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究竟做了什麼?讓探春、鳳姐、賈母三人合力將她攆出大觀園

2023-05-08     醉輕弦V

原標題:薛寶釵究竟做了什麼?讓探春、鳳姐、賈母三人合力將她攆出大觀園

有這樣一本書,作者用他那華麗的辭藻與生動的描寫,曾經一度將我們帶入到那富麗堂皇的府邸,我們隨著書中的描寫為黛玉和寶玉相愛而不能廝守的悲劇愛情哭泣,也為那雕樑畫棟的庭院日漸衰敗而感到唏噓不已。

這是一部人物形象再豐富不過的群像演繹經典之作,每個人都被作者反覆推敲其內在深層含義,寶玉率性善良,黛玉細心敏感,寶釵處事圓滑……他們合力為我們創造這一出精彩好戲。而在這熱鬧繁華的表象之下,有更多深層次的東西等待著我們的挖掘。

抄檢大觀園是《紅樓夢》中的一處重大的事件,也是自此之後,劇情走向急轉直下,一步步向其悲劇的內核緩緩邁進。這是一處被虛構的幻境,在大觀園裡人與人之間彼此愛護,我們所熟知的階級差異也近乎蕩然無存。

然而大觀園最終的命運,就是趨於毀滅,而這也正是作者想表達的內容:理想的事物最終要被現實所依託。

表象之下即為真實

哲學上總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那麼在抄檢大觀園這一事件落幕之後,我們也可以明顯的看出賈府在日漸衰敗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大觀園裡的姑娘們日漸減少,晴雯被攆了出去,連寶釵也自請出府。

可寶釵明面上是自己主動搬離,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盡然,寶釵十四歲入京,與母親一起在賈府生活了七八年之久,儘管屢次遭受冷眼但依舊在賈府混的風生水起,可以說根本沒有主動離開賈府的理由。

因此與其說是寶釵主動搬離賈府,不如說她是被逼無奈,變相的被趕出去了。在原文中就有描述,寶釵一開始說的是薛姨媽的身體不適,潛台詞也就浮出水面:自己等薛姨媽病好了再回來。此話一出,就算是礙於面子,眾人也是要多加挽留才是。

然而探春這時卻表明了態度:「很好。不但姨媽好了還來的,就便好了不來也使得。」

這時眾人第一反應就是打圓場,沒想到探春竟然絲毫不留情面地再次說道:「有叫人攆的,不如我先攆。親戚們好,也不在必要死住著才好。」

這一番話下來,任誰也不會再厚著臉皮提留下來的話了。而寶釵也只得離開賈府。

原本只是試探性的說辭,到最後卻因為探春的逐客令而變得板上釘釘,那麼薛寶釵是為何這般被探春所不容,兩人之間又曾有怎樣的嫌隙呢?

原本惺惺相惜的二人是緣何產生嫌隙

探春與寶釵原本是兩個格格不入的女子,二人不論是從性格與身份上來說,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探春大膽犀利,寶釵溫文爾雅,但兩人同樣也對彼此有所欣賞。

探春欣賞寶釵的才華,她不止一次地在詩社的活動中,對寶釵所作的詩詞表示過讚賞。同時,探春對這個有著不輸於自己心機的女人也表示過肯定。

可矛盾與間隙也恰巧悄無聲息的產生,因著鳳姐身體抱恙,二人在鳳姐病後一起共事,也正因為如此,探春才又一次重新認識了寶釵這個人。

二人幫鳳姐打理瑣事之時,賈府也開始展露經濟上的不足,探春作為賈府的一分子,也有心想著為大家做些什麼。於是她就想要對賈府的管理制度進行改革。

因為自己曾經在賴奶奶家住過一段時間,得知了她們園子的管理方式與賈府有很大的不同,探春也想效仿這個管理方式,在嚴謹下人的同時也會在年底多出百兩銀子的進帳。

可就在她忙前忙後為管理之事操心上火的同時,寶釵卻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並沒有做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這還不是最讓探春寒心的點,探春真正覺得寶釵所作所為令她感覺到傷心的地方就是,在改革有所成效的時候,寶釵竟然大言不慚的將功勞半數攬去。

且她從不正經對待王夫人特地叮囑她管理約束下人的差事。因此探春也就沒有顧及地借著晴雯謊稱寶玉被從牆外跳進來的人嚇得生病一事,將夜晚下人聚眾賭博的事情和盤托出。

此事過後,探春對於寶釵,更多的是一種失望之情,她有心為賈府的繁榮貢獻力量,而寶釵卻只顧利益,對正事毫不上心。因此在寶釵向李紈辭行時,她也就毫不客氣地下了逐客令。

探春的所作所為一方面是為了寶釵的名譽著想,一直借住在親戚家,總還是會有人說三道四的。另一方面也就是自己也沒辦法容下寶釵再與自己在同一屋檐下了。

心隔肚皮,各有思量

可要說寶釵搬離大觀園的背後,只有探春一人的推波助瀾,那也是不可能的,在我們回顧這一段抄檢大觀園的故事時,就會發現寶釵的離府,與王熙鳳也逃不開干係。

可薛寶釵是什麼時候讓鳳姐心存不滿,以至於鳳姐也不能容下她的呢?

抄檢大觀園的起因非常的簡單,卻也非常的戲劇性。那便是王夫人在旁人的唆使下,自私自利,只顧自己臉面,不顧大觀園裡眾小姐的閨閣清譽所作出來的荒唐事。

因為「繡春囊」事件,王夫人被早就對她心存不滿的邢夫人抓住了把柄,以至於王夫人氣急敗壞,為了找出是誰讓她丟了臉面之人,竟跑到鳳姐屋裡陰陽怪氣。

鳳姐畢竟是鳳姐,三言兩語就洗脫了自己的嫌疑,並且還勸王夫人不要張揚此事,畢竟算是家醜,被外人知道免不了就是一番取笑。可王夫人還是沒能抵過王善保家的的唆使,不管不顧地要抄檢大觀園。

鳳姐只得打起精神,雖然不情願,但還是不能拂了姑媽的面子,但在提到抄檢誰的園子時,王熙鳳還是耍了個心眼。

嘴上說的寶釵居住的蘅蕪苑院裡可千萬不能抄檢,畢竟都是自己的親戚,哪有抄檢親戚住處的道理呢,她話里話外分明都是維護之意,但是最終結果卻還是將薛寶釵送上風口浪尖。

畢竟,所有人的院子都洗脫了嫌疑,那唯獨剩下一個薛寶釵的蘅蕪苑無人抄檢,無形中也就讓人懷疑起了蘅蕪苑的清白。

可王熙鳳無緣無故的,為何要這樣對寶釵呢,論起親戚關係,王熙鳳與薛寶釵正是一對表姐妹,可在原著前八十回的篇章中,二人的對話可以說的上是屈指可數,側面論證了兩人的關係不過就在表面。

可這並不能成為鳳姐對寶釵心有不滿的理由,但是寶釵很多時候的所作所為卻又透露著貶低鳳姐的意味。在寶玉被打的情節中,王夫人詢問寶玉想吃點什麼,寶玉說了一道極費工夫的荷葉蓮子羹。

在場的都是尊貴的夫人與小姐,哪裡懂這道菜品的複雜工序,因此鳳姐為的讓大家都嘗嘗這道荷葉蓮子羹,命人做了十碗來讓大家嘗嘗鮮。

眾人也都很感念王熙鳳的用心良苦,賈母也說了很多讚揚鳳姐的話,可到了寶釵這裡,她卻說:「我來了這麼幾年,留神看起來,鳳丫頭憑她怎麼巧,再巧不過老太太去。」

此話一出,明面上是迎合賈母,可實際上還是對鳳姐暗暗地貶低了一番,然而寶釵諸如此類的對於鳳姐的奚落還有很多,常常就借著旁人的玩笑話來嘲諷鳳姐的學識不高,處事風格潑辣不羈。

對於這些旁的鳳姐也就隱忍了下來,可她畢竟還是那個愛憎分明的王熙鳳。因此在機會來臨的時候,她也樂得小小地陷害一下蘅蕪苑,果不其然,抄檢大觀園的事情一出,唯獨自己的蘅蕪苑沒有被查驗。眾人的懷疑似乎近在眼前,寶釵也就沒能坐得住,第二天一早就向李紈辭行。

信任搖搖欲墜,如同空中樓閣

就算是寶釵硬挺著探春與鳳姐的雙重打擊,依舊錶示要留在賈府,那其實也未必能如她所願,因為早在很久以前,她就失去了賈母的偏愛,任憑她如何逢迎賈母,未來她依舊是要離開大觀園的。

賈母厭棄薛寶釵的理由有很多,甚至大部分我們都能在文章中讀出來,例如賈母評價寶釵的住所,無形的譴責寶釵私自改動蘅蕪苑裡的布局,以及賈母有意無意的盼望寶玉能和黛玉在一起,可寶釵偏偏要在其中橫插一腳,讓三人都不痛快。

不過以上原因可能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寶釵辜負了賈母的信任,沒能好好地完成王夫人給自己的囑託,任由下人夜半賭博,並出現了鬥毆的醜事。賈母嚴懲了那些聚眾賭博的人,也是下了寶釵的臉面,否定了她治家的能力,讓她沒有理由再在賈府繼續生活。

而作者寫出這樣的一個即矛盾又立體的人物的初衷絕對不是讓我們對她這些性格上惡劣的一面大肆口誅筆伐。薛寶釵有著自己陽光積極的一面,她溫柔且有禮,同樣是寄人籬下,她卻將關係處理得面面俱到。她被傾注的要更多,她的層次也就更加的深刻。

而作者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那樣聰慧美貌的少女,卻被封建禮教所壓迫最終走向了毀滅,她的沽名釣譽、八面玲瓏等等的特質也因此有了解釋。這個角色無疑是有血有肉,恍若真實地生活在書中的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0cd26cd1eaebad464945aabc49e4282.html