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咬文嚼字」,方寸之間代替了語言,這種糖,你吃過嗎?

2022-04-22     雅歌小汐

原標題:傳說中的「咬文嚼字」,方寸之間代替了語言,這種糖,你吃過嗎?

傳說中的「咬文嚼字」……

嵌字豆糖,你吃過嗎?糖中有字,字里含意,意間帶甜,每一塊都蘊藏著一個吉祥如意的漢字。方寸之間,嵌字豆糖代替了語言。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嵌字豆糖。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百姓逢年過節、喜慶吉事招待親朋好友的傳統甜食。

具有獨特的中華特色、濃郁的地方風味,製作考究,用料天然,深為群眾喜愛。

嵌字豆糖,是徽州美食中的絕活。且具有徽州的獨特文化和歷史,2017年,嵌字豆糖製作技藝成功收錄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果不是《舌尖上的中國》我就錯過這種糖了

看《舌尖上的中國》看得太饞了。尤其是看到師傅在濃郁的大豆粉和黑芝麻粉中倒入麥芽糖的一刻。

字豆糖所用到的配料都非常健康,只有黃豆、黑芝麻、麥芽糖、白砂糖。用傳統手藝製作,原料天然美味。讓人好奇的是,將治字嵌入糖中,是怎麼做到的?

糖上嵌的字,都是很吉利的字。有「大」、「吉」、「福」、「旺」等。若讓小朋友邊吃邊認字,肯定很有意思。

據悉嵌字豆糖,因為工序複雜,全國上下懂得這門手藝的人不到二十個。看到如此方正的豆糖,你能夠猜出製作過程,裡面的字又是怎麼嵌進去的?

製作字豆糖需經過28道純手工工序,製糖師傅需從「熬糖」和「磨粉」開始。先按一定的比例熬出濃稠度適合的糖稀。

磨粉主要是將炒熟的黃豆和黑芝麻磨成粗細合適的粉末。接著,還需經過巧妙的純手工製作過程,包括「攪拌」,將糖稀分別與黃豆粉和黑芝麻粉拌均勻。

壓實,揉壓之間讓豆粉的質感變得更結實緊密,再揉成細條,拼出吉祥字。「制字」,師傅憑經驗排列、疊加好黑芝麻和黃豆粉條,慢慢拉伸成細條。

這個過程很講究力度,用力過度粉條會被拉斷,力小則無法地讓「筆劃」均勻地清晰呈現出來。

「切片」,拉伸成長條後,接下來就得在糖變得更硬之前,將它切成厚薄均勻的糖塊。一切糖被切下來,裡面的字絲毫不亂,清晰明顯,讓人佩服不已!

製作小小一塊嵌字豆糖,期間需用到10多種工具,經過合共28道工序方能成製成這一小方寸的美味。

把字吃進肚子裡,以芝麻造字,好似活版印刷中的古老鉛字。入口香甜,麥芽糖微微的有點黏牙。有濃郁的大豆和芝麻香味,如同喝了一杯超濃縮版的豆漿,好吃極了!

古人用「魚傳尺素」來遙寄相思,嵌字豆糖用「字」來表達祝福。按習俗,嵌字豆糖是春節專屬的過年小吃。小孩拿一粒「壽」字給老人,老人選一粒「財」字給兒女。祝福寄願在字裡行間,甜蜜的滋味又豈止在糖本身。

不知大家有沒有吃過嵌字豆糖?你喜歡這個味道嗎?期待你留言區里分享。

今天分享的「傳說中的「咬文嚼字」,方寸之間代替了語言,這種糖,你吃過嗎?」到這裡。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4dcdded36a6878527e8d9552e7378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