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真正的內心強大,不是困鬥之勇,而是適於時勢臨大難且不懼的聖人之勇。」
內心強大的人,不懼生活的狂風驟雨,哪怕沒有傘,也一樣在風雨中奔跑;
內心強大的人,不畏生活的苦難磨礪,哪怕磨出繭,也從不向苦難低頭。
內心強大的人,對三件事情都有「免疫力」。
01
對他人評論有「免疫力」
樊登說:「不要在乎別人對你的評價,你的內心要足夠強大,行所當行。」
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在乎別人的評價。他們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和目標,一路前行。
但對外界評價沒有免疫力的人,活得很累。被他人的思想束縛所累,被自己內心的糾結所累,被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所累。
比爾是一家公司職員,今年40歲,在公司大幅裁員時被解僱。他鬱鬱寡歡,十分懊悔。
當初大學剛畢業時,比爾特別喜歡醫院的護理工作,但社會上普遍的看法是,女性才適合做護理工作。最後在周圍人的一片反對聲中,比爾選擇進入了一家公司做職員。
比爾屈從了旁人的看法,放棄了自己的追求,在公司混沌度日十幾年,最終被解僱。
他的失敗,就在於太在乎外界的看法和評論。他害怕自己跟平常的男人不一樣,不敢違背世俗的觀念,不敢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內心敏感而脆弱的人,沒有主見,聽到反對的聲音就不敢邁步;聽到批評指責,就會情緒低落,自我懷疑。這樣只會讓一個人渾渾噩噩,得過且過,沒有激情,更沒有追逐夢想的動力。
而內心強大的人,不會被外界評論影響自己的人生,反而會將異己的聲音化作前進的動力,用結果讓這些聲音自動消失。
王陽明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任他功夫有進有退,我只是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處,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
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無論何時,情緒不被別人影響,思路不被別人控制,對他人評價「免疫」,這樣才能聽清自己內心的聲音,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02
失敗有「免疫力」
茅以升說:「困難只能嚇倒懦夫懶漢,而勝利永遠屬於敢於攀登科學高峰的人。」
內心強大的人,從不畏懼失敗,失敗對他們來說,就是前進路上的一道道關卡,每過一關,都是成長和蛻變。
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讀書人原是進京趕考的,但考場失利,名落孫山,整日借酒消愁。一日偶遇一老者,讀書人道出了心中的苦悶。
老者問:「昨日早上與你說話的第一個人是誰?」
讀書人說:「我不記得了。」
老者點頭微笑著說:「昨日之事既已忘記,就應該把握當下,何必對過去之事耿耿於懷。看淡失敗,不過就是重新開始而已。」
讀書人聽完,心中豁然開朗。
很多時候,人總是贏得起輸不起。成功了興高采烈,揚眉吐氣;失敗了垂頭喪氣,一蹶不振。
走路摔跤是正常的,跌倒了便要起來繼續走,不要站在原地不敢動。
成功者不斷獲取成功不在於他們有多卓越的智慧,而是在於他們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敢於往前邁一步。
對失敗有免疫力的人,內心都有清晰的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可能會經歷很多次失敗。但每次失敗過後,都會總結經驗,重新出發。
對失敗有免疫的人,從不覺得失敗有多可怕。因為可以在失敗中正確認知自我,不斷完善自我,讓自己更加理性而成熟。
03
對孤獨有「免疫力」
對於一些人來說,孤獨是沒有朋友,沒有交際,沒有繁華,唯有孤苦和落寞。
但《心是孤獨的獵手》一書中寫道:
「人越是明白,越是有追求,就越孤獨。」
如此看來,看似孤獨的人,是離群而居,無人關心的可憐蟲。但其實他們在自己小小的世界裡,享受著一份不被外界打擾的清凈,想自己該想的,做自己愛做的。
享受孤獨的人,思想獨立。他們對人對事有獨立的思考和判斷,不願在人群中人云亦云;
享受孤獨的人,目標清晰。他們不會把有限的時間,浪費在無效的社交中,他們會在獨處中,始終保持頭腦清醒,朝著既定目標不懈努力;
享受孤獨的人,內心強大。他們不會玻璃心,接受不了生活的不如意,也沒有時間傷春悲秋,而是在平凡的外表下藏著一顆堅定而執著的心。
復旦名師陳果在《好的孤獨》一書中寫道:
「孤獨是自得其樂的獨處,是自成體系的完整,是由自我思想的豐富性而帶來的,對獨處的近乎貪婪的偏好與享受。
那是一種對自我充實飽滿的精神生活的不緊不慢地消化、悠然自得地回味,嫻靜而從容。」
內心強大的人,不懼怕孤獨,反而很享受孤獨。
巴爾扎克說:「偉大的人物都走過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榮的高峰。」
沒有誰的強大是與生俱來的,所謂的強大,不過是一個人歷經千辛萬苦,經過千錘百鍊後,而獲得的「榮譽勳章」。
未來,願我們都能獲得這枚勳章,對逆行中的一切具有免疫力,做生活中的強者。
作者簡介:雨舟,一個眼裡有光,心中有夢的女子,願用文字之光照亮餘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