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前,老農在信用社買6元股金,如今他能拿的分紅說出來你不信

2022-07-27   劉小景

原標題:63年前,老農在信用社買6元股金,如今他能拿的分紅說出來你不信

現在很流行理財這個學問,大家都想拿點錢生錢,因為現在不像過去,大部分人的日子過得那麼緊巴巴的,吃了上頓沒下頓,更不要說有閒錢去存或者做投資了。但即使是在那樣的年代,每個地方都是有那麼些人的生活還是比普遍人都過的好一點的,在黑龍江有一位大爺,在1957年的時候,就拿出了六塊錢作為閒錢存入了信用社,如今已過去六十多年,當初存的錢還能取出來嗎?又能兌換成多少錢呢?

在五十年代的時候,國家貧窮又落後,經濟水平遠沒有現在高,人們對於金錢的管理觀念就是把錢省出來,然後保存起來,那時候剛好開辦了信用社,經過宣傳,大家都願意把錢存進信用社。因為這比自己保存錢可保險多了,把錢揣身上怕丟了,把錢放家裡怕遭賊,所以還是交給專門管理的錢財的地方保管是最穩妥的。

國家為了老百姓方便存取錢,也是在各個地方都設立了信用社,老百姓們可以用閒錢買信用社的股金,這樣信用社盈利後,老百姓也可以分得一筆錢,買的越多,分紅也就越多。這其實也就是理財的一種的方式了,老百姓們也不太懂呀,只知道把錢放進信用社,人家專門保管,還有錢可以拿,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老百姓們都紛紛把錢放到信用社,這位黑龍江的大爺就是其中一個。六塊錢,在當時可以一家人吃半個月呢,哪裡像現在就是一頓早餐的錢。以前的錢可是很大的,什麼都是物美價廉。但是,隨著買股金的老百姓多了,信用社的利率就低了,收益也就變得很低。

久而久之,信用社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已經沒辦法再給人們分紅了,曾經門庭若市的信用社也變得冷清了,存錢多的人就把錢又取出來了,存錢少的人慢慢也就忘記了。大爺就是忘記了,雖然六塊錢在當時也不算特別少。這位大爺後來一輩子都沒有娶妻生子,年老以後是由侄子贍養的,在六十多年後,他又猛然想起自己在信用社還存著一筆錢呢。

他原本是想,過去了那麼久,現在物價都變得那麼貴了,自己的投資也該有不錯的收益了吧。就叫來侄子去信用社取錢,因為他也想留點什麼給侄子,感謝他的照顧。經過兩人的翻箱倒櫃的尋找,好不容易找出了股金證,就興沖衝去信用社領錢了,因為大家都想知道當初的六塊錢放到現在能值多少。

歷經多年,信用社變成了農商銀行,當銀行工作人員看到股金證的時候表示很驚訝,居然還有人把六十年前的股金證保留到現在,都快成古董了。於是仔細核算,根據現在的制度條例,當初的六塊錢只能換十七塊錢。這讓大爺和侄子都很失望,原本以為會是很大的收益,因為這在當時可是不少錢呢,價值可能要多百倍多。結果現在只能取出那麼點錢,但是沒有辦法,相關政策就是這樣,大爺也只好接受了,也決定不兌換了,還不如把這個股金證留下來作紀念。

大家都為大爺的這六塊錢感到可惜,要是當時取出來也是小巨額了。存了那麼多年反而貶值了,除了後悔忘記這筆錢也沒有辦法。但是侄子安慰大爺,即使沒有這筆錢也會給他養老送終的,自己是為了盡孝。大爺也表示很欣慰有這麼一個好侄子,也就釋懷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