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心態育兒:孩子出門不合群,未必是件壞事

2023-09-01     老張育兒

原標題:換個心態育兒:孩子出門不合群,未必是件壞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大人的世界需要社交,孩子世界,也是如此。

在很多父母看來:社交,是孩子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會讓他們體會到友情帶來的快樂。

所以,父母喜歡用「社交能力」去衡量孩子的好壞。在他們看來,「社交小達人」都是性格活潑,未來更有潛力的孩子;而「社恐」的話,大多都是性格不太好,不合群的孩子。

對於這樣的說辭,真的有些不理解。很想問問父母,什麼時候社交,成了判斷孩子優秀的標準了?

不可否認,社交在人生路上確實很重要。但前提是,有序的、良性的社交,才是好的;若是碰上不良的社交,將來倒霉的還是孩子。

最重要的是,父母沒有問過孩子,他是否需要社交。有時候,孩子也跟某些大人一樣,希望擁有獨立、安靜的空間,不想跟別人接觸。

換個心態看社交,「不合群」沒什麼不好

作為父母,擔心孩子不喜歡社交,會影響他的性格發展。也怕孩子長大後,會沒有朋友,慢慢變得冷漠。

於是,有些父母就比較偏激,強行逼迫孩子社交。在他們看來,好像不社交的孩子,就是不正常的。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的,除了外貌長相不同,他們的性格差異也很大。有人天生性格外向,喜歡跟別人相處;而有人性格內向,只享受獨處的安靜。

換個心態看問題,其實孩子不喜歡社交,沒什麼不好。反倒是強行逼迫孩子,更容易出現問題呢。

想告訴父母的是:孩子不愛說話,不喜歡跟別人交流,這不是缺點,更不是所謂的「自閉」,而是孩子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

認真觀察,會發現「不合群」的孩子,他們也有很多優點。而且,這些優點是他們的專屬,性格外向的孩子,會有羨慕的份。

首先,他們擅長觀察。生活中,這些孩子的好奇心,會以安靜的方式表達出來。他們不擅長語言表達,屬於「不說只做」的類型,只要是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會花很多時間去觀察、去研究。

其次,他們專注力很好。既然是觀察,那就需要足夠的專注力,僅此一點,就秒殺很多同齡小朋友。專注力,不僅對孩子的生活有所幫助,而且對他們日後的學習,也有很大幫助。

最後,他們心思很細膩。大家會發現,合群的孩子大大咧咧,甚至有些丟三落四;而不合群的孩子,他們很細心,總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這也是擅長觀察的結果。

隨著年齡增長,父母會發現小時候不合群的孩子,他們長大後貌似更優秀。生活中,他們是個目標明確的人,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別人把時間花在無效的社交上,而他們把時間都用來實現目標。

尤其是性格方面,他們反而更沉得住氣。很明顯,在遇到焦慮的事情時,很多性格外向的孩子,都容易出現焦躁不安的情況。反倒是他們,平時的生活經歷和性格,讓他們的承受能力更強。

別逼著孩子社交,這些後果,他們承受不起

危害一:對社交,心生牴觸

原本,孩子只是不喜歡社交;被父母逼迫後,他們會心生恐懼,開始牴觸一切社交。

慢慢的,孩子會變得更加內向,對於別人的示好,會沒來由的害怕。對於父母,也沒有任何信任可言。

危害二: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父母想要的結果,無非就是孩子走出去,有幾個聊得來的朋友。可問題是,多次逼迫之後,孩子反而對「社交」這個詞,充滿恐懼。

無數次的逼迫,會讓孩子慢慢崩潰,甚至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相信這個結果,一定不是父母和孩子想要看到的。

送給父母的溫馨建議:

若是真的想讓孩子社交,想要改變他過於內向的性格,父母不能用強硬逼迫的方式,而是選擇走迂迴路線。

孩子不喜歡社交,說明他內心對這件事情,是不認可的。第一步,自然是讓孩子正確認識社交,並且感受到社交可能帶來的好處。

接下來,要為孩子創造社交條件,熟悉的環境,他們可能會放下心中防備,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因此,邀請比較熟悉的小朋友上門,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花期有早晚,父母不能太著急!而且,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容易出現可怕的「標籤效應」。

父母能做的,就是不斷引導,讓孩子自己去探索這個世界。相信終有一天,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善意,願意走出自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11cdc55bef7f6a87bc054bd577389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