際上這場專訪會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榮威品牌過去也許確實經歷了一些困難,也走了一些彎路,但正如那句最近被頻繁提起的話一樣,輕舟已過萬重山,如今的榮威,已經在向著前方的萬丈光芒加速前行。
我們沒有理由懷疑,這樣充滿動力的車企,這樣對市場的認知如此準確,對自身態度如此端正的車企,不能在未來獲得爆發性的增長。在專訪結束後我走出專訪間,心裡只有一句話:以前那個光芒萬丈的榮威,終於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