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部備受矚目的新片,終於來了。
圍繞它的關鍵詞,個個噱頭十足。
女神湯唯, 走出國門「韓漂」擔綱大女主,表現令人相當期待。
導演朴贊郁,憑藉這部《小姐》之後暌違六年的電影長片,一舉拿下今年坎城的最佳導演獎。
《老男孩》、《親切的金子》、《蝙蝠》……這位電影「暴君」的作品,始終帶有獵奇、爭議、變態、陰暗、三觀盡毀的色彩,在道德邊緣上來回遊走。
這一次,他卻一反常態地柔和了許多,摒棄了一些暴力、情色的大尺度元素。
在兇殺案的骨架之下,綿延著一縷含而不露又盪氣迴腸的溫柔與浪漫——
《分手的決心》
(文章涉及輕微劇透)
影片以一樁山頂墜亡慘案展開。
死者奇都秀,移民局的面試官。
作為資深攀岩愛好者,從陡峭的山崖墜落,當場死亡。
負責調查此案的張海俊(朴海日),是一名年輕有為、明察善斷的警官。
來到案發現場,開始搜羅線索——
手錶上停滯的指針代表著死者的死亡時間,10點02分,周一。
每件所有物上都刻著死者名字的首字母,表明著他強烈的占有欲。
這些「所屬物」里,包括他的妻子的瑞萊(湯唯 飾)。
瑞萊是一個漂亮的中國女人。
面對丈夫的死亡,她顯得過於平靜。
一番調查之後,海俊得知不久前她曾遭遇嚴重家暴。
而在驗屍過程中,也在死者的指甲里查出了瑞萊的DNA。
疑點不少,殺人動機也充足,海俊很快將瑞萊列為重點懷疑對象。
但瑞萊擁有完美的不在場證明。
作為護工,她每周一都會去照料一位失智的老婆婆,丈夫出事那天她正在婆婆家工作。
派遣公司、監控錄像與婆婆本人的口供都證實了這一點。
為了查明真相,海俊日夜潛伏在瑞萊身邊,監視她的一舉一動。
但瑞萊的美麗與神秘,卻為這場監視蒙上了另一重晦澀的味道。
導演通過一組蒙太奇,表達了海俊的「別有用心」——
一開始,他伏在車內,舉著望遠鏡,透過窗子觀察瑞萊。
為了看得更清楚,不斷向前探身。
再次移開鏡筒,他已「身臨」現場。
用主觀視角的唇部、眼部特寫,近距離打量著自己的嫌疑人,
呼吸她發間的氣味,跟隨她在房中遊走……
直到瑞萊抬頭,鏡頭又瞬間拉回車內,海俊慌張地收起望遠鏡,完成了一場私密的窺探。
對真相的饑渴與對瑞萊的幻想,矛盾而又和諧地合而為一。
片中像這樣的鏡頭調度與視角切換還有許多。
攝影機自然地越軸、變焦、正反打、拉遠又推進。
視角在玻璃、鏡子、各種螢幕,甚至死魚和屍體眼中上來回切換。
為影片營造出一種充滿神秘感的層次與張力。
越深入調查,海俊越看不清眼前這個女人。
瑞萊像霧一樣,輕盈、晦暗而又變幻莫測。
作為護工,她是公司的王牌,能把每位老人都哄得開開心心。
一個人的時候,她會拿冰激凌當晚餐,然後伴著嘈雜的電視聲、以一個彆扭的姿勢睡著。
會邊看古裝劇,邊跟著角色學韓語,所以她說話的措辭和語調古意盎然的。
還會定點投喂流浪貓。
流浪貓為了報答她,不時為她獻上一隻烏鴉的屍體。她小心翼翼地將烏鴉埋葬,並拔一根羽毛做紀念。
嘴裡用中文對著一旁的貓咪念叨:
「你要是非要想送我禮物不可呢,
那個刑警,去把他的心拿來給我,
我有點想要。」
中文的引入,也是片中一個巧妙的設計。
語言的隔閡增加了海俊對瑞萊的好奇,也成為瑞萊欲擒故縱的試探。
通過翻譯器交流,讓二人之間的推拉如同蒙了一層輕紗般,成為一種情趣,也使台詞的魅力大幅增加。
比如那句「把他的心拿來給我」假裝對貓咪說,實際是說給偷聽的海俊。暗示心意的同時,順勢將主動權握到了自己手中。
這種忽遠忽近的難以捉摸,讓海俊慢慢對瑞萊著迷。兩人打破警察與嫌疑人的禁忌線,越走越近。
從好奇到沉淪的標誌,是海俊開始有意無意地模仿瑞萊。
聽她聽的歌,學她用烏鴉的羽毛作書籤,模仿她打招呼時俏皮的一句「good morning」。
以至於他忽略了一些別有用心的陷阱,錯過了一些顯而易見的證據……
那麼對於瑞萊而言,海俊只是她洗脫嫌疑的棋子嗎?
其實從一開始,窺探就不是單向的。
聽說海俊要出外勤抓人,瑞萊開車跟隨,默默觀察對方與犯人搏鬥;
在自家樓下遇見監視中打盹的海俊,會停下來凝視半晌,給他拍一張照。
海俊的窺探,對於瑞萊而言更像是一種關注。
在中國留有案底,漂泊在異國他鄉的她,對生活沒有太多的選擇權。
曾經在偷渡船上九死一生,遇到第一任丈夫。以為抓住了救命稻草,卻沒想到婚後遭遇家暴。
她不敢報警,因為對方威脅將她遣返。
曾經的施救,變成了壓迫蹂躪她的砝碼。
在壓抑中,她渴望愛,渴望尊重,渴望被關注。
海俊的出現,讓這些渴望變為了可能。
這位在她眼中「很有品位」的男人,每夜不眠不休地守護她,將她的照片釘在牆上反覆注視。
儘管是作為嫌疑對象,也足夠讓她甘之如飴,於是她也用窺探回應了海俊。
孤獨,是男女主角之間更深層的共鳴。
因為工作在異地,海俊與妻子,是一對「周末夫妻」。性格冷峻的妻子無法理解他內心的敏感,精神共鳴的缺乏,讓兩人早已貌合神離。同時,他也飽受嚴重失眠症的困擾。
如此種種,讓他與身在異鄉、遇人不淑的瑞萊,如同被潮汐連接起來的兩座孤島。
瑞萊歷經風霜卻依然美麗的臉上,有一種罕有的平靜。
這種平靜,治癒了海俊的失眠。
兩人之間,有著天然的同頻。
一場警局裡的戲。
那時二人剛認識不久。審訊途中,共進午餐後,心照不宣地將桌面收拾乾淨。
動作自然有序,瑞萊將擦桌子的紙巾揉成一團,投進海俊為她撐好的紙袋裡。
順滑的配合像是相識多年培養出來的默契。
像這樣細膩戳人、有生活質感的細節,片中還有不少。
譬如表現曖昧的手法,也十分高級。
作為隨時出警的警官,海俊衣服上有很多口袋。
第一次約會,瑞萊在每一個口袋間挨個翻找。
口香糖,拿出一顆放入口中。
墨鏡,親手給海俊戴上,仔細端詳。
唇膏,先給自己塗上,再自然地伸到對方嘴邊。
如同俏皮的小女孩,把純欲二字死死拿捏。
這一幕中,唇膏是曖昧的工具。
之後再次出現,唇膏又變成兩人羈絆的見證。
也催生出鋪子眼中片中最浪漫的一場戲——
分別後再次相遇,瑞萊隨手從海俊口袋裡拿出唇膏塗上,拿出一顆薄荷糖含在嘴裡。她對他的生活習慣了如指掌。
與之對比的一幕,是海鮮市場裡海俊的妻子想從他口袋裡找出濕巾,從上到下翻了個遍卻沒有找到。
導演設計的每一個不經意的微小動作,都提供給觀眾解讀與遐想的空間。
與朴贊郁以往的風格不同,《分手的決心》全片幾乎沒有一場露骨戲,卻處處可見含蓄隱晦而又直擊心脾的東亞式浪漫。
譬如當海俊把作為嫌疑人的瑞萊與自己拷在一起,帶回警局。在車上,失眠症已更加惡化的海俊,久違地再次陷入沉睡。究其原因,是因為兩人的呼吸再次同頻。
而對《山海經》古典意象的運用,也為影片更添一層韻味。
但警察與嫌疑人的身份,使這段關係註定落入病態。
兩人分別後,海俊調到妻子所在的海濱小城。
一起殘暴的兇殺案再次發生
死者,竟是瑞萊的新一任丈夫。
一場「流浪貓殺死烏鴉」的戲碼上演……
130分鐘下來,整部影片充斥著反轉與懸念。
許多細碎的、微不可察的鏡頭一點點透露著男女主之間的情感張力。使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如同破譯密碼般,將這些線索串聯起來,感受到其中洶湧的情愫。
總的來說,在電影大環境持續乏力的當下,這樣一部大導穩定發揮、回味悠長的電影,還是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