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Lorraine / 責任編輯:Johnny Wai
曾幾何時,國潮在人們生活中的占比遠遠不如歐美品牌影響來的深遠,"崇洋媚外"一詞在過去雖然本身是一貶義詞,雖然很現實,但對於潮流的發展來說,我們自身的潮流發展在事實上確實不如歐美國家。
你甚至可以說在十年前鮮少看到國潮相關的事物出現,人們對於國潮理念的理解也與現在有著相當大的出入。
去年爆火的國潮品牌EQUALIZER
轉眼間的十年變遷,如今的國潮不再是處於默默無聞的階段,它幾乎成為了年輕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不管是從生活或是精神方面,國潮對於當代年輕人的影響可以說是影響深遠。從百度國潮驕傲搜索數據顯示,2016至2021年期間中國品牌關注度從45%上升到75%,而2011年至2021年期間關於"國潮"的搜索則是上漲了528%。
這當中的變化背後體現的不僅僅是人們的消費能力增強,同時也體現了國潮在如今年輕人市場中地位的提升。
如果說過去國潮只是一介小眾群體"狂歡"的話,那麼現階段的國潮就是一群人的"孤單",但這裡的"孤單"並不是真的孤單,而是說如今國潮在市場中像是百花齊放一般成為人們購物車中的一員。
ROARINGWILD X Puma
從唾棄、不齒等負面的態度向著熱愛、YYDS等一系列正面的評價,國人對於國潮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這當中的發展速度若是放在過去是絕對能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要知道在十年之內,讓國人從"仇視"的立場轉變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狀態是一場"長征",如今,像是EQUALIZER、ROARINGWILD等國潮品牌都有與國外潮流領域內知名品牌合作的先例,這些事情同樣放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同時在背後絕對會有非常多的故事可以去挖掘。
不過,我們今天並不是來幫各位回憶這些一件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今天需要做的是以現在的目光回看國潮這十年走來的路程,思考國人為什麼對國潮的態度轉變如此之大,並且再跟各位討論國潮的未來應該需要怎麼走才不會走入歧途。
「早期國潮的發展」
因熱愛衝浪於1980年創辦了Stüssy
在論述上面的問題之前,我們得先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到底什麼是國潮?這個問題從現階段的發展情況來看,國潮目前還沒有一個固定的形態,因為國潮骨子裡至始至終還是屬於潮流文化,而潮流文化的根畢竟源於美國地區,像Stüssy、Supreme、BAPE等都是潮流文化的"鼻祖",若是追蹤第一個潮流品牌,據目前可以尋找的資料顯示,Shawn Stussy創辦的Stüssy則是「第一個潮流品牌」。
當這些早期建立的潮流品牌開始在歐美地區聞名之後,與時尚圈的傳統高級時裝、快時尚等一模一樣,在國內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國外的這些文化與品牌怎麼會放過這麼一大塊肉?
所以在差不多時間中,潮流文化也來到了國內並悄然地在一些年輕人心中種下了種子,只不過當時也沒有一個非常良好的環境給予潮流文化發展,受科技發展的限制,與傳統高級時裝相比,潮流文化的發展環境可以說是約等於0。
除了潮流品牌,當時的運動品牌大多數也都是僅僅只是運動品牌罷了,像Nike、adidas、New Balance等都是在跑鞋、籃球鞋等市場競爭,並沒有將市場的重心與潮流文化掛鉤,所以球鞋在潮流文化進入國內之時,它僅僅只是作為人們運動方式的一件裝備罷了。
真正讓球鞋成為潮流的「標配」時間大約是發生在2014年,以Air Jordan為首的復古籃球鞋開始成為年輕一代日益追捧的對象,在此之後,這些運動品牌便在運動界與潮流界兼具有了相當的市場,像之後adidas Yeezy系列、Nike Dunk系列等都是這股復古風潮之後的產物,至此,潮流市場中的「鞋類」已經被這些運動品牌瓜分乾淨了,其他新面孔品牌很難再在這當中分一杯羹。
Randomevent X Reebok
這時更不用提國潮二字了,在國內大部分都是歐美的潮流文化之時,國潮其實就有了一定的雛形,只不過這個雛形只是依照歐美潮流品牌進行「復刻」與「打版」的雛形,你能夠明確的知道它的來源到底是何品牌,而在潮流文化的發源地,人們已經對潮流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潮流品牌+球鞋+配飾等這樣的搭配公式。
這時候的國潮儘管停留在「模仿」的階段,但同時也有了自己的品牌,像是Randomevent、WASSUP、Beaster、Soulgoods等品牌在當時就有了自己的東西,但就算如此,它們也只是國潮中的一小部分擁有自己東西的品牌而已,大多數打著國潮旗子的品牌並沒有自己的意識形態,更多的是隨波逐流,向著國外的潮流文化"致敬"的東西。
Soulgoods S/S 2022
既然這幾年國潮在飛速發展,那麼是不是就表明我們的國潮已經能夠在國際上有一定地位了?
這句話只能說對了一半,我們確實讓國際看到了屬於我們中國的潮流文化,但我們如今絕大多數的國潮尚且停留在「Made in China」,而並非「MADE IN CHINA」。
所以,我們此刻的國潮雖然並不足以跟"鼻祖"們抗衡,但是我們現如今國內的潮流文化發展環境相較於過去已經有了質的提升,況且再加上國內消費者對於國潮的態度逐漸改觀,在未來國潮終有一天會在國際上有著相應的地位,但前提是國潮擁有「MADE IN CHINA」的實力。
「MADE IN CHINA」
要"追究"人們對於國潮態度的改變,不得不提的就是在2018年秋冬紐約時裝上的李寧,作為國內首個在紐約時裝周走秀的運動品牌,當時可謂是賺足了國內的熱度,人們不僅僅對國潮一詞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對於國潮的熱情被點燃了,國潮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在一夜之間有了顯著的提升,可以說是李寧打響了國潮在國內市場的「第一炮」。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品牌,李寧在登陸紐約時裝周之後的發展也可以說是非常的順利,據數據顯示,2021全年李寧總營收達225.72億元,同比增長56%,凈利潤達40.11億元,同比增長136%,這僅僅是單純數據上的增長;馭帥䨻、惟吾Pro、絕影等系列在籃球、滑板、跑步等領域都有著顯著的固定粉絲群體。在「MADE IN CHINA」領域中,李寧也同樣有相當的作品,除了結合中國特色的節日,還有結合各地特色推出相對應的限定系列,南京、成都、長沙、重慶、四川等地都有過先例。
李寧 韋德之道9 李小龍配色
李寧作為國產品牌有著如此的成功確實給了國潮很大的創作和生存環境,許多國潮品牌會因此順勢得到關注從而成為下一個被年輕人種草的品牌,而李寧之所以成功的原因除了它是第一個登上紐約時裝周的運動品牌之外,更多的是它後續對於「MADE IN CHINA」的詮釋,這種詮釋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中國原創,更重要的是把中國元素與潮流文化的結合呈現給全球的潮流愛好者們。
對於過去而言,「Made in China」是廉價勞動力的代表,以Nike為例,Nike在我國有接近200家工廠,員工則是有超20萬人,這僅僅只是一個品牌的數字,如果再以其他品牌規模來換算的話,中國勞動力市場是不可小覷的;同時「Made in China」也是質量不佳的代表,與日本、義大利等地的做工相比,中國製造似乎在一看到字樣的時候就被貼上了"劣質"的標籤,這一標籤甚至可以延續到其他各個行業,所以,在過去很長一段中「Made in China」的"名聲"一直處於不太佳的狀態。
Clot X Air Jordan 14
Clot X Air Jordan 35
而「MADE IN CHINA」在「Made in China」的基礎上是將本土的製造融合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專屬元素而打造的,這也是許多現在在國際上知名的國潮所做到的一件事情,像是Clot與Air Jordan合作將兵馬俑和中國結的元素融合在了Air Jordan 14與35的鞋型之上、四川本土潮流品牌1807與重慶 本土潮流品牌WHOOSIS於2019年合作,以「中華街」為元素打造的合作系列等等,這些不僅是「Made in China」,同樣也是「MADE IN CHINA」。
潮流文化本身源於西方,而中國元素的加入讓潮流文化變得本土化,長此以往下去,中國本土的國潮便能像日本一樣在亞洲「自成一派」,甚至於在國際上擁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前提是國潮能夠真的發掘到何為專屬於我們國潮的潮流元素,這一點是作為「MADE IN CHINA」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未來國潮到底能走多遠的關鍵。
「國潮的未來」
上海潮流店鋪DOE
之所以說國潮能走多遠取決於「MADE IN CHINA」的水平到底有多高,背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反映出了我國對於自身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放眼於全球向來都是每個國家投入的重點,例如美國有好萊塢大片、漫威宇宙,日本有壽司、動漫,它們的潮流文化你能經常性看到帶有地區特色的東西出現在設計之上,並且還深受年輕人的喜歡。
國潮現階段如果用一句話描述便是超過了「Made in China」但並未完全到達「MADE IN CHINA」的處境,這是需要國潮克服的一點,同樣也是大環境需要做出"改變"的一點,對於地大物博的我國而言,有太多的東西因為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而漸漸坐上了冷板凳,甚至於國粹京劇如今對於年輕人而言也是甚少在交談中提起,更不用說像是一些蘇繡、皮影戲等中國傳統的工藝與藝術,在年輕一代的大環境中,它們如今正缺少的是一個宣傳的窗口,缺少一個與年輕一代交流的機會。
Supreme X Nike Air Flight 95
被許多年輕一代奉為"潮流聖經"的Supreme
儘管如今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關注起中國傳統的文化與藝術元素,但受限於大環境對於西方潮流文化先入為主的印象,國潮在利用我國傳統元素之時,很難逃脫於過去"打版"的印象,也很難不被拿去跟西方的潮流品牌作比較,在沒有完全自成一派的前提之下,這種狀況一定會持續一段時間。
如果說未來國潮真的完全走向了世界,那麼當中一定是「文化自信」起到的作用,在潮流文化日益見長的年輕市場中,國潮可以說是來到了一場「初春」,而未來能不能走入盛夏,完全取決於國潮能不能在文化自信的問題上有沒有達成一致,各個國潮品牌看似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但是它們其實背後都共同代表著專屬於中國的潮流文化。
wassup
按照百度百科對於國潮的解釋——「帶有中國特色元素的潮品,且是潮流款式的外形設計,其包括衣服、鞋子、奢侈品等等」,從此可見,國潮的意義對於宏觀來說它已經超出潮流文化的範疇,更上了一個台階。
但對於許多人的初印象來說,國潮本身便是代表著我國的潮流文化,這一點固沒有錯,不過,就像不少滿分高考作文一樣,由儉入奢總是它們的共通點,對於國潮也是如此,在潮流文化的基礎上,如果僅僅只停留在潮流領域而不去擴張到其他領域的話,那麼只能說國潮的上限很大一部分並沒有被完全開發出來。
而如今對於許多國潮跨行到其他領域這一現象,目前也只能說這是一種介於「Made in China」與「MADE IN CHINA」之間的摸索,國潮現階段確實值得誇讚,但想要更進一步,仍然還有不短的路要走。
上海潮牌集合點CANALSTREET X Kappa
Lanvin Curb
對於國潮來說其實還有另一個「使命」需要去做,那就是撕掉身上處於鄙視鏈底端的標籤,在過去你經常能聽到年輕人之間交談會說到類似於"國潮,X都不買"的語句,儘管國潮的做工質量比美潮要好,他們大多數還是無法跳脫出過去"打版"的固有印象,導致於當下有不少國潮打著洋牌的符號進入市場,相當於給品牌自然的鍍上了一層金。
這種現象的背後恰好反應出人們對於國潮仍然是存有"鄙夷"的態度,而這種態度也是因為國潮在過去種下的"孽",Fear of God、Stone Island、Rhude、Amiri、Off-White等一系列品牌都是國潮"打版"的對象,並不是說國潮沒有自己的設計,而是自己的"設計"實在與這些較為熱門的品牌過於相似,然後利用低價和"平替"等字眼吸引消費者,這才是國潮一直以來為何處於鄙視鏈底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甚至於你到現在仍然能看到類似的設計,Lanvin Curb滑板鞋、Louis Vuitton Trainer運動鞋等都是部分國潮爭先"打版"的對象。
Drew House
人們對於潮流品牌的刻板印象也讓人們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品牌的做工質量等問題,像Supreme、Anti Social Social Club、UNDEFEATED等美潮在質量方面可能並沒有國潮來的"實誠",但年輕一代如果在它們與國潮之間選擇,最後還是會選擇它們的原因就是因為有這麼一負面的標籤貼在身上。
在國潮的未來這個話題中,我們其實都清楚的明白國潮的發展離不開大環境,這個大環境是全球的潮流氛圍,也是國內對於潮流文化的推廣,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需要看到國潮如何將潮流文化與中國本土的東西相結合,並且結合的是年輕人喜歡的樣子,這才是國潮接下來真正需要做的,當國內的年輕人一旦熱衷於國潮,那麼自然而然我們就擁有了文化自信,而國潮在國際上擁有相應的地位也不遠了。
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來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