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寧次:東南亞回國的日俘窮困潦倒,中國回來的大包小包像過年

2023-06-27     胡月芳

原標題:岡村寧次:東南亞回國的日俘窮困潦倒,中國回來的大包小包像過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以廣播《停戰詔書》的形式,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歷時14年之久的抗日戰爭也以勝利告終,但是這場勝利來得過於悲壯,而作為侵略者的日本帝國主義卻沒有得到該有的懲罰。

近代日本對中國的傷害

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先發展起來的英美等國憑藉工業革命帶來的堅船利炮對亞洲國家進行侵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讓一些亞洲國家受到了刺激,晚清政府,還有日本都紛紛進行一系列改革,想要富國強兵。

19世紀60年代開始,晚清政府在李鴻章,張之洞的主導下開啟了洋務運動,企圖挽救處在危亡之中的清政府。與此同時,日本也通過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近代化道路。中國地大物博,所以改革的起點要比日本高得多,但是卻沒有日本進行地徹底。明治維新期間,日本從天皇到普通百姓都十分團結,想盡一切辦法推動國家的近代化發展。

作為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的近代化道路和對外侵略是相伴相生的。日本在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後,迅速把侵略的矛頭對準了中國。1894年甲午戰爭,清軍慘敗,清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遼東半島和台灣割讓給了日本。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步伐完全是有預謀,有計劃的,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先是吞併了清政府的附屬國琉球群島,之後又在甲午戰爭後侵占遼東半島,台灣島。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又侵略中國東北地區。1937年7月7日,日本又在盧溝橋挑起事端,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企圖占我土地,滅我種族。

近代以來,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可以說是罄竹難書。整個抗日戰爭期間製造了南京大屠殺,重慶大轟炸等一系列慘案,從東北到華南,從華東到華中,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留下了成千上萬的萬人坑,千人坑,百人坑,還肆意的對中國普通百姓使用化學武器,細菌武器,通過731部隊進行活體實驗,強征中國勞工,慰安婦,搞得整個華夏大地生靈塗炭,慘不忍睹。

為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軍民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付出了傷亡3500萬,犧牲1000餘萬人的慘烈代價,這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浩劫。

蔣介石的以德報怨政策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同一天,蔣介石向全國發表廣播講話《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書》,很多人都以為蔣介石會嚴懲侵華日軍戰犯,但是讓所有人都大感意外的是,蔣介石在這篇文章中一直都強調要以德報怨,號召全國軍民不要報復侵華日軍和日本在華僑民。

和蔣介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總統杜魯門的講話內容是:「今天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報復日,就像我們紀念恥辱的珍珠港事件日一樣。」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的講話內容是:「1904年俄軍所遭受到的恥辱,俄國人民心中的悲痛的記憶,老一輩人期待抹去的記憶,終於在今日得意洗刷。」

蔣介石不僅要求全國民眾要以德報怨,他自己也很優待日軍戰俘,1945年8月18日,蔣介石委任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負責中國戰區接受日軍投降事宜。1945年8月21日,日本駐中國派遣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從南京飛赴湖南芷江,商談投降事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戰俘遣返問題。

當時在中國境內的日本戰俘有128萬人(不算上蘇軍俘虜的日本關東軍),但是在中國境內的日本僑民不少。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為了加深對中國的侵略步伐,向中國進行大規模的移民,所以在東北的日本僑民是最多的,有110萬人,台灣在甲午戰爭後就被日本侵略,所以日本僑民也不少,有30萬人,上海有10萬日本僑民,加上其他地區的日本僑民,當時在中國境內共有170餘萬日本僑民,日軍戰俘加上日本僑民,共有300餘萬人。

這麼多日本人,如何遣返是一個大難題,最初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將百萬日軍留在中國,幫助國民黨軍打解放軍,蔣介石得知這一消息後竟然還同意了,不過這遭到了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堅決反對,蔣介石這才不得不下定決心送日本戰俘和僑民回國,不過蔣介石卻把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留了下來。可笑可悲的是,罪大惡極的侵華日軍總司令搖身一變,成為了蔣介石的座上賓,幫助國民黨出謀劃策打內戰,繼續殘害中國人民。

遣返日俘

蔣介石在下定了遣返日軍戰俘的命令後,國民黨各個部門迅速進行準備工作,讓各地的日軍戰俘和日本僑民向指定地點集合。東北有近60萬的日本關東軍戰俘被蘇軍俘虜,蘇軍沒有將這些日軍戰俘交給國民黨方面,而是把他們送到了西伯利亞干苦役,所以東北的日軍戰俘最少,但是蘇聯人沒有帶走在東北的日本僑民,所以東北的僑民是最多的。

為了運輸這些戰俘,國民政府出動了百分之八十的船舶和百分之七十的火車,美軍也出動了不少船舶幫國民黨方面運輸日軍戰俘。為了照顧好日軍傷兵,國民黨方面準備了1.2萬副擔架和兩萬多人的護送隊伍,每天拿出225萬公斤的糧食給這些日本戰俘和僑民,而當時的中國有數千萬的百姓靠著啃樹皮為生,命懸一線。

國民黨政府雖然做出了一系列的貼心措施,但是日本方面依然不滿意,日本駐中國派遣軍的頭目不斷地要求中國方面提供足夠的糧食供應,醫療供應,還要求日本僑民出行要有日本兵保護,並允許少數日本人攜帶武器。

一個戰敗國向戰勝國提出這麼多的要求,恐怕在世界戰爭歷史上也沒有出現過。更讓人痛恨的是,負責遣返日本戰俘任務的國民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竟然同意了,在何應欽等國民黨高級將領的縱容下,這些日本戰俘整天地大吃大喝,酗酒打牌,還可以逛街,逛妓院,甚至還有人殺人越貨,搶劫,他們的生活標準不僅遠遠超過當時中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標準,還超過國民黨軍的士兵。

遣返的時候,盟國規定日軍戰俘和日本僑民每個人只能攜帶15公斤的行李,但是何應欽主動提出可以攜帶50公斤,最後美國人也看不下去了,要求必須減下去,最後減少到30公斤,每名日軍戰俘和日本僑民還可以攜帶200元到1000元不等的現款,而這些財物都是侵華日軍在戰爭期間掠奪中國老百姓的。

後來連岡村寧次都感嘆道:「東南亞回國的日俘窮困潦倒,像乞丐一樣;從中國回來的日軍戰俘卻大包小包,像過年一樣。」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在台灣病逝。日本諸多媒體都以頭版頭條刊登了這一消息,並高度讚揚了蔣介石的寬容大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49bec5285ee222caba0c8280125fd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