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非凡科普
你敢相信嗎?有一種生長在臭水溝里的紅色蟲子,抓一晚上就能賺一萬塊,「抓蟲者們」即便冒著會坐牢的風險也要頂風作案,那麼,這種蟲子究竟有什麼特殊?為啥抓它還會坐牢呢?
紅蟲究竟是什麼「蟲」?
2019年的最後一天,安徽省農業農村水利局的執法人員,在巡查時發現淮上區沫河口鎮有人利用機械方式掠奪性的捕撈「紅蟲」,現場直接查獲「紅蟲」41.5斤。
水利局當即對實施捕撈的6個人做出了行政處罰,除了停止捕撈以外,還要承擔6.64萬元的賠償金以及3000元的鑑定費,是不是很好奇,這究竟是個啥蟲子?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臭水溝里的紅蟲為何值錢」。
這種紅蟲是搖蚊的幼蟲,也有人叫它「血蟲」,它的分布比較廣泛,是淡水水域中底棲動物的主要類群之一,也是魚類的優良天然餌料,影響價值很高,也是世界公認最優良的熱帶魚活飼料。
這種蟲子能在缺氧的環境中生活,所以平時大多出現在臭水溝和一些河湖中,可能看起來挺埋汰的的,但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傢伙,從最初的幾塊錢一斤,現在已經漲到了十幾塊紀念,有些地區甚至上百塊一斤,所以說一個晚上能賺1萬塊,也並非是空口說大話。
那麼,這種噁心的紅蟲,咋就成了人們「日進斗金」的財富密碼了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這個生活在臭水溝里的紅色蟲子,一斤能賣到300塊
曾經的天津地區可以說是紅蟲捕撈的聚集地,當時有很多人依靠捕撈紅蟲發家致富,白天該上班上班、該種地種地,到了晚上,大家都舉著手電筒在臭水溝里撈來撈去。
撈紅蟲的方法也很簡單,人們先將河底的淤泥翻起,然後用網將其進行簡單篩選後放進岸邊的盆里,將淤泥和紅蟲進行分離。
認認真真忙活一晚上的話,少則撈個幾十斤,多的話能撈上百斤,按照一斤30元的價格計算,一晚賺上萬元還真不是大話。
可能你以為,這小蟲子能有什麼市場,實際上它卻非常的搶手,常常是供不應求的狀態,也正是這樣的狀態下,慢慢催生出了「職業的撈蟲族」。
人們不再依賴於人工捕撈,而是開始採用機械作業的方式,效率直接比人工提高好幾倍,撈蟲族們也是賺的盆滿缽滿。
但好景不長,自2008年開始,我國便出台了政策,嚴厲打擊非法捕撈紅蟲的行動,這時如果你依舊肆無忌憚的捕撈紅蟲還被發現了,那麼等待你的就是處罰,最高會被罰款所撈紅蟲總價的40倍罰款。
所以很可能因為撈蟲子這件事讓自己一朝回到解放前,看到這有很多人就會問了,不就是撈個蟲子嗎?怎麼就違法了呢?我國為何要禁止?咱們接著往下看。
紅蟲作為蚊子的幼蟲,為啥國家要禁止捕撈?
俗話說「存在即合理」,不管是什麼生物,不管它是害蟲還是益蟲,大自然既然創造了它,畢竟有它存在的理由,紅蟲亦是如此。
尤其是人們開始用機械作業之後,大功率的抽水機將水底的淤泥全都抽上岸,篩選出紅蟲之後又將淤泥傾倒回河裡,這一過程中,水中的魚蝦、藻類會因為二次污染而死傷慘重。
尤其是在每年魚類的產卵期,捕撈紅蟲更實惠造成大量的魚卵死亡,從而嚴重破壞水生環境,這對魚類來說,無疑是「血腥殺伐」。
其次,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紅蟲是害蟲,畢竟它們具有一定凈化水質的作用,因為紅蟲的食物就是水面上的浮藻類生物,所以越是污染嚴重的地方,紅蟲的數量就越多。
再者,紅城市生物鏈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是一種重要的生物資源,紅蟲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隊中水生動物的天然餌料,對於維護生態平衡,它起著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見,紅蟲對我們的生態環境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們為了一時的利益大肆捕撈紅蟲,不僅損害了底棲生物、魚類資源,也攪動了水體破壞了生物的生存環境。
生物的多樣性一直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在維護人類自己的利益,我們應該停止對大自然的傷害,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